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 | gū/guā | 婴儿的啼哭声。《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呱啼;呱泣(婴儿啼哭) |
呱呱 | gūgū I. | ①小儿哭声。可代指娃娃。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聊斋志异 侠女》“又月余,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叩良久,女始蓬头垢面自内出。启而入之,则复阖之。入其室,则呱呱者在床上矣……”《聊斋志异 房文淑》女曰:“多谢,多谢!我不能胁肩馅笑,仰大妇眉睫,为人作乳媪,呱呱者难堪也!” ②(古)指悲泣声。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钟山薇。呱呱而泣、呱呱坠地。II.guāguā象声词,形容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咭咭呱呱:形容大声说笑。《红楼梦 第七十回》:“(寳玉)这日清晨方醒,只听外间屋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 |
呱呱堕地 呱呱坠地 | gūgūduòdì gūgūzhuìdì |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刘绍棠《蒲柳人家》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落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
泒 | gū | 泒水:古河名,源出中国山西省,流至天津入海。 |
罛 | gū | ①大的鱼网。②高峻深邃的样子。 |
罛罶 | gūliǔ | 泛指渔具。《周文 里革断罟匡君》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
菰 | gū |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②同“菇”。 |
菰菜 | gūcài | 即茭白。《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宋 司马光《又和开叔》:“向使吴儿见,不思菰菜羹。”宋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词》:“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菰》﹝集解﹞引苏颂 曰:“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参见“茭白”。 |
菰米 | gūmǐ | 菰之实。一名雕胡米,古以为六谷之一。《西游记第六九回》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 |
菰蒲 | ɡūpú | ①菰和蒲。苏轼《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宋 周邦彦《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宋·姜夔《念奴娇》词:“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州界有菰蒲鱼鳖之利,居民旧以自给。②借指湖泽。 |
觚 | gū | ①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上下都圆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了。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晋书 陶潜传》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②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操觚。③棱角:“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④剑柄:“操其觚,招其末”。⑤古同“弧”,独立不群。《庄子·大宗师》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 |
軱 | gū | 大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参见“技经肯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