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 gū | 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②单独:孤单,孤独。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单独无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赏。孤苦伶仃。孤掌难鸣。孤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③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孤王。《老子·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④称王称侯。《汉书 王莽传》并录支亲,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计以百数。⑤古同“辜”,辜负。《良熙字典》孤,负也。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沈该)起造第宅,扰害公私,贪鄙之迹,不可毛举,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⑥也用于一方之长称谓,如袁绍任冀州牧曾给公孙瓒写信道:"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 |
孤傲不群 | gūàobùqún | 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难与人相处。他就是这种孤傲不群的性格。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九章:“偏偏却是天生一副孤傲不群的秉性,社友们都有点怕他,他也懒得管别人。” |
孤本 | gūběn | 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即为人所轻。” |
孤标傲世 | gūbiāoàoshì |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
孤臣 | gūchén | ①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南朝梁 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唐 柳宗元《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明 王世贞《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清 孔尚任《桃花扇·哭主》:“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清 丘逢甲《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孤臣孽子”。②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由介以西戎孤臣,而悝穆公於宫室。”薛综注:“孤臣,孤陋之臣也。”《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导(王导)忠素竭诚,辅大业,不宜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旧德,以佞伍贤。” |
孤臣孽子 | gūchénnièzǐ | 原指失势的臣子和微贱的庶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孟子 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
孤城 | gūchéng | ①孤立无援的城。王符《潜夫论·救边》:“然即墨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晋 潘岳《马汧督诔》:“敦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唐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唐 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宋·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明 汤显祖《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茅盾《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②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唐 杜甫《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唐 王维《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指玉门关)宋 陆游《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毛泽东《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
孤俦寡匹 | gūchóuguǎpǐ | 孤独无伴侣。明·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恳乞恁途中同情体恤;念背井离乡,孤俦寡匹。” |
孤雏腐鼠 孤豚腐鼠 | gūchúfǔshǔ gūtúnfǔshǔ | 腐烂的孤独的鸟雏、老鼠。比喻微贱、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后汉书·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 |
孤雌寡鹤 | gūcíguǎhè | 丧失配偶的禽鸟。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
孤村 | gūcūn | 孤零零的村庄。唐 韦应物《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诗》:“孤村几处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 晁冲之《夜行诗》:“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宋 蒋氏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明 范受益《王錂寻亲记·相逢》:“孤村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苏曼殊《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 |
孤灯 | gūdēng | 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南朝宋 谢惠连《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南朝 沈约《夜夜曲》:“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唐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唐 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宋 陆游《山寺诗》:“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明 范受益 王錂《寻亲记·相逢》:“不眠愁对孤灯照,谁与我伴寂寥。”吕剧《李二嫂改嫁 第三场》:“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 |
孤栋 | gūdòng | ①独梁。《宋史·常安民传》:"今用贤如倚孤栋,拔士如转巨石,虽有奇特瓌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叹也。"C孤立的房舍。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葺骈梁于岩麓,栖孤栋于江源。" |
孤独 | gūdú | ①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①孤立无援,孤单无助。③只身独处;孤单寂寞。 |
孤独鳏寡 孤独矜寡 | gūdúguānguǎ gūdúguānguǎ |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矜“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
孤独求败 独孤求败 | gūdúqiúbài dúgūqiúbài | 形容已经到了人们认为的很高的境界,想找一个能与自己匹敌的人都很难更多,形容非常寂寞无奈与空虚的意思。中国队王牌领域、乒乓球团体赛继续独孤求败模式。 |
孤犊 | gūdú | 由于死亡或遗弃失去母亲的幼小动物。《庄子·列御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 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
孤犊触乳 | gūdúchùrǔ | 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仇览》李贤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
孤恩 | gūēn | 负恩,背弃恩德。旧题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李贤注:“孤,负也。”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你到家道与鶯鶯,都为他家害得人来病。咱家乾志诚,不望他家,恁地孤恩短命!” |
孤恩负德 | gūēnfùdé | 辜负别人的恩德。指忘恩负义。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孤恩负义 | gūēnfùyì | 背弃恩义。《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
孤儿寡妇 孤儿寡母 | gūérguǎfù gūérguǎmù | 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9章:“对于孤儿寡母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个男人的关怀更重要了……” |
孤帆 | gūfān | 一张船帆。也指孤单的船只。南朝梁 简文帝《与刘孝绰书》:“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张籍《相和歌辞·贾客乐诗》:“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满湘渚。”唐 卢纶《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元 鲜于必仁《普天乐·潇湘八景曲之五》:“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明 王世贞《鸣凤记·邹林会试》:“倚楼谩把长江盼,渐远孤帆欲断魂。” |
孤芳 | gūfāng | ①独秀的香花。常比喻高洁绝俗的品格。南朝梁 沉约《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唐 韩愈《孟生诗》:“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宋 曹祖《蓦山溪 梅》:“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于右任《度陇杂诗之四》:“幽艷居丘壑,孤芳欣有托。”②指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 序》:“惜抱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闕。” |
孤芳自赏 | gūfāngzìshǎng | 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没想到,那样一朵淡梅,竟会如此之孤芳自赏。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然而忆到这孤芳自赏,别有怀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悦的笑了。 |
孤坟 | gūfén | ①没有合葬的坟墓。文选·潘岳《西征赋》:“瞰康园之孤坟,悲平后之专絜。殃厥父之篡逆,蒙耻而不雪。”李善注:“书曰:‘平帝葬康陵。’又曰:‘孝平王皇后,莽女也。及兵诛莽,燔烧未央宫,后曰:“何面目以见家!”自投火中而死。后不合葬,故曰孤坟。’”②孤独的或无人祭扫的坟墓。唐 刘长卿《过裴舍人故居诗》:“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元 张可久《人月圆·秋日湖上曲》:“杖藜閒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明 汤显祖《牡丹亭·秘议》:“行到窈娘身没处,手披荒草看孤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僧)问墓所。羣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 |
孤愤 | gūfèn | ①愤世嫉俗。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花月痕第二十七回》话说痴珠满腔孤愤,从愉园上车,向秋心院赶来。②韩非子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 |
孤负 | gūfù | ①违背;对不住。《旧题李陵 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 唐 韩愈《感春诗》:“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 刘过《临江仙词》:“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明 方孝孺《与郑叔虔书》:“但媿学术荒陋,无所建明,孤负期待,以损知人之哲。” ②谓徒然错过。宋 黄机《水龙吟词》:“恨荼蘼吹尽,樱桃过了,便只恁成孤负。”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他怎肯孤负子这艷阳三月天。”《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
孤高 | gūgāo | 特立高耸。孤高特立。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唐 杜甫《古柏行》“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宋 刘克庄《落梅》:“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
孤高自许 | gūgāozìxǔ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近义词:孤芳自赏,孤傲自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孤寡 | gūguǎ | ①孤儿寡母。老弱孤寡,怪可怜的。《史记 孝武本纪》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②孤独。家里只剩他一个孤寡老。 |
孤寡不谷 | gūguǎbùgǔ | 孤、寡、不穀,均为古代君主自谦之称。老子:“人之所恶,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战国策·齐策四》:“是以侯王称孤寡不穀,是其贱之本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穀。”后用以代称王侯。参见“不谷”。 |
孤拐 | gūguǎi | ①亦称“孤踝”。脚腕两旁突起的部分。《西游记第三三回》都伸过孤拐来,每人先打两下,与老孙散散闷!②颧骨。 |
孤馆 | gūguǎn | 孤寂的客舍。唐 许浑《瓜州留别李诩诗》:“孤馆宿时风带雨,远帆归处水连云。”宋 秦观《踏莎行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清 黄景仁《春夜杂咏》:“轻阴积孤馆,枕簟流微凉。”郁达夫《客感寄某诗之一》:“一夜秋风兰蕙折,残星孤馆梦无成。” |
孤光 | gūguāng | ①远处映射的光。②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五代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宋 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③犹孤影。 |
孤寒 | gūhán | 出身低微。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家境贫寒无依。孤立;孤单。晋书·陈頵传:“頵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譙郡太守。” 宋 欧阳修《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宋 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孤寒之中,独无可任大事者乎?”《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殿前太尉是阳和王,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刘两府直恁孤寒。”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康节曰:‘臣自布衣叨冒至此,有陛下为知己,安得谓之孤寒,陛下今日便是孤寒也。’上惊而问其故,康节曰:‘内自左右近习,外至公卿大臣,无一人忠於陛下者,陛下不自谓孤寒,而反谓臣为孤寒,臣所未喻也。’”宋 杨万里《东园探桃李诗》:“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
孤鸿 | gūhóng | 孤单的鸿雁。三国魏 阮籍《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宋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宋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词》:“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宋 朱敦儒《好事近 摇首出红尘》:“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明 梁辰鱼《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北海回,要写封音书去。”明 周岐《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
孤鸿寡鹄 | gūhóngguǎhú | 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另外指思想孤单,空有才华而不得重用、独自前行的人。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向日蚕桑动,忽相逢孤鸿寡鹄,无门投控,飞鸟依人情可悯。” |
孤惶 | gūhuáng | 孤独惶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成(胡大成)窜民间,吊影孤惶而已。” |
孤家寡人 | gūjiāguǎrén |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孤家寡人了。 |
孤孑 | gūjié | 孤单;孤独。唐 白居易《妇人苦》诗:“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问家中有何人?崔曰:‘颇不孤孑,子女孙曾数十矣。’”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工友以我为教授,学生以我为先生,广州人以我为‘外江佬’,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
孤孑特立 | gūjíetèlì | 孤立无依。鲁迅《在钟楼上》:“慨自被供在大钟楼上以来,工友以我为教授,学生以我为先生,广州人以我为‘外江佬’,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
孤经绝句 | gūjīngjuéjù | 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玚/玚yáng传:“玚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孤絶” |
孤居 | gūjū | 独处,独居。《战国策·赵策一》:“夫断右臂而与人鬭,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晋书·王羲之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寡妇孤居,散髮至老。” |
孤军奋战 孤军作战 | gūjūnfènzhàn gūjūnzuòzhàn |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西汉将领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沙漠攻打匈奴,遇敌骑十万,陷入重围,他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 |
孤军深入 | gūjūnshēnrù |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周书 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宋史 种世衡传论》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 |
孤客 | gūkè | ①单身旅居外地的人。《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兒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②指失群的个体。 |
孤苦 | gūkǔ | 孤独困苦。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孤苦仃俜 | gūkǔdīngpīng | 犹言孤苦零丁。明·汤显祖《牡丹亭·诘病》:“今生怎生?偏则是红颜薄命,眼见的孤苦仃俜。” |
孤苦伶仃 孤苦零丁 | gūkǔlíngdīng | 伶仃:孤独,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亦“零丁孤苦”。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 |
孤苦无依 | gūkǔwúyī | 孤单贫苦,没有依靠。如:大地震后,多了许多孤苦无依的孩子,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我们应该时常关心那些孤苦无依的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人间的温暖。 |
孤老 | gūlǎo | ①孤独无依的老人。《晋书 孝武帝纪》其鳏寡穷独孤老不能自存者,人赐米五斛。《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②旧指女子所私之人,如嫖客、姘夫或做外宅所事的男子等。③商贩称主顾。 |
孤垒 | gūlěi | 孤立的堡寨。宋 陆游《自兴元赴官成都诗》:“梁州在何处,飞蓬起孤垒。”宋 王禹偁《贺收复益州表》:“暂出偏师,果平孤垒。”宋 柳永《竹马子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杨家将 第七回》曹彬进曰:“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尚何疑焉?” |
孤嫠 | gūlí | 孤儿寡妇。《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二公,国之亲贤,先帝选之,托以孤嫠,必不肯尔;安知非太师欲为乱也!唐 韩愈复志赋:“嗟日月其几何兮,携孤牦而北旋。”宋 王安石《哀贤亭 诗》:“终欲往一恸,咏言慰孤嫠。” 金 元好问《綦威卿毅挽辞》:“孤嫠平日托,昆季再生缘。”明 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孤嫠谩恤机中纬,媿填海无能衔石。” 清 曾国藩《陈仲鸾之父母七十寿序》:“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 于右任《义旗 诗》:“罴虎连营思将帅,流亡载道泣孤嫠。” |
孤立寡与 | gūlìguǎyǔ | 谓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
孤立无援 孤立无助 | gūlìwúyuán gūlìwúzhù | 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宋 周辉《清波杂志》卷一:属者椒寝未繁,肖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
孤陋寡闻 | gūlòuguǎwén |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形容学识浅陋,对世事了解的不多。《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山僻之客,孤陋寡闻,得睹花容,生平愿足。” |
孤露 | gūlù | 幼失父母,毫无荫庇的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一》(文宗李昂)曰:“朕选市女子,以赐诸王耳。怜(李)孝本女髫孤露,故收养宫中。 |
孤履危行 | gūlǚwēixíng | 谓行为孤高独特。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
孤鸾寡鹄 | gūluánguǎhú | 孤鸾:无偶的友鸾,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鹄:比喻寡妇。指失偶的男女。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7回:“孤鸾寡鹄许成双,一段姻缘自主张。” |
孤鸾舞镜 | gūluánwǔjìng | 孤鸾:无偶的雄鸾。失偶的雄鸾对镜悲鸣。比喻失偶的人触物伤情,形影相吊。同“孤鸾照镜”。 宋·黄庭坚《睡鸭》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胡刚刚《与君书》我孤鸾舞镜,彻底醒来。 |
孤男寡女 | gūnánguǎnǚ | 指单身男女。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焉有孤男寡女共于幽室,况黑夜之中,不起奸淫的道理?”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但总觉得半夜三更,孤男寡女在一起,是件‘孤男寡女’的事。” |
孤蓬 | gūpéng | 随风飘转的蓬草。常比喻飘泊无定的孤客,亦可指孤舟。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吕向注:“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明远自喻客游也。”唐 李白《送友人 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明 范受益 王錂《寻亲记·局骗》:“正是夫妻两地愁无尽,身类孤蓬恨怎消?你看这等天气,好凄凉人也。” |
孤贫 | gūpín | 孤苦贫寒。《汉书·王莽传上》:“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新唐书·奸臣传下·柳璨》:“少孤贫,好学,昼採薪给费,夜然叶照书。”宋 王谠《唐语林·赏誉》:“瞻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清 顾炎武《与苏易公书》:“关中惟中孚一人,自痛孤贫闕养,誓终身不享富贵。” |
孤栖 | gūqī | 独居。多指男女分居或失去配偶。《老残游记 第十五回》人瑞道:“守着两个,还孤栖个甚么呢?” |
孤衾 | gūqīn | 一床被子。常喻独宿。五代 顾敻《诉衷情》:“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 陈东甫《长相思 花深深》:“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
孤琴 | gūqín | 孤单的琴,亦指独奏的琴声。唐 徐仁友《古意赠孙翃诗》:“云日落广厦,鶯花对孤琴。”唐 李群玉《失鹤诗》:“堕翎留片雪,雅操入孤琴。”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进士不至诗》:“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明 张羽《旅怀诗》:“岁寒谁可语,莫逆有孤琴。”郁达夫《寂感诗之一》:“君去吴头儂楚尾,知音千里抱孤琴。” |
孤卿 | gūqīng | ①谓少师、少傅、少保。②泛指朝廷高官。《汉书 王莽传》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
孤清 | gūqīng | 孤高而清净。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二》:“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明 袁宏道《和王以明山居韵》:“拨却闲生事,孤清亦可风。” |
孤穷 | gūqióng | ①孤立危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②孤苦失意;孤独穷困。③指孤独穷困之人。 |
孤茕 | gūqióng | 孤独,无依无靠。三国魏 曹丕《短歌行》:"我独孤茕,怀此百离。"《陈书·沈炯传》:"前帝知臣之孤茕,养臣以州里,不欲使顿居草莱。"唐 白居易《蜀路石妇》诗:"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宋 曾巩《与杜相公书》:"合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于草茆之中,孤茕之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三》(耶律)仁先至南京,恤孤茕,禁奸慝,边境晏然。清 顾炎武《寄子严》诗:"惟尔幼孤茕,十亩安江沱。" |
孤弱 | gūruò | ①孤单薄弱。指势孤力弱。作使动词表示“使孤弱”。孤苦无依的人。孤弱的女子。《后汉书·袁绍传》:“(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橈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善,专为梟雄。”《晋书 孝武帝纪》冀孤弱之躬有寄,皇极之基不坠。②指幼年失去父母的人。西晋 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
孤山 | gūshān | 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 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孤山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宋 林逋《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孤山猿鸟西湖上,懒对寒灯咏式微。”宋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清 赵翼《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孤山好林馆,丹碧隐青涟。”清 秋瑾《梅十章之九》:“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郭沫若《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孤山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
孤山寺 | gūshānsì | 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孤身只影 | gūshēnzhīyǐng | 来去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形容无亲无靠。元·关汉卿《窦娥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
孤生 | gūshēng | ①孤陋的人。常用为自谦之词。《后汉书·周荣传》:“荣曰:‘荣江淮孤生……今復得备宰士,纵为竇氏所害,诚所甘心。’”《晋书·苻坚载记上》臣(王猛)庸劣孤生,操无豪介,蒙陛下恩荣,内侍帷幄。《新唐书·王缙传》:“尹(京兆尹 黎干 ),南方之孤生,安晓朝庭事?”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前时宠示第三文字,极切当,颇为孤生之助。”清 姚莹《朝议大夫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唐宋以来传注,屏弃不观。”②孤独的人。唐 王维《酬诸公见过诗》:“嗟余未丧,哀此孤生。”唐 柳宗元《南涧中题诗》:“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清 顾炎武《七十二弟人诗》:“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 |
孤思 | gūsī | 孤独的思念。一般是指两个人分隔两地,其中一个人总会思念另一个人,或者是漂泊在外,独自一人思念家乡。唐 齐浣《相和歌辞·长门怨》:“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
孤孀 | gūshuāng | 孤儿寡妇。《玉篇·女部》:“孀,孤孀,寡妇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又有个婶母杨氏,却是孤孀无子的。明 冯梦龙《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乎曰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一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王媪全不招惹! |
孤松 | gūsōng | 单独生长的松树。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唐 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 |
孤特 | gūtè | ①孤单;孤立。《管子·明法解》:“故法废而私行,则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群党而成朋。”《史记·项羽本纪》:“今将军内不能直諫,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孙子·势“予之,敌必取之”三国魏 曹操注:“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②特出;孤高。唐 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然则利於行者,固在乎常谈;卓诡孤特之言,未必利於行也。”宋 王禹偁《荐丁谓与薛太保书》:“其性孤特,其行介洁。”明 归有光《祭唐虔伯文》:“行则方履,语则正襟,邈然孤特,高步士林。” |
孤豚 | gūtún | 小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司马贞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不可得也。"孤豚诈虎,意为用小猪去吓唬老虎,不但根本达不到目的,还会成为对方的食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五》比年盗贼杀戮长吏,如刲孤豚,残虐百姓,如刈草艾。 |
孤往 | gūwǎng | 独自前往。喻指归隐。文选·陶潜《归去来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李善注引司马彪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清 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授徒穷乡。制艺试帖之属,不中有司程度,学子稍稍引去。君益冥心孤往,孑焉寡儔。”清 龚自珍《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 |
孤危 | gūwēi | ①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洵《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②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
孤文断句 | gūwénduànjù |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
孤文只义 | gūwénzhīyì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
孤恓 | gūxī | 寂寞凄凉;悲伤。《再生缘》第三三回:“可知我,铁心郡主受孤恓。”一本作“孤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到晚来独自一箇,好生孤恓。”《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今日各自进去,孤孤恓恓,举目无亲,须要自己保重。 |
孤形吊影 | gūxíngdiàoyǐng | 谓孤单一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权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着‘牛女银河’之事,好生无聊。” |
孤行己见 孤行己意 孤行一意 | gūxíngjǐjiàn gūxíngjǐyì gūxíngyīyì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鲁迅《集外集 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柳亚子《哭仲穆》诗: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 |
孤悬客寄 孤悬浮寄 | gūxuánkèjì gūxuánfújì | 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貎敬而神拒之。” |
孤学坠绪 | gūxuézhuìxù |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清·龚自珍《语录·书戴氏定本〈水经〉》:“是本孔氏继涵刻入《微波榭丛书》中,不为矣孤学坠绪。” |
孤烟 | gūyān | 远处独起的炊烟。南朝齐 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唐 陈子昂《金门饯东平序》:“残霞将落日交暉,远树与孤烟共色。”唐 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宋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 柳永《诉衷情近词》:“遥想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
孤雁/孤鴈 | gūyàn | 孤单的鸿雁。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参见“孤鸿”。 |
孤遗 | gūyí | 指无父母的子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不忍也”裴松之注引晋 孔衍《魏春秋》:“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託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惨虐孤遗,离间骨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忠鲠》:“兄弟孤遗相长,不忍失意。” |
孤驿 | gūyì | 孤寂的驿站。唐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宋 严仁《贺新郎词》:“一江红叶,水程孤驛。”宋 林景熙《道中诗》:“乱山愁外笛,孤驛梦中家。” |
孤吟 | gūyín | 独自吟咏。唐 韩愈《感春诗之二》:“孤吟屡闋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唐 郑巢《泊灵溪馆诗》:“孤吟疏雨絶,荒馆乱峯前。”宋 杨万里《夜雨诗》:“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儕。”宋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词》:“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
孤影 | gūyǐng | 孤单的影子。晋 陶渊明《杂诗诗二首 其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唐 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宋 周邦彦《倒犯·新月词》:“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躚西窗悄。”《湘灵子 轩亭冤·创会》:“谈平等,慕文明,休笑我孤影伶仃。” |
孤屿 | gūyǔ | 孤立的岛屿。南朝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唐 孟浩然《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嶢兀。”宋 梅尧臣《冻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
孤云 | gūyún | ①单独飘浮的云片。陶渊明《咏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唐 李白《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唐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唐 李颀《送陈章甫》:“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明 范受益《王錂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②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李善注:“孤云,喻贫士也。”宋 范仲淹《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
孤云野鹤 | gūyúnyěhè | 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鹤。常比喻隐居或闲散的人。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元 曾瑞《山坡羊·叹世曲》:“干虚名,捨残生,归来笑杀彭泽令,孤云野鹤为伴等。”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我自做孤云野鹤无拘係,寒瓢破衲堪遗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孤云野鹤,栖无定所。” |
孤掌难鸣 | gūzhǎngnánmíng |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孤立无助,不能成事,引伸比喻事情关系到甲乙双方。战国·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孤掌难鸣”,常与“单丝不线”连用。 明·施耐庵《水浒传》:“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史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报得他一个信。” |
孤棹 | gūzhào | 亦作“孤棹”。独桨。借指孤舟。唐 长孙佐辅《杭州秋日别故友诗》:“独随孤櫂去,何处更同衾。”唐 温庭筠《送人东游 诗》:“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宋 徐铉《送黄秀才姑熟辟命 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明 姚潜《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柳亚子《为香凝先生题画诗》:“缘溪孤櫂夷犹去,人与归鸦共渺绵。” |
孤枕 | gūzhěn | 独枕。借指独宿、独眠。唐 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唐 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元 宋无《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判官诗》:“雨来孤枕夜,梦别故人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如花玉貌正当年,帐冷幃空孤枕畔,枉自熬煎。” |
孤征 | gūzhēng | 单身远行。唐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诗》:“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花月痕第五回》岭下客孤征,岭上木连理。连理之木死复生,孤征之客生如死! |
孤证 | ɡūzhènɡ | 单一的证据。郭沫若《史学论集·论古代社会》:“孤证单行,难以置信。”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离骚》六字句与秦代尊‘六’精神暗合,而断为秦文,未免是‘孤证单行’了!” |
孤直 | ɡūzhí | 孤高耿直。形容松竹之类的姿态高而挺直。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北齐书·厍狄士文传》:“士文性孤直,虽隣里至亲莫与通狎。”《北史·房彦谦传》:“清介孤直,未必高第;卑谄巧官,翻居上等。”宋·苏辙《免尚书右丞表》:“如臣迂阔而寡谋,孤直而多怨,进用兹始,已或纷然。”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诗:“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明·刘基《题赵学士色竹图》诗:“竹性本孤直,罄折良可怜。” |
孤忠 | gūzhōng | 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指忠贞自持的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然惓惓孤忠,不敢隐默者,食陛下之禄,念国家之重,而不敢顾其私也。明 王世贞《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清 宋儒醇《南渡》诗:"独有史督辅,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口交肆毁。"清 蒋士铨《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于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复。" |
孤舟 | gūzhōu | 孤独的船。晋 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唐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唐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五代 李珣《巫山一段云》:“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宋 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宋 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明 高启《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明 何景明《竹枝词》:“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
孤舟独桨 | gūzhōudújiǎng | 喻单独行动,没人帮助。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怎能够光凭这一家仇恨,个人勇敢、孤舟独桨、匹马单枪?” |
孤竹 | gūzhú | ①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嶧阳孤桐。”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 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②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嶧阳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大夏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晋 张协《七命之二》:“吹孤竹,拊云和,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北周 庾信《变宫调之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絃。”宋 张先《菩萨蛮词之一》:“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③古代乐曲名。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元 胡三省注:“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④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国语·齐语》:“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韦昭注:“二国,山戎之与也。令支,今为县,属辽西, 孤竹之城存焉。”南朝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唐 张说《吊国殇文》:“北伐兮东胡,邈辽阳 兮孤竹。”明 唐寅《出塞诗之一》:“摐金出孤竹,飞旗掩二榆。”⑤《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於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汉 扬雄《逐贫赋》孤竹二子,与我连行。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孤竹不以絶粒易鹿臺之富,子廉不以困匱贸铜山之丰。”南朝宋 范晔《逸民传论》:“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絜。” 唐 李德裕《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产禄擅朝,充躬交乱,每念王室,殆於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孤竹之志。”⑥竹的一种。宋 赞宁《笋谱·孤竹笋》:“襄阳薤山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笋。及笋成竹,竹母已死矣。”⑦复姓。 |
孤注 | gūzhù | ①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六》以今日事势,止有背城之战,如博徒所谓孤注者,便当直赴汝州,与之一决。《聊斋志异 任秀》一客钱尽,即以巨金质舟 主,渐以十馀贯作孤注。②指赌博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 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
孤注一掷 | gūzhùyīzhì | 赌徒冒险尽其所有做赌注,以决最后胜负。比喻在情况危急时,竭尽全力作最后一次冒险的行为。《孽海花 第三十三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
孤踪 | gūzōng | 孤单。孤独的踪迹;前人遗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今臣(张浚)以孤踪,动輙掣肘,将安用之?”《儒林外史 第二十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说话到一二更天。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黄沙边地,孤踪久淹滞,霜径秋容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