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自尊。自谦。自觉(jué)。自疚。自学。亲自。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②从,由:自从。自古以来。③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④假如,如果:《左传.成公十六年》:“范文子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北魏 郦道元《三峡》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⑤通“事”。《庄子·天运》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⑥动词“用”。《尚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荀子·儒效》:“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庄子·秋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⑦副词,仍然,依旧。《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 。

自哀

zìāi

处在逆境,只能伤悲,却无能为力,不能改变现状。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自爱

zìài

指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对自己的幸福或利益的关心。《老子·第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仆虽騃,亦粗知自爱。”明 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违远日久,愿见之心甚於饥渴。冬寒,惟万倍自爱。”②自己喜爱。唐 刘长卿《听弹琴 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宋 苏轼《东坡 诗》:“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自安

zìān

①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荀子·王霸》:“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汉书·张禹传》:“禹与凤 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豫州刺史崔慧景既齐武旧臣,不自安,齐明忧之,乃起帝镇寿阳,外声备魏,实防慧景。《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唐 陈鸿《长恨歌传》:“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唐 白居易《琵琶引 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自古夷狄盗贼之祸,所以蔓延滋大,日深一日,其终或至於亡国者,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②自己甘心情愿。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若辈亦自等庸奴,自安愚拙,无一聪明秀颖之士肯降心而相从者。”③自谋安乐。自保。《国语·鲁语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絶嗣也。”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晋书 元帝纪》长吏有志在奉公而不见进用者,有贪惏秽浊而以财势自安者,若有不举,当受故纵蔽善之罪。隋 李巨仁《钓竿诗》:“寄言朝市客,沧浪徒自安。”

自拔来归

zìbáláiguī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毛泽东选集 井岗山的斗争》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自暴自弃

zìbàozìqì

谓自甘堕落,不求进取。暴:横蹋,损害,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自暴自弃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必

zìbì

①自己坚信;自以为必然。《史记·淮阴侯列传》:“何不反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 ,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袖蜂之诳,破天性之爱,又况其他,安可自必。” 宋 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宋 陈亮《复李唐钦书》:“左右之察不察,虽亮不敢自必也。”②犹必然。张天翼《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这个大会是个法团,跟县政府自必是平行的,唔,彼此用公函。”

自卜

zìbǔ

自己估量自己。卜:预料,估计,猜测。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晋书·葛洪传》:“自卜者审,不能者止,又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自不量力

zìbùliànglì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自裁

zìcái

①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后汉书·仲长统传》:“昔贾谊感绛侯之困辱,因陈大臣廉耻之分,开引自裁之端。”《晋书 符坚载纪上》来春不捷者,汝可自裁,不足复持面见吾也。《旧唐书·蒋镇传》:“既知不免,每忧沮,常怀刃将自裁,多为兄炼所救而罢。”《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续金瓶梅 后集》则叙东京孔千户女名梅玉者,以艳羡富贵,自甘为金 人金哈木儿妾,而大妇‘凶妒’,篡取虐使之,梅玉欲自裁,因梦自知是春梅后身,大妇则孙雪娥再世,遂长斋念佛,不生嗔恨,竟得脱离。” ②自作决定。《汉书·郊祀志上》:“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 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周书·文帝纪上》:“景失色,对曰:‘我犹箭耳,随人所射,安能自裁。’” 唐 孟郊《峡哀诗》:“堕魄抱空月,出没难自裁。”③自制;自己约束。 三国魏 嵇康《家诫》:“又慎不须离楼,强劝人酒,不饮自已;若人来劝,己辄当持之,勿稍逆也。见醉熏熏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自残

zicán

自杀。三国魏 曹植《三良诗》:“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宋 苏轼《贾谊论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宋 文天祥《候船难诗序》:“予携匕首,不忍自残。”明 薛惠《效阮公咏怀诗》:“灵均既见效,韩非亦自残。”

自惭

zicán

自己感到惭愧。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惭形秽

zicán-xínghuì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多作谦词。《聊斋志异 双灯》魏(运旺)视书生,锦貂炫目,自惭形秽,颜不知所对。《聊斋志异 褚遂良》(赵)某自惭形秽,又虑茅屋灶煤,污染华裳。

自诧才华

zichàcáihuá

自己对自己的才华感到诧异,陶醉。北齐并州有一世家大族,族中某人声称好作诗,但所作诗尽为人取笑,他却自以为了不起,连一些著名大家都瞧不起,竟作诗讥贬。每当这时,旁人故意说他诗作很好,有才气,他便飘飘然,宰牛杀羊相邀嘲弄者。妻子知男人荒诞、胡乱,屡次边哭边劝谏他不要再如此了,这人恨道:“才华连妻子都不能容,何况是陌生人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金主完颜亮)每自诧曰:“取江南,此五千人足矣!”

自成一家

zìchéngyījiā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老舍《四世同堂》:“我是要沟通中西医术,自成一家。”

自逞

zìchěng

放纵自己;逞性妄为。自我显示(才能、力量等)。《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违人自逞,灾祸必及。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汝自逞英雄,何以见擒?《水浒后传》第六回:“那法官自逞其能,故略略与他取笑而已。”

自持

zìchí

自我克制和把持。不能自持。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自侈

zìchǐ

自夸;自炫阔绰。《宋史·理宗纪一》史嵩之本不知兵,矜功自侈,谋身诡秘,欺君误国。明 刘基《送马生游京师》诗:勿羡苏季子,自侈多黄金。

自饬/自饬

zìchì

自行整肃、儆戒。旧唐书·裴向传》:“向本以名相子,以学行自饬,谨守其门风。”宋苏辙《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惟至公,故贵戚近习不戒而自饬。”明史·文苑传三·黄佐》:“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最着云。”章炳麟《国故论衡·正赍送》:“上自盘盂,下逮几杖,皆有辞以自饬,非以祝寿考也。”

自出机杼

zìchūjīzhù

机杼 zhù: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做文章原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

自出心裁

zìchūxīncái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心裁。”

自处已审

zìchǔyǐshěn

自处指自我安置或自我处理,已审指已经审查或审核。《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范蠡曰:文种自处已审,主公以国事委之,可使耕战足备,百姓亲睦。

自揣

chuǎi

指自我估量或自我反省,通常表示对自身能力、行为的审视与思考。《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宋)襄公拱手言曰:“兹父忝先代之后,作宾王家。不自揣德薄力微。窃欲修举盟会之政,恐人心不肃,欲借重二君之余威,以合诸侯于敝邑之盂地。…”

自吹自擂

zìchuīzìléi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就这样,清朝统治集团所自吹自擂的“中兴大业”,转眼间已成一场春梦。

自存

zìcún

自谋生计。《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晋书 武帝纪》(泰始六年)秋七月丁酉,复陇右五郡遇寇害者租赋,不能自存者禀贷之。《晋书 孝武帝纪》其鳏寡穷独孤老不能自存者,人赐米五斛。唐 韩愈《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②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宋 苏辙《闭门》诗:“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③保全自己。明 周履靖《咏竹》:“自存君子操,不向俗人看。”

自忖

cǔn

揣度(duó),思量:忖度(duó)。忖量(liàng)。思忖。自忖。

自达

zìdá

①自己勉力以显达。《晋书·王裒传》:“乡人管彦少有才而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陈书·后主纪》:“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是用申旦凝虑,景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宋 欧阳修《举梅尧臣充直讲状》:“虽知名当时,而不能自达。”宋 曾巩《祭董君文》:“君能自达,可以无悲;亲戚念君,能不歔欷!”②表达自己的意思。唐 元稹《虫豸诗序》:“又 荆州树木洲渚处,昼夜常有翅羽百族闹,心不得閒静,因为有鸟二十章以自达。”宋 苏辙《上皇帝书》:“则其思报之诚,没世而不能自达。”清 侯方域《王猛论》:“(王猛)志不肯轻出,而又无以自达于晋,故寧隐焉。”③自然显达。《列子·力命》:“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

自当

zìdāng

自然应当。《东观汉记·邓禹传》:“赤眉无穀,自当来降。”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水浒传第二回》:“可放我过去,回来自当拜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后勿復来,倘有事北往,自当迂道过访。”

自得

zìdé

自觉得意、开心。意气扬扬,甚为自得。《礼记·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庄子·大宗师》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三国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四》:“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宋 苏轼《方山子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悠然自得。②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庄子·秋水》:“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自得其乐

zìdéqílè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朱自清《杂文遗集 蒙自杂记》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自点

zìdiǎn

自污;自辱。《汉书·司马迁传》:“若僕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明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自定

zìdìng

犹自安;自行决断。《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三国志·吴志·周泰传》:“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宋·陈亮《中兴论》:“不出数月,纪纲自定。”

自度

zìdù

①自行检束。②自己过活。③谓济渡自身,超越苦难。④自谱(词曲)。宋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序》:“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⑤自己衡量;自忖。

自度曲

zìdùqǔ

①谓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清 徐釚《词苑丛谈·体制·白石词》:“(姜)夔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红輒歌而和之。”明 何景明《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晓音律,能自度曲,兼善书画。”②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词调。清 徐釚《词苑丛谈·体制·庄宗自度曲》:“唐主尝製小词云:‘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此庄宗自度曲也。”

自多

zìduō

①自满;自夸。《国语·吴语》:“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寔式灵之。”《韩非子·说难》:“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庄子·秋水》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后汉书·仲长统传》:“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浮性矜急自多,宠亦狠强,嫌怨转积。②犹言原来就多。明 吴梦旸《送胡孟弢邑博之沅江诗》:“畏路身难定,骚人怨自多。”

自尔

zìěr

①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东江又西,与利水合……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自尔不復通问者,七年於兹矣。”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经七八日,渐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如神。”②犹自然。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自伐

zìfá

①自戕qiāng;自己败坏。《孟子·离娄上》:“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②自夸;自夸其功。《老子·第二十二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庄子·山木》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贾谊《新书·先醒》:“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梁书·文学传下·刘杳》:“杳治身清俭,无所嗜好。为性不自伐,不论人短长。”《明史·张聪传》:“帝手敕慰留,因极言聪自伐其能,恃宠不让,良可叹息。”《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六》其后(王)宗播为(王)建将,遇强敌诸将所惮者,以身先之,及有功,辄称病,不自伐,由是得以功名终。

自反

zìfǎn

①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岐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庄子·德充符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宋 陈亮《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②犹自改。 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齐书·刘瓛传》:“袁褚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③犹自止。《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④自行类推。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旧唐书·刘子玄传》:“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⑤自相矛盾。章炳麟《訄书·订孔》“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原注:“荀子·王制上言‘道不过 三代 ,法不贰后王。’下言‘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復古。’二义亦非自反。”⑥自行恢复。《庄子·天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南史·梁纪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生,刑者无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实,庸可致乎?”⑦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晋 成公绥《啸赋》:“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先骋郑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宋 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⑧字中有些形声字,以构成该字之两单字相切,适为该字的读音。例如:女、良为“娘”;舍、予为“舒”,欠、金为“钦”之类,称为“自反”。然此仅为偶合,非一般规律。《北史·齐纪中·废帝》:“天保元年,立为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於‘跡’字下註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跡字,“足”傍“亦”为“跡”,岂非自反耶?’”

自非

zìfēi

①倘若不是。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南北朝 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自觉其非。

自废

fèi

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聊斋志异 凤仙》父母早亡,遂以游荡自废。

自分

zìfèn

指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聊斋志异 冥宁》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6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聊斋志异 金永年》利津金永年,八十二岁无子。媪亦七十八岁,自分绝望。《聊斋志异 海公子》张自分必死, 忽忆腰中佩荷囊,有毒狐药,因以二指夹出,破裹堆掌中。

自奉

zìfèng

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自奉甚俭。《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荣不足以自曜,禄不足以自奉。"《朱子家训》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宗)泽自奉甚薄,方谪居时,饘zhān粥不继,吟啸自如。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明史·黄福传》:"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

自负

zìfù

①自许;自以为了不起。自负其才。《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帝既屡有征祥,心益自负。唐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吾曹虽欲常以少年自负,尚何可得,言之慨然。”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清 魏禧《大铁椎传》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聊斋志异 佟客》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②枉自辜负。明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今若畏罪不言,是职自负忠直初心,并负风纪职掌。”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奈何忘其积累之苦,而哓然以自负其岁月为?”③自己承受。《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宋 柳开《代王昭君谢帝疏》:“夫自古妇人,虽有贤异之才,奇畯之能,皆受制于男子之下,妇人抑挫至死,亦罔敢雪于心;况幽闭殿廷,备职禁苑,悲伤自负,生平不意者哉!”④自己负责。如:自负盈亏;文责自负。

自负盈亏

zìfùyíngkuī

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我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高

zìgāo

①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唐 魏徵《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②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绍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宋 陈亮《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伯恭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③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唐 李景亮《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自高自大

zìgāozìdà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人要是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就不能进步。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自告奋勇

zìgàofènyǒng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六:好心的渔户自告奋勇,选拔了五十多名上等青年猎手,披弓带箭前去寻找。

自宫

zìgōng

自行阉割。“宫”,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种肉刑。韩非子《二柄》齐桓公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明史卷八 仁宗》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

自顾

zìgù

自念;自视。《东观记·和熹邓后传》:“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三国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注:“郑玄毛诗笺曰:‘顾,念也。’”唐 杜甫《客堂诗》:“臺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唐 王维《酬张少府》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明 刘基《战城南诗》:“胡为彼狂不自顾,而与大国争长雄。”

自顾不暇

zìgùbùxiá

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明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第一百一回》:“时韩方被兵,自顾不暇;赵初解围,余畏未息;齐与秦和好,不愿同事;惟燕将乐闲,楚将景阳,二枝兵先到,俱列营观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今虽略有生机,但自顾不暇,何能另有安顿哥哥之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七回》其以满洲为可倚赖乎?彼自顾不暇,何有于汉人。

自广

zìguǎng

①犹自宽。自我安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北齐书·文苑传·樊逊》:“逊常服东方朔之言,避世金马,何必深山蒿庐之下,遂借陆沉公子为主人,拟客难,製客诲以自广。”宋 沉括《梦溪笔谈·神奇》:“(郑夷甫)忧伤感叹,殆不可堪。人有劝其读老庄以自广。”②扩大自己的地盘、声望、识见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唐 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声名人文其事以自广。”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③自以为识见广博;自大。《尚书·咸有一德》:“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唐 白居易《箴言序》:“名既立而自广自满,尚念九仞亏於一簣。”④自己胸怀宽广。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近有词流与人一字之益,每对众言之,其不自广也如此。”

自归

zìguī

自行投案;自行归顺。《史记·游侠列传》:“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汉书·王莽传上》:“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莽赦弗罪。”《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遇疑不受命,再用围之,隆演使客将何荛谕遇使自归。”《资治通鉴 汉纪七》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上。

自好

zìhào

自以为美好。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庄子·天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自爱;自重。《孟子·万章上》:“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朱熹集注:“自好,自爱其身之人也。”《韩非子·显学》:“立节参民,执操不侵,怨言过於耳必随之以剑,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自好之士。”《汉书·贾谊传》:“顽顿亡耻,奊詬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自厚

zìhòu

①意谓重于自责。《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凡此六者,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於外,此之谓也。”《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宋 叶适《龙川集 序》:“同甫为德不为怨,自厚而薄责人,则疑若以为有罪焉可矣。”②犹自重。书信套语,意谓善自珍重。 宋 张载《与赵大观书》:“末由前拜,恭惟尊所闻,力所逮,淑爱自厚,以需大者之来,不胜切切。”宋 叶适《与黄岩林元秀书》:“餘祝自厚不宣。” 宋 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承教邈未有日,所冀强饭自厚。”

自化

zìhuà

自然化育。《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老子 第五十七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庄子·秋水》:“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庄子·则阳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史记·太史公自序》:“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唐 李白《赠范金乡诗之二》:“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自坏长城

自毁长城

zìhuàichángchéng 

zìhuǐchángchéng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隋末唐初·李大师、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后人根据这则典故提炼出成语“自坏长城”,也作“自毁长城”。

自晦

zìhuì

自隐才能,不使声名彰着。《资治通鉴 随纪六》(李)渊闻之,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旧唐书·韩滉传》:“(滉)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田)融退而之曰:“尔不自晦,祸将及矣!”故(田)兴(田弘正)能自全于猜暴之时。《新唐书·辅公祏传》公祏内怏怏不平,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辟谷以自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完颜)昂曰:“我本非嗜酒者,但向时不以酒自晦,则汝弟杀我久矣。今遭遇明时,正当自爱,是以不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窦)默变姓名以自晦,(董)文用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清 昭槤《啸亭续录·稗事数则》张文和公晚年,颇以谦抑自晦。 

自己

zìjǐ

①代词。自身,本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吴)拱还襄阳,尝褊躁不自己。②自己人。《红楼梦第四二回》别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纔这么着。③知己亲近;关系密切。老舍《柳屯的》:乘早不必多那个事,我告诉你句好话!他很“自”’的说。

自给自足

zìjǐzìzú

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

自坚

zìjiān

固位自保。《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

自将

zìjiāng

自己保全。《汉书·儿宽传》:“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於武,口弗能发明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南宫韜,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宋 苏辙《陈述古舍人谢两府启》:“某老大无取,介特自将。”明 高启《匡山樵歌引》:“君今刚介自将,不苟进取。”②自己带着;自己拿着。《后汉书·羊续传》:“续妻后与子祕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祕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宋 苏辙《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诗之一》:“来从碧涧巢安在,飞过重城母自将。”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秦弱兰赚了他一篇乐章,亲笔落款,他自将着。”③自养。 明 高启《南宫生传》:“晚迺刮磨豪习,隐然自将。”④自相辅助,相辅相成。《汉书·王尊传赞》:“王尊文武自将,所在必发,譎诡不经,好为大言。”颜师古注:“将,助也。”⑤亲自率领。宋 杨万里《千虑策·国势中》:“以高帝自将,而子房为之谋,如此其全也。”宋 苏轼《晁错论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

自嗟

zìjiē

自己叹息。多指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叹命运不济、上苍不公,感觉自悲自伤,含有自卑的意思。曹雪芹《红楼梦 枉凝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自结

zìjié

主动攀附、缔交。《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晋书 宣帝纪》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

自解

zìjiě

自我辩解;自作解说。《韩非子·难三》:“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 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臣 音当先受诛,岂有以自解哉。” 清 李渔《奈何天·总评》:“忽以奈何问天,天亦不能自解。”②自求解脱;自行脱落。《庄子·大宗师》:“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史记·龟策列传》:“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於刀锋,免剥刺之患。”《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晨遂收杨 下狱,而械輒自解。”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明史·杨廷和传》:“给事、御史交章论王琼罪状,下詔狱。琼迫,疏訐延和 以自解。”③自请解职。《宋书·隐逸传·陶潜》:“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自戒

zìjiè

自我警惕。《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张衡《上陈事疏》:“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宋 陈亮《问答下》:“得其性而有以自勉,失其性而有以自戒。”

自矜

zìjīn

自负;自夸。《老子·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文侯慕义,子夏师之;惠王自矜,齐秦攻之。”《淮南子·缪称训》:“后稷广利天下,犹不自矜;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四》燕王(慕容)盛惩其父(慕容)宝以懦弱失国,务峻威刑,又自矜聪察,多所猜忌,群臣有纤介之嫌,皆先事诛之,由是宗亲、勋旧,人不自保。《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情耽湎,肆行淫暴。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沉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德宗李适曰:又,谏官论事,少能慎密,例自矜,归过于朕以自取名。宋·欧阳修《归田录》: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清 谭嗣同《仁学一》:“今之自矜好古者,奚不自杀以从古人,而漫鼓其辅颊舌以争乎今也。”

自矜功伐

zìjīn’gōngfá

谓居功自傲。《汉书·陈涉项籍传赞》:“(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史记  项羽本纪》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自进

zìjìn

自谋仕进。《史记·佞幸列传》:“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后汉书·宦者传序》:“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宋 曾巩《序》:“又知文叔自进为甚强,自待为甚重,皆可喜也。”

自禁

zìjìn

控制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不自禁地沉入回忆。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自尽

zìjìn

①尽自己的才力;尽心竭力。详尽陈述自己的意见。《尚书·咸有一德》:"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孟子·滕文公上亲丧固所自尽也。《史记·苏秦列传》:"虽然,奉阳君妬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明 王鏊《亲政篇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②犹自灭;自杀。《隋书·薛道衡传》:"及奏,帝令自尽。"《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璋坐长流儒州,已而令所在赐自尽。"《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张邦昌)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事共迫之,乃登平楚楼而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自刭

zìjǐng

①用刀自割其颈;自杀。《左传·定公十四年》:“(臣)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周文自刭,军遂不战。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资治通鉴 秦纪三》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史记·田儋列传》:“(田横)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唐 白行简《李娃传》:“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七》辛未,磁州剌史袁奉滔自刭。②亲自杀人。《左传·哀公十三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

自经

zìjīng

上吊自杀。自经不殊。《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汉书·传·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资治通鉴 齐纪四》(王)奂于狱中杀之(刘兴祖),诈云自经。《新唐书·忠义传上·高叡》:“叡觉之,力不能制,即自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出军之际,自经于沟渎者不可胜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金主(宛颜守绪)自经于幽兰轩。(完颜)仲德闻之,谓将士曰:“吾君已崩,何以战为!吾不能死于乱兵之手,吾赴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计!”言讫,赴水死。《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流贼李自成陷燕京,明帝自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展转既久,更漏已残,愈恐天晓难以见人,乃解带自经。”

自咎

zìjiù

自责;归罪于己。《颜氏家训·终制》自咎自责,贯心刻髓。

自居

zìjū

①犹自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②自任;自待。

自举

zìjǔ

①自我推荐。《逸周书·酆保》:“十败:一、佞人败朴,二、諂言毁积,三、阴资自举……” 宋 王谠《唐语林·夙慧》:“开元初,潞州常敬忠,十五明经擢第,数年遍诵五经,上书自举云:‘一遍诵千言。’”②凭自己的好恶来推荐人。《韩非子·有度》:“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今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民望忠信,以为选官,不听前政共相干冒。③自己举起。《庄子·逍遥游》:“魏王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新唐书·韩滉传》:“始,漕船临江,滉顾僚吏曰:‘天子蒙尘,臣下之耻也。’乃自举一囊,将佐争负之。”④自我检举。《明律·名例律·公事失错》:“若主自举者,减二等。”

自沮

zìjǔ

①自感灰心。宋 陈亮《进札子》:"既已疑矣,安能察其言而明其心,此臣之所大惧而卒以自沮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朝廷不可自沮,为人所窥。②自行败坏;自毁。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虽微章得象、陈执中以排沮其事,亦安得而不自沮哉?"③自碍;自阻。明 宋濂《序》:"德基尚勖之,毋徒泥子西之言而自沮也。"清 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夫不明古乐,终不能研究古礼,国藩之私憾也;郊庙祭仪及军礼等,残阙无征,千古之公憾也。是皆用以自沮而不达者也。"

自绝

zìjué

自取绝灭。他刚愎自用,自绝于人。《尚书·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自行断绝。《尚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论语·子张篇》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故《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是纣先自绝于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自然绝迹。宋 苏轼 《论黑肱以滥来奔》:“使天下之诸侯皆莫肯容夫如此之人,而穿窬盗窃之事,将不禁而自绝。”

自掘坟墓

zìjuéfénmù

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蒋介石独裁、专制,其结果是自掘坟墓。晋 葛洪《神仙传》:“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

自觉自愿

zìjuézìyuàn

自己觉悟而愿意。我们要自觉自愿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自克

zìkè

自我克制。唐 韩愈《太学生何蕃传》:“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於和州。”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宋 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上》:“(汉高祖)故宁隐忍而委之,亦可谓能自克者矣。”

自苦

zìkǔ

自寻苦恼,自寻痛苦。应以身体为重,不要太自苦了。东汉 班固《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自宽

zìkuān

自我宽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其四》:“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宋 陆游《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明 陶宗仪《辍耕录·绿窗遗稿》:“(孙淑)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自况

zìkuàng

犹自比。杜甫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陆游以梅花自况。参见“沙鸥”。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南朝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著五柳先生传,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録。”《新唐书·张九龄传》:“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金史·海陵纪》:“与近臣燕语,輙引古昔贤君以自况。” 明 文徵明《铁柯记》:“此殆造物者成吾志也,遂以自况,而人亦谅之,不以为过。”

自愧不如

zìkuìbùrú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

自来

zìlái

由来;历来。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自礼空王

zìlǐkōngwáng

空王:在佛教中指彻悟“空性”真理的至高觉悟者,通常作为佛陀的尊称。佛教哲学中“空”强调万物无自性、缘起性空的本质,而“空王”即象征这一智慧境界的化身。自礼:意为僧人自主或持续地礼拜,体现宗教修行的虔诚与规范性。《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自厉

zìlì

慰勉警戒自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彊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晋 潘岳《藉田赋》:“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明 何景明《寡妇赋》:“且训其长,雅志自厉。”清 侯方域《任源邃传》:“初,元祥为儒生,以文行自厉,而源邃负气狂放,不相类。”

自励

zìli

自我鼓励以增强自信的行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六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自力更生

zìlìgēngshēng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自立门户

zìlìménhù

自己独立成为一户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独立出来;另搞一套。同“自作门户”。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自怜

zìlián

①自伤;自我怜惜。王褒《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北齐 颜之推《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唐 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宋 欧阳修《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鲁迅《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②自己爱怜,自己疼爱。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自量

zìliàng

估计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自列

zìliè

自陈;自白。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亥,使其弟秘逼新蔡王晃诣西堂叩头自列。”胡三省注:“自列,自陈列其事。”宋 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三状》:“伏念臣以资序在臣右而行能宜蒙此选者尚多,故尝自列至于八九。”《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六》(陈)公辅因自列,且辞位,复言:“李纲书生,不知军旅,遣援太原,乃为大臣所陷,后必败。”

自卖自夸

zìmàizìkuā

夸:夸赞。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又嚷‘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他老人家那股子自卖自夸的劲儿,打死我也学不来。”

自媚

zìmèi

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②犹自娱。自寻乐趣。

自免

zìmiǎn

求得脱身;自求避灾免患。刘向《九叹·远逝》:“舒情敶诗,冀以自免兮;頽流下陨,身日远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諛,而二国以危。”南朝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彼之二子,犹或如是,况在下官,焉能自免。”宋 苏辙《历代论五·冯道》:“不幸而仕於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②自请免职。《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謁者。”《后汉书·吴祐传》:“ 冀(梁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復仕。”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南朝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唐 韩愈《后三贤赞之一》:“(王充)为州治中,自免归歟。”明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