无拳无勇

wúquánwúyǒng

没有力量和勇气。《诗经 小雅 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鲁迅《准风月谈 打听印象》:“我们里面,发表意见的固然也有的,但常见的是无拳无勇。”

无人问津

wúrénwènjīn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晋 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无人之地

无人之境

wúrénzhīdì

wúrénzhījìng

迹不到的荒野。无人存在的地方。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精忠岳传》第二三回:逢人便挑,遇马便刺,耀武扬威,如入无人之境。《英烈传》第九回:“便抖擞精神,保了太祖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无任

wúrèn

①很,非常,不胜。无任欢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今陛下(宋高宗)超然高蹈,有尧、舜之举,臣等不胜欣赞。但自此不获日望清光,犬马之情,无任依恋!②不能胜任,无能。指因罪免官,无职可任;“五任”指有技能的刑徒,“无任”指没有技能只能从事粗重劳动的刑徒;“任”即“保任”,“无任”指无人作保。《周礼·考工记·輈人》衡任者,五分其长,以其一为围;小於度,谓之无任。郑玄注:“无任,言其不胜任。”《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高诱注:“任,能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朕以眇眇之身,託於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忝宠上司,而爽敢苞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唐 韩愈《论佛骨表》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无任之禄

wúrènzhīlù

谓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孔丛子·陈士义》:“子顺相魏,改甓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六年》:“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

无容

wúróng

①不文饰仪容。②不允许,不让。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③无地可容。

无如

wúrú

无奈。常与“何”配搭,表示无法对付或处置。《礼记·哀公问》:“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牟融理惑论:“尧不能化丹朱,周公不能训管蔡,岂唐教之不著,周道之不备哉!然无如恶人何也。”《庄子·人间世》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不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史记·外戚世家序》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唐 刘长卿《谪官后却归过虎丘怅然有作诗》:“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有何!”参见“无如之何”。

无如奈何

无如之何

无如之耐

无如之奈

wúrúnàihé

wúrúzhīhé

wúrúzhīnài

无可奈何。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礼记·大学》:“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司马)道子醒而后知之,大怒,无如之何。《太平广记》卷三三八引 唐 戴孚广异记·商顺》:“顺日暮与奴俱往。奴盗饮极醉,与顺相失。不觉其城门已闭,无如之何,乃独前行。” 宋 徐铉《稽神录·彭颙》:“百戏并作,朱紫炫目,顒视之移时,欣笑或愤懣;然无如之何,他人不见也。”

无若

wúruò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无伤大体

wúshāngdàtǐ

伤:妨害。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清 无名氏《静居绪言》:“后人摘集中累句讥之,亦是吹毛求疵,无伤大体,自有公论。”鲁迅《华盖集 并非闲话》:“然而也没有什么要紧,局外人那里会知道这许多底细呢,无伤大体的。”

无伤大雅

wúshāngdàyǎ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

无伤无臭

无声无臭

wúshāngwúxiù

wúshēngwúxiù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无身

wúshēn

①道家语,没有自我烦恼的存在。《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河上公注:“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唐薛莹《寄旧山隐侣》诗:“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②谓身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驤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无声

wúshēng

没有一点声音。无声无息。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无声无色

wúshēngwúsè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一部无声无色的作品是不会招人喜欢的。《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色。”

无声无息

wúshēngwúxī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无声无息地落下来。”

无声无臭

wúshēngwúxiù

没有声音和气味,不动声色。也比喻人没有名声。《礼记·中庸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明 冯梦龙《智囊 卷一 上智部 总序》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

沙汀《老烟的故事》我还要去找找经理,我请他答应在报上公布出来。我就怕他们蒙住搞,无声无臭就把你干了。

无施不可

wúshībùkě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无施不效

wúshībùxiào

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无师自通

wúshīzìtōng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唐 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孙犁《我的经部书》:“我是一直想补上这一课,而终于不能无师自通,没能补上。”

无时

wúshí

不定时,随时。《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宾见无时,命不可知。《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郑玄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今屡濬屡塞,而黄河又衝决无时,侵逼益甚。”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 ②不知何时。刘向《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③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唐 岑参《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 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 ④不逢时会。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无时无刻

wúshíwúkè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曲波《林海雪原》九:半个月来,她老是偷偷地看着剑波,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

无使滋蔓

wúshǐzīmàn

不要让他扩展势力。

无事

wúshì

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郑玄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②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③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陈軫曰:‘公何好饮?’犀首曰:‘无事也。’”④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洪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⑤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北周 庾信《杨柳歌》:“定是怀王作计悮,无事翻覆用张仪 。”

无事生非

wúshìshēngfēi

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无事生事

wúshìshēngshì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明·李贽《读<金滕>》:“无风扬波,无事生事。”

无是无非

wúshìwúfēi

没有是与不是。比喻空闲没有事情。元·贯石屏《村里迓鼓·隐逸》曲:“冷清清无是无非诵《南华》,就里乾坤大。”明·无名氏《宝光殿》第二折:“他故来仙人斗气,俺清闲无是无非。”

无适

wúshì I.

犹无往,到处。《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杨倞注:“适,往也。无往不易,言所至皆不可易。”②不快,不舒畅。唐 岑参《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诗》:“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II.wúdí即无敌。适,通“敌”。《战国策·秦策三》:“吴王夫差无适於天下,轻诸侯,凌齐晋,遂以杀身亡国。”《淮南子·齐俗训》:“夫一者至贵,无适於天下,圣人託於无适,故民命繫矣。”

无适无莫

wúshìwúmò

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适:厚;莫:薄。《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心平志论,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无殊

wúshū

没有差别。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其(相思子)花与皁筴花无殊。” 《聊斋志异 农妇》其豪爽自快,与古剑仙无殊,毋亦其夫亦磨镜者流耶?”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杀》:“太阳还未晌午,除刚才的战地有尸骸狼籍之外,岸上的景色和战前无殊。”

无束无拘

wúshùwújū

解释见“无拘无束”。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你看这荒郊野外,走马射箭,舞剑抡枪,无束无拘,多少快活。”

无双

wúshuāng

没有可相比的;独一无二。《庄子·盗跖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史记 淮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水浒》那跟的也长大,紫棠色面皮。《玉台新咏·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宋 王谠《唐语林 雅量》程艺天下无双。

无思无虑

wúsīwúlǜ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或无所用心。《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无丝有线

wúsīyǒuxiàn

比喻尽管没有那样的事,但仍避不开嫌疑。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无丝有线,吾之清德一旦休矣。”

无私有弊

wúsīyǒubì

私:私心;弊:欺骗、蒙混的事情。因处在嫌疑之地,虽然没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26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无私有意

wúsīyǒuyì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无私之光

wúsīzhīguāng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唐·白居易《鸦九剑》诗:“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无似

wúsì

①无可比拟的,无似兴奋。②谦辞,指不肖,平庸之才。《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柳公绰对曰:“陛下(宪宗李纯)不以臣无似,使待罪京兆。京兆为辇毂师表,今视事之初,而小将敢尔唐突,此乃轻陛下诏命,非独慢臣也。

无素

wúsù

不经常。宋 苏轼《沉叔通知海州制》:“海滨之民,羣聚剽掠,此吏不称职,备灾无素之过也。” 平素不交往。《旧五代史·唐书·李愚传》:“陛下以家人礼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 《聊斋志异 红玉》忽一丈夫吊诸其室,虬髯阔颔,曾与无素。

无算

wúsuàn

亦作“无筭”。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郑玄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聊斋志异 离乱二则》时大兵凯旋,俘获妇口无算,插标市上,如卖牛马。

无所

wúsuǒ

①没有地方;没有处所。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②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郑玄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乔 正色无所回橈。”

无所不包

wúsuǒbùbāo

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写总结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无所不备

wúsuǒbùbèi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王,无所不备。”明·刘基《赠弈棋相子先序》:“有乘机应变攻守之法,避实击虚,投间抵隙,兼弱取乱之道,无所不备。”

无所不及

wúsuǒbùjí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宋·李清臣《欧阳文忠公谥议》:“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扬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

无所不可

wúsuǒbùkě

没有什么不可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则称‘白话文’为‘古文’,似乎也无所不可。”

无所不能

wúsuǒbùnéng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从小风流俊雅,无所不能。

无所不容

wúsuǒbùróng

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容,教诲委曲,至夫斯极。”

无所不通

wúsuǒbùtōng

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孝经 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无所不有

wúsuǒbùyǒu

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明 毛晋《酉阳杂俎后识》此录二十卷,天上天下,方内方外,无所不有。

无所不为

无所不作

wúsuǒbùwéi

wúsuǒbùzuò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亦“无所不至“《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曰:“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北史·宇文智及传》:“(宇文智及)蒸淫丑秽,无所不为。”

无所不在

wúsuǒbùzài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真理是无所不在的。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无所不至

wúsuǒbùzhì

什么地方都能到达。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②指什么坏事都做到了。《论语·阳货篇》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无所不作

wúsuǒbùzuò

解释见“无所不为”。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无所措手

无所错手足

wúsuǒcuòshǒu

wúsuǒcuòshǒuzú

错:通“措”,放置。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宋书 本纪武帝上》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无所顾惮

无所顾忌

无所忌讳

无所忌惮

wúsuǒgùdàn

wúsuǒgùjì

wúsuǒjìhuì

wúsuǒjìdàn

没有什么顾虑和惧怕。《晋书·陶侃传》:称肆纵丑言,无所顾忌,要结诸将,欲阻兵构难。《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宋 苏轼《应诏集.策略三》:使其心无所顾忌,故能尽其才而责其威功。宋·种放《退士传》:“《皮氏文薮》,陆氏丛书,皆句句明白,剔奸塞回,无所忌讳。”

无所回避

wúsuǒhuíbì

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章炳麟《革命军序》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瓷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文耶?

无所可否

wúsuǒkěfǒu

不赞同也不反对。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本来是无所可否的,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

无所容心

wúsuǒróngxīn

不在意,不留意。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叶圣陶《老太太的头发》:“女儿来了以后,李太太作无所容心的神态说,但语调实在不很自然。”

无所适从

wúsuǒshìcóng

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

无所事事

wúsuǒshìshì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

无所畏惮

wúsuǒwèidàn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

无所畏忌

wúsuǒwèijì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晋书·齐王冏传》:“董艾放纵,无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

无所畏惧

wúsuǒwèijù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严文井《<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序言》:“一个无所畏惧的巨人,精神百倍地向着未来迈开了大步。”

无所依归

wúsuǒyīguī

没有依靠和归宿。战国宋·庄周《庄子·人世间》:“民其无如矣。”晋·郭象注:“无所依归。”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老叔已去,小侄从今无所依归矣。”

无所用心

wúsuǒyòngxīn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无所用之

wúsuǒyòngzhī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叶圣陶《倪焕之》:“焕之就没有制服那小坏蛋,也就没有胜过了他,妒意当然是无所用之了。”

无所重轻

wúsuǒzhòngqīng

没有什么重要。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像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

无所作为

wúsuǒzuòwéi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无替

勿替

wútì

wùtì

不废;无尽。一个文言短语,由否定副词“勿”(意为“不要”)和动词“替”(意为“替代、中断”)组成,整体意思是“不要中断/替代”,强调对某种传统、事业或品德的延续性要求。《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太子宫涅,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世业!清 刘大櫆 《郑之文传》乾隆三十二年,復加恩世襲恩騎尉,永永無替。

无忝所生

wútiǎnsuǒshēng

无忝:不玷辱;不羞愧。指不辜负、不愧对自己的父母、双亲、故乡等。

无天无日

wútiānwúrì

犹言不见天日。清·唐训方《里语徵实》下卷:“况是人间瞻仰地,无天无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

无头苍蝇

wútóucāngyíng

没有头的苍蝇。比喻盲目乱窜的人。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一章:“他们又失去了和上面的联系,是一群无头苍蝇。"洪放《秘书长》:“他来南州,也是掌握了确切的消息后才来的,不会是无头苍蝇。”同“没头苍蝇”。

无头告示

wútóugàoshì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你不要拿这无头告示吓唬人。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无头无尾

wútóuwúwěi

没有线索;没有来由。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官司无头无尾,那贼人难捉难拿。”

例子 王杏元《天板蓝蓝》:“金枝听丈夫无头无尾捅出这么一句,就瞪着眼问起什么事。”

无佗

无他

无它

wútuó

wútā

①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尽心上》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宋 欧阳修《卖油翁》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求所以得吾境内百姓之心无佗,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②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唐 韩愈《石鼓歌》:“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③无二心,专一。《国语·晋语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三国魏 嵇康《秋胡行 之一》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无外

wúwài

①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化流无外。《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何休注:“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絶义。”《晋书 王羲之传》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唐 杜甫《夔州歌之三》:“羣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②犹无穷,无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吕氏春秋·下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何典 第一回》:“且説这阴山 ……其大无外,其高无比。”

无万大千

wúwàndàqiān

不可以千万计,极言数量之多。清·翟灏《通俗编·数目》:“今俗有无万大千语。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

无往不复

wúwǎngbùfù

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孔颖达疏:“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无往不复,天之道也。

无往不克

wúwǎngbùkè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梁遇春《新发现的拿破仑的小说》:“克利逊素来是勇往直前,无往不克的。”

无往不利

wúwǎngbùlì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就能无往不利。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无往

wúwǎng

犹言无论到哪里。常与“不”“非”连用,表示肯定。 晋 孙绰《喻道论》:“意之所指,无往不通。”清 谭嗣同《仁学一》:“电气即脑,无往非电,即无往非我。” 唐弢《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想起他那首以生命写成的诗,这首诗无往不在。”

无往不胜

wúwǎngbùshèng

往:到。所到之处;没有不胜利的。指在各处都行得通;办得好;能取得成功。在舞台,他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子弟兵凭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高贵品质,深深感动了千百万观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无妄

wúwàng

①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无妄》:“无妄,元亨利贞。”程颐传:“无妄者,至诚也。”②谓真实,真相。《庄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③不测;意外。《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颜师古注:“取易之无妄卦为义。”参见“无妄之灾”。④必然。《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鲍彪注:“无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书先世遗事》:“府君大怒曰:‘吾闻之,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  

无妄之灾

无妄之祸

wúwàngzhīzāi

wúwàngzhīhuò

指意外的灾祸。同“毋妄之祸”。《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唐 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竟非无妄之灾,莫见有瘳之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君不幸得无妄之祸,闻之太息。”

无妄之福

wúwàngzhīfú

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同“毋望之福”。《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东周列过志》第一百三回:今楚王病久不愈,一旦宫车晏驾,少主嗣位,而君辅之,如伊尹、周公,俟王之年长,而反其政;若天与人归,遂南面即真。此所谓‘无妄之福’也。

无妄之祸

wúwàngzhīhuò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 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神女》君不幸得无妄之祸,闻之太息。

无妄之忧

wúwàngzhīyōu

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无妄之灾

wúwàngzhīzāi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无微不至

wúwēibùzhì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曲波《林海雪原》一: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

无为

wúwéi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尽责勿管闲事。《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十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晋书 葛洪传》洪体乏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也能治理天下或取得成就。《礼记·中庸如此(指至诚)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③不要,不用。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而成

wúwéiérchéng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无为而治

无为之治

wúwéiérzhì

wúwéizhīzhì

儒家主张任用贤人,以德化民,使国家得到治理。《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何晏集解:“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淮南子·说山训》:“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③泛指不费力气而把事情办好。老舍《四世同堂十三》:“假若人们都像 钱先生,巡警们必可以无为而治。”

无为是行

wúwéishìxíng

无:没有。是:这,此。没有这种行为。《史记·滑稽列传》中,汉武帝评价东方朔时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无为自成

wúwéizìchéng

解释见“无为而成”。

无为自化

wúwéizìhuà

谓无为而治。《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无为而治

wúwéiérzhì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老舍《四世同堂》:“假若人们都像钱先生,巡警们必可以无为而治。”

无违

wúwéi

①没有违背;不要违背。《尚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宋 文天祥《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杨伯峻注引 黄式三《论语 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无谓

wúwèi

①不具备意义或结果。无谓的牺牲。《汉书·景帝纪》:“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②毫无价值。耗尽生命活力的无谓的忧虑和烦恼。

无闻

wúwén

①没有名声;没有成名。默默无闻。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②指耳聋。耳无闻,目无见。

无无

wúwú

连空虚无有也没有。中国古代道家认为的天地万物形成以前的空寂状态。后亦泛指虚无,乌有。《淮南子·道应训》:“予能无有矣,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於此哉?”高诱注:“言我能使形不可得,未能殊无形也。”清 谭嗣同《仁学二二》:“无无,然后平等。”

无隙可乘

wúxìkěchéng

隙:空子;乘:趁。利用机会。没有空子可钻。《宋书 律历志下》:“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无隙可乘。”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每羡暹罗繁富之国,要来吞并,只是无隙可乘。

无下箸处

wúxiàzhùchǔ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四字》:“每一日餐费,至十余金,犹嫌无下箸处。”

无嫌

wúxián

无可嫌疑处;没有疑忌。《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

无限

wúxiàn

①没有尽头;没有限量。前程无限。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明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②无双,无比。唐 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相无作

wúxiāngwúzuò

①佛教语。谓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无邪

wúxié

没有邪恶的想法。无邪的儿童。唐 柳宗元《箕子碑昏而无邪,隤而不息。

无懈可击

wúxièkějī

懈:松懈;击:攻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二回:前后不过四五个钟头。却也办得细密周到,无懈可击。

无心

wúxīn

①无意,不想;无为。不是故意如此。无心恋战。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张铣注:“依阿无心,谓曲从不察。”②没有成见。宋 周辉《清波别志 卷上》朕(宋孝宗)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

无行

wúxíng

①指行为恶劣;品行不好有才无行。在佛教读无行hèng,无造作无动转的意思。《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书 王莽传》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素无行,好为大言。不复他往仪礼·聘礼》:“宰夫献,无行,则重贿反币。”郑玄注:“无行,谓独来复无所之也。”③没有行阵;不成行。唐 陆贽《赋得御园芳草》:“湿烟摇不散,细影乱无行。” ④没有这种行为。《论语·篇》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无刑

wúxíng

不用刑罚;不设刑罚。《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左传·襄公十九年》:“光杀戎子,尸诸朝,非礼也;妇女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 杜预注:“妇女无黥刖之刑。”无视法度。《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杜预注:“刑,法也。”

无形

wúxíng

没有某事物的形式、名义而有相似作用的。无形的鞭策。《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西汉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小组无形中解散了。③不露形迹;未露形迹。《孙子兵法 虚实》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孙子兵法.虚实》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无形无影

wúxíngwúyǐng

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郭沫若《行路难》:“他要走的心事消灭得无形无影的。”

无形之罪

wúxíngzhīzuì

犹言莫须有之罪。《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无兄盗嫂

wúxiōngdàosǎo

《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 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无休无了

wúxiūwúle

解释见“无了无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

无须之祸

wúxūzhīhuò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宋·陈亮《送吴允成运干序》:“及其徒既衰,而异时熟视不平者合力共攻之,无须之祸滥及平人。”

无绪

wúxù

没有头绪;没有线索。唐 李白《赠刘都使诗》:“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清 钱澄之《梅花诗》:“春信眇无绪,荒烟空满林。”没有情绪。宋 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明 薛蕙《送周子贤按贵州诗》:“送远多无绪,忧时且不堪。”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③詈词。犹无道,无理。《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晁大舍这个浑帐无绪官人,不説你家里有一块大大的磁石,那针自然吸引得拢来;却説:‘杨古月真真合咱相厚,不惮奔驰,必定要来自己亲看。’”

无涯

wúyá

无尽,无限。灾祸无涯。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宋 柳永《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无涯之戚

wúyázhīqī

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他陷入无涯之戚之中。唐·韩愈《蔡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无颜见

江东父老

wúyánjiàn

jiāngdōngfùlǎo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无颜落色

wúyánluòsè

失色,面无人色。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无言可对

wúyánkěduì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那妇人看了,飞红了脸,无言可对。”

无厌

无餍

wúyàn

不满足;没有限止。贪得无厌:贪心而不满足。《道德经·七十二章》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道德经·七十二章》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汉书 王莽传》乐善无厌,班赏亡遴。宋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参见“厌yàn”。

无央

wúyāng

无穷尽。《吕氏春秋·知化》:“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无央。”霍去病《琴歌》:“国家安寧,乐无央兮。”许地山《暾将出兮东方》:“会见新曦被四录,使我乐兮无央。”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犹无数。南唐 陈陶《朝元引》:“无央鸞凤随金母,来贺薰风一万年。”

无恙

wúyàng

无灾祸。平安;没有疾病。安然无恙。别来无恙?《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无恙,幸甚幸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无恙也。

无繇

wúyáo

同“无由”。《汉书·文帝纪》詔曰:“列侯亦无繇教训其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于是中外之势分而事权不一,施行不专,虽欲宽民,其道无繇。

无一不备

wúyībùbèi

谓样样齐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无一不知

wúyībùzhī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凡是他问的,那先生无一不知,无一不能。”

无一是处

wúyīshìchù

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同“全无是处”。宋·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参见“一无是处”。

无衣

wúyī

没有衣着。指无衣着的穷人。③《诗经》《唐风》篇名。④《诗经》《秦风》篇名。《秦风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无衣之赋

wúyīzhīfù

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无依无靠

无倚无靠

wúyīwúkào

wúyǐwúkào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军属张大爷身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政府把他送到敬老院安度晚年。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无已

wúyǐ

没有休止;不止;无止境;无了时。 《庄子·人间世》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资治通鉴 周纪二》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求无已 。司马迁《西门豹治邺》故西门豹为鄴令,名闻天下,泽流後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三国演义 第104回》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②不得已。《孟子·梁惠王下》:“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 宋 岳珂《桯史·选人戏语》:“无已,质诸夫子。”《西游记 第六四回》:“ 三藏无已,只得笑吟一律。”③不倦,不怠。终于。《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无以

wúyǐ

表示没有(什么)、没有(谁)、没有(办法)。没有……可以用来。父亡,无以葬。无以自遣——没有办法排遣。孟子·梁惠王上》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明·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书》弟腐儒一,无以报国。②同无已。不停止,不得已。

无以复加

wúyǐfùjiā

复:再。再也不能超过。指程度达到了顶点。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清 王韬《瀛壖杂志》其便捷之法,殆无以复加。

无以伦比

wúyǐlúnbǐ

为没有能比得上的。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时也指想法创新,没有更好的办法。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参见“伦比”。

无以塞责

wúyǐsèzé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史记 酷吏列传》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汉书 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无艺

wúyì

①没有定法;没有常道。《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敛无度。”杜预注:“艺,法制也。言布政无法制。”《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②没有极限或限度。《国语·晋语八》:“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韦昭注:“艺,极也。”宋 苏辙《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利权一分,用财无艺。③没有文才。《北史·阳休之传》子辟彊,字君大,性疎脱,又无艺,休之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所嗤鄙。

无异

wúyì

没有差异;相同。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庄子·盗跖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无意

wúyì

①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对此无意深究。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②不是有意的。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宋 宋祁《落花》:“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无翼而飞

wúyìérfēi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无翼而飞了。

无射

wúyì

钟名,周景王时所铸。宋 苏轼《石钟山记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无因

wúyīn

①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南朝宋 谢惠连《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陈书·后主纪》:“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是用申旦凝虑,景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②无故,无端。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入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 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桓温、太宰武陵王晞同乘,至板桥,温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③犹无须。唐 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唐 罗虬《比红儿 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无因至前

wúyīnzhìqián

无缘无故而奋进向前。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盼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无影无形

wúyǐngwúxíng

解释见“无形无影”。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1回:“别家虽无其事,但那戾气无影无形,先从那件发作颓败,惟有他家自己晓得,人又何得而知。

无影无踪

wúyǐngwúzōng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无庸

wúyōng

①无须,不必。《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杜预注:“言无用除之,祸将自及。” 《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②平庸,无所作为。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有志者以拘挛而废,无庸者以积累而升。③ 没有用处。清 周亮工《书影 卷五》友人有言秦中一好古家,藏有古弹碁局……然弹碁之法不传,局即存,无庸也。

无庸讳言

wúyōnghuìyán

不必忌讳这样说。无庸讳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种种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无庸置辩

无庸置疑

wúyōngzhìbiàn

wúyōngzhìyí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这事无庸置辩是你的错。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父亲口气无庸置疑,我心里很不痛快。”

无庸赘述

wúyōngzhuìshù

用不着多说。这个道理简单明了,无庸赘述。

无用

wúyòng

①不适用的。无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职人员。②没有价值或意义的;没有用处或效果的。《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忧

wúyōu

没有忧患;不用担心。作及物动词表示“使无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从王命以紓诸侯,晋国无忧。’”《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唐 罗邺《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宋 朱熹《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无忧无虑

wúyōuwúlǜ

无:没有。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舒畅自然。人们常常说,童年时代的生活无忧无虑,令人怀念。工作以后,常常忆起无忧无虑的儿时生活。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无忧履

wúyōulǚ

古时帝王所穿的鞋子。《三国志平话》卷二:“(司马仲相)见一人托定金凤盘,内放着六般物件,是平天冠、袞龙服、无忧履、白玉圭、玉束带、誓剑。”《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却説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裡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袞龙袍……无忧履。”《西游记第四十回》原来是那宝林寺僧人,捧着那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得来也。

无幽不烛

wúyōubùzhú

黝暗处无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隐微。晋·刘琨《对进表》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周书·达奚武传》:“但神道聪明,无幽不烛,感公至诚,甘泽斯应。”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圣君垂拱南面,穆清而居,大明广运,无幽不烛。”清 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

无尤

wúyóu

①没有过失。《老子 第八章》:“夫唯不争,故无尤。”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②不加谴罪。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祀》:“天无尤焉,而辞顺恭,宜可喜也。”

无尤无怨

wúyóuwúyuàn

尤:怨恨。毫无怨恨。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

无由

wúyóu

没有门径或机会。相见无由。《庄子·人间世》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史记 孝文本纪》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汉书·刑法志》:“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战无由也。”

无有

wúyǒu

没有。果无有。庄子·天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知北游》尝相与游乎无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庄子·庚桑楚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庄子·天下》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指不见形象的东西。《老子·第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无有伦比

wúyǒulúnbǐ

没有比得上。唐·李翱《卓异记·叙封禅并两朝》:“祖宗封禅,自古帝王,无有伦比。”清·张三礼《<空谷寺>序》:“《琵琶》词意深挚,质朴高华,无有伦比。”

无虞

wúyú

没有忧患,太平无事。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左控右扼,勿失机先,则以逸待劳,以主御客,庶可保其无虞。郑振铎《桂公塘 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无与

wúyǔ

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犹不跟,不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王太常)生子元丰,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无与比伦

无与伦比

wúyǔbǐlún

wúyǔlúnbǐ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亦“无其伦比”。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史臣曰》:自秦、汉已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魏巍《东方·归来》: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

无与为比

wúyǔwéibǐ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明·刘基《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紫虚之山水,清奇幽邃,瓯栝之间,无与为比。”

无语

wúyǔ

①没有话语;没有说话。唐 任翻《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宋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②形容寂静无声。唐 崔涯《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金 元好问《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无远不届

无远弗届

wúyuǎnbùjiè

wúyuǎnfújiè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尚书·大雨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清·谭嗣同《仁学》:“通者如电线四达,无远弗届。”

无语凝噎

wúyǔníngyē

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话。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宋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无欲则刚

wúyùzégāng

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缘

wúyuán

①人与事物或人与人之间没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为迷信说法。相见无缘。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老身久闻大娘贤慧,但恨无缘拜识。②无由。清·曹雪芹《红楼梦四四回》(平儿)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没有镶绲。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

无缘无故

wúyuánwúgù

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老舍《骆驼祥子》三:他的力量,力气,一向使他自尊自傲,可是在过去的这些日子,无缘无故的他受尽了委曲与困苦。

无远弗届

wúyuǎnfújiè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尚书·大禹谟》全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国家岁开贡部,敷求俊乂,四方之士,无远弗届,而经途遐阻,资用或缺,朕(宋太祖赵匡胤)甚愍焉!清·谭嗣同《仁学》:“通者如电线四达,无远弗届。”

无怨无德

wúyuànwúdé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无皂白

wúzàobái

比喻不分是非。语本《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於王也。” 《晋书·天文志下》:“比来江东无他故,江道亦不艰难,而石季龙频年再闭关,不通信使,此復是天公憒憒,无皂白之徵也。” 《聊斋志异 水灾》茫茫大劫中,惟孝嗣无恙,谁谓天公无皂白耶?

无遮大会

wúzhēdàhuì

佛教举行的以布施为主要内容的法会,每五年一次。无遮,指宽容一切,解脱诸恶,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看待。《梁书·武帝纪下》:“(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清 吴锡麒《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莫愁是转轮廻,经受翳桑饿。请来赴无遮大会,要度尽如是恆河。”亦省作“无遮会”。《辽史·景宗纪上》:“遣使言天清节设无遮会,饭僧祝釐。”

无征

wúzhēng

没有证明,没有实据;没有征兆或迹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宋·王谠《唐语林·文学》:“举之《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左氏,则丛杂而无徵。”参见“无徵不信”。

无徵不信

无征不信

wúzhēngbùxìn

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二》所谓夏礼、殷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所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无知

wúzhī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年幼无知。《汉书 卷四 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②没有知觉。《庄子·天下》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③“知“通“智”,可指玩弄权术。《老子·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无知妄作

wúzhīwàngzuò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春秋鲁·孔丘《论语·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讥其无知妄作,以取谮窃之罪。”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无知妄作,此其一也。”

无执

wúzhí

不执着,不拘泥。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老子·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三国·魏·阮籍《达庄论》:“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三·慧远》:“负荷大法者,必以无执为心。”

无滞

wúzhì

①没有凝滞、障碍;通行无滞。南朝梁 陶弘景《发真隐诀 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复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②指言辞流畅无滞。《后汉书·党锢传·刘佑》:"(佑)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几卿)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承旨发问,几卿辩释无滞,文惠大称赏焉。"③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带韦)凡居剧职十有馀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无置锥地

wúzhìzhuīdì

解释见“无立锥之地”。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无中生有

wúzhōngshēngyǒu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无中生有,堪令耳目新奇。

无种

wúzhǒng

没有种子;犹言绝后代。《管子·禁藏》:赐鳏寡,振孤独,贷无种,与无赋,所以劝弱民。按,此指无谷物种子的农户。北宋 汪洙《神童诗》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陈樵《空翠堂》诗:“息石长年依砌活,茯苓无种入阶生。”

无昼无夜

wúzhòuwúyè

不分日夜;日日夜夜。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再不到丁家来了,无昼无夜,一心只痴想着赵县君,思量寻机会挨光。”曹禺《日出》跋:“因为一些有夜猫子眼睛的怪物,无昼无夜,眈眈地守在一旁。”

无主

wúzhǔ

指国无君;军无将。《尚书经.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②指无主祭人。指宗庙无木主。④没有主人。如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⑤谓不由己,无主张。不能自持。《庄子·天运》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⑥指女尚无夫家。⑦无人关顾,无人欣赏,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无住

wúzhù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唐 张说 《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无庄

wúzhuāng

古美人名。《庄子·大宗师》:“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间耳。”成玄英疏:“无庄,古之美人,为闻道故,不复庄饰,而自忘其美色。”

无状

wúzhuàng

①没有形状。《老子》:“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王弼注:“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吕氏春秋·大乐》:“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於知之矣。”②没有功绩。《史记·夏本纪》:“(舜)行视鯀gǔn之治水无状,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其常侍尤无状者,宜亟黜遣。③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宋 周密《齐东野语·汪端明》:“陛下方以天下养,有司无状,褻慢如此。”④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汉书·东方朔传》:“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宋 王安石《与徐贤良书》:“向蒙贤者不以无状,远赐存省。”⑤谓罪大不可言状。《汉书·翟方进传》:“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新唐书·孙伏伽传》:“臣愚以为贼党於赦当免者,虽甚无状,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⑥没有事实;没有根据。《后汉书·窦武传》:“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贞)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无踪无影

wúzōngwúyǐng

解释同“无影无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端甫道:“此刻无踪无影的,往哪里去访寻呢。只得破了脸,追问景翼。”

无足轻重

无足重轻

wúzúqīngzhòng

wúzúzhòngqīng

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明·张居正《谢恩疏》:“则诸奴奴之口,诚无足为重轻。”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

无作

wúzuò

①犹不使,不让。《尚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孔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不自作,不卖弄。《尚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孔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文章。”③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④犹言无为而治。宋 苏轼《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神宗皇帝挽词之二》:“礼从周旧,官仪与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⑤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 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