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ū I.

①古同“”,疑问词,哪,何。《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孟子·梁惠王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尽心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史记·外戚世家序》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史记·酷吏列传序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唐 韩愈《争臣论》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唐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n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②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II.参见。III.èIV.ě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乎

wūhū

①疑问代词。犹言何所。《公羊传·庄公十二年》:“鲁侯之美恶乎至?” 何休注:“恶乎至,犹何所至。”《论语·里仁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 赵岐注:“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明 刘基《郁离子·瞽瞶》:“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清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四:“由庄十二年公羊传注及孟子注推之,则‘恶乎用吾情’,即‘何所用吾情’;‘恶乎淫’,即‘何所淫’。盖‘恶’本训‘何’,‘恶乎’,犹言何所,不必训为‘於何’也。”②叹词。呜呼。《韩诗外传 卷二》:“次及晏子,捧杯血,仰天叹曰:恶乎!崔子将为无道而杀其君。”③非常,表示肯定。《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wū I.

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借指陈仲子。因居於陵 ,故称。《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南朝梁 江淹《建平王聘隐逸教》:“挹於陵之操,想汉阴之高。” 南朝梁 何逊《聊作百一体》:“灵辄困桑下, 於陵舍李螬。”唐 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诗:“嫰箨香苞初出林, 於陵论价重於金。” ②参见“於戏 wūhū”表示感叹、赞美的语气:《尚书·尧典》佥曰:“於!鲧哉!”“於”在读作wū作叹词时不能简化为“于”。II.参见yū。III. 参见yú

於戏

wūhū

①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同“呜呼”。指人丧命。呜呼哀哉(於戏等同呜呼)。《汉书 王莽传》於戏,岂不休哉!《晋书 武帝纪》於戏戒哉!③感叹词,可独立成句,表示赞美、称颂或感叹。可译为“啊”、“呀”、“唉呀”等。《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洿

①不流动的浊水:“决洿而注之江。”②洼地;池塘:“曲台宣榭,咸变洿莱。”③凹陷:“所居宅洿下。”④挖掘:“洿其宫而猪(潴)焉。”⑤涂染:“必以其血洿其衣。”⑥古通“”:“洗洿泥者以水。”

洿池

wūchí

水塘。《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宋书·符瑞志中》:“麒麟者,仁兽也……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穽,不行罗。” 清 查慎行《闸口观罾鱼者 诗》:“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鯤鮞尚有洿池游。”

洿下wūxià低洼。《北史·皇甫亮传》所居宅洿下,標牓賣之。《新唐书·戴胄传》七月以來,霖潦未止,濱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越國洿下,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飢困。

洿行

wūxíng

肮脏卑劣的品行。汉 班固《典引》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於用。

洝: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