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景帝时期发生了十七岁新寡女子卓文君在父亲卓文孙竭力反对的情况下与相爱的司马相如私奔结为连理,共同打拼的故事。
《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司马相如觉得用钱购买的这个武官差事与其文人志向相去甚远,恰逢梁孝王带领一群文人来到咸阳,司马相如便以病告退,到了梁国“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梁孝王去世后,相如归而成落魄文人。临邛qióng县令王吉是相如好友,相如借其声势维持着体面。一次在卓文孙家酒席后王吉与相如奏琴,文君好音,又窥见相如雍容闲雅的气度即夜亡奔相如。卓文孙得知消息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回到成都相如故里,见其家徒四壁。文君建议回到临邛请求她兄弟帮忙,买一酒舍做卖酒生意,经营夫妻老婆店,文君当炉,相如身系围裙端盘洗碗做杂活。
文君当炉
同在一个县城,卓王孙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到了汉武帝时期,一个偶然机会,武帝读到了子虚赋称赞不已,以为是古人所作,感叹“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主管皇帝猎犬的蜀人杨得意说本赋的作者是其老乡,武帝召问相如。相如告知此赋乃诸侯之事,请为天子作游猎赋,提笔疾书,下笔千言,《上林赋》成。《上林赋》以更加华丽的辞藻、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子上林苑的壮丽景色和天子游猎的盛大场面,歌颂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对《上林赋》十分满意,任命其为郎官。司马相如的赋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和学习。卓文君以慧眼识得司马相如的才华与潜力成为千古佳话。文君司马的故事留给后人数条成语,譬如“文君当炉/垆”(美女卖酒的爱情故事)、“文君司马”(指相爱的情人夫妻)、“文君新寡”(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文君新醮”(指女子再嫁)等等。卓文君也因此成为千古女子私奔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