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I.

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下(辇毂之下,借指京城)。击肩摩(形容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资治通鉴 周纪二》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战国楚 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泛指战车的轮轴。)《资治通鉴 汉纪七》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参见“车辐”。II.毂辘,同"轱辘"。参见“轱gū”

毂击

gǔjī

①战国齐人令车交驰,以毂相击为乐的一种活动。《晏子春秋·杂下二》:“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明 陈继儒《枕谭·毂击》:“苏秦称临淄 ﹝涂﹞中,车毂击以为盛。其义何居?按乐府云,齐人本好毂击相犯以为乐也。”②车子来往,其毂相击。形容交往频繁。桓宽《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汉书·匈奴传 下》:“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颜师古注:“言使车交驰,其毂相击也。”南朝梁 何逊《拟轻薄篇》:“毂击晨已喧,肩排暝不息。”宋 苏轼《和陶诗·和咏二疏》:“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毂击肩摩

gǔjījiānmó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毂交蹄劘

gǔjiāotímó

劘:迫近;逼近。行车交错,马蹄磨削。形容车马来往频繁。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三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绎,以示雄大。”

木名。又称“构”、“楮”,即构树。落叶乔木。初夏开淡绿色小花,雌雄异株。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鲜红色,皮可制桑皮纸。山经·南山经》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gǔ I.

①象声词,意思是水流的样子。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庄子·达生》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治理,疏通:决九川。③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时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臣(张纪)谓政府不当侵有司之职,有司亦不当以细务汩政府。《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曩者黄河北流,正得水性,而水官穿凿,欲导之使东,移下就高,汩五行之理。沉没():汩没()。唐 韩愈杂说一·龙说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夜谭随录·宋秀才》:譬彼淡泉,汩于五味,欲致不坏,甚可得乎?II.迅疾的样子:迅疾的样子:悲风起。

汩汩

gǔgǔ

①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明 刘基《苦斋记》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盛貌。③沉没;沦落。④水急流貌。⑤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花月痕第四七回》奈汩汩万言,指陈时事,全不合应制体裁,如何进呈?⑥动荡不安貌。

汩乱

gǔluàn

汩:弄乱;扰乱。汩,治水也。三国 魏徐干《中论·考伪》:“昔杨朱、 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孙龙汩乱乎先王之道,诪张乎战国之世。”《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刘蕡曰:(宦官)羁绁藩臣,于陵宰辅,裂王度,汩乱朝经。

汩没

gǔmò

①淹没。唐 元稹《遭风二十韵》浸淫沙市儿童乱,汩没汀洲鴈鹜哀。《聊斋志异 仙人岛》大惧,即复合,而身已随石俱堕,砰然一响,汩没若鸥。清 刘大櫆《海舶三集 序》又况海水之所汩没,渺尔无垠。②埋没。唐·杜甫《赠陈二补阙》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宋 苏上枢密韩太尉书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清 昭连《啸亭续录·黄雅林》诗画仿郑板桥,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汩没。沉沦;沦落。《元史·刘秉忠传》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

汩泥

gǔní

随世浮沉。《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通“汩”。汩泥,谓搅浑泥沙。唐 孙樵《书褒城驿壁》:“鱼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省上再和》:“当年曹守我胶西,共厌哺糟与汩泥。”参见“滑泥扬波”。

搅浑,搞乱。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书恶淫辞之法度也。”(水)流通:“潜演之所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