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①打击,与“”相对:攻击。攻占。攻取。攻心。攻关。攻陷。②指责,驳斥:攻难(nàn)。群起而攻之。③治病:以毒攻毒。④出力参与;致力学习或研究:攻读。攻书。专攻医学。先秦《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攻拔

gōngbá

进攻占领。《后汉书·荀彧传》:“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力。”《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贺兰祥攻拔洮阳、洪和二城,吐谷浑遁走。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俶为朝廷攻拔常州。”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吐蕃以生羌为向导,攻拔安戎城。”

攻城略地

攻城掠地

gōngchénglüèdì

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指征战。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今天下事势方多,四下里竞起干戈,其大者攻城略地,小可的各有巢窠。”亦作“攻城掠地”。《隋唐演义 第五四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攻城野战

gōngchéngyězhàn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墨子·节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胜数。”《元史·忙哥撒几传》:“伐山通道,攻城野战,功多于诸将。”

攻过箴阙

gōngguòzhēnquè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攻疾防患

gōngjífánghuàn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攻讦

gōngjié

揭发他人的过失或隐私而加以攻击。

攻苦

gōngkǔ

犹刻苦。谓过艰苦的生活。指刻苦攻读。清·田兰芳《袁太学(袁可立孙)传》:“仲方,清赢善病,不任攻苦。然晨起即如小斋,据案翻书,正夜始还内,风雨寒暑无间也。” 《聊斋志异 褚生》内有褚生,自言山东人,攻苦讲求,各不暇息。

攻苦茹酸

gōngkǔrúsuān

谓劳苦艰辛。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母攻苦茹酸,和丸课子。”

攻苦食淡

gōngkǔshídàn


亦作“攻苦食啖”。谓过艰苦的生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裴骃集解:“徐广曰:‘攻犹今人言击也。啖,一作淡。’如淳曰:‘食无菜茹为啖。’”唐 王维《与魏居士书》:“攻苦食淡,流汗霢霂,为之驰驱。”清 钱谦益《妻陈氏加封淑人》:“为吾志义之臣,攻苦食淡,劳其身以狥国,必有贤配艰难懃瘁以相成也。”


攻苦食俭


gōngkǔshíjiǎn


犹攻苦食淡。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攻昧

gōngmèi

攻击昏乱无道者。《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杜预注:“昧,昏乱。”《晋书 文帝纪》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

攻剽

gōngpīao

指侵扰劫夺。攻剽城邑。《史记·酷吏列传》:“(义纵)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羣盗。”《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八》居三日,州县奏(王)仙芝尚在,攻剽如故。宋 曾巩《齐州杂诗》序:“豪猾羣党亦往往喜相攻剽贼杀。”明 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诗:“传闻逆党尚攻剽,所过丘垄皆成童。”

攻其不/无备

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

gōngqíbù/bèi

chūqíbùyì

gōngqíwúbèi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孙膑兵法·威王问》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后汉书·庞参传》畜精锐,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75回:“以精锐之师而攻疲惫之卒,且可攻其无备,杀他个片甲不留。”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gōngqíyīdiǎnbùjíqíyú

指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攻蹂

gōngróu

侵扰蹂躏。《宋史·胡舜陟传》:“淮西八郡,羣盗攻蹂无全城。”

攻取

gōngqǔ

①进攻夺取。《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九》:“非有战胜攻取,官固不可妄迁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一攻取夷船之法,宜近不宜远也。”《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孙、吴所难也。②指攻打。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于是便派浑惟明去攻取李希言。”③开采提取。唐 罗隐《谗书·蒙叟遗意》:“于是孕铜铁于山岳,滓鱼盐于江河,俾后人攻取之。”

攻守

gōngshǒu

攻击和守卫。可引申为攻取天下和防守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宋·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故敌虽万变,涂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宋·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诏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

攻守同盟

gōngshǒutóngméng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清·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盟,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盟。茅盾《子夜》十八: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gōngwúbùkè

zhànwúbùshèng

攻:攻打;克:攻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来的;打仗,没有打不赢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吴强《红日》把这支部队说成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天将神兵。

攻瑕索垢

gōngxiásuǒgòu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攻瑕指失

gōngxiázhǐshī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攻心

gōngxīn

从精神或思想上瓦解对方,使其心服。攻心战。《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心扼吭

gōngxīnèkēng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清·魏源《圣武纪》卷一:“先取山海关,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攻心为上

gōngxīnwèishàng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晋 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清·朱之瑜《批新序二十条》:“襄子但玩弄之以收民心耳,亦犹孔明之于南蛮,攻心为上也。”

攻战

gōngzhàn

①指进攻性的战争。《庄子·达生》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②犹作战,战斗。《战国策·齐策五》:“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於军而敌国胜,衝櫓不施而边城降。”鲁迅《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可见虽是小品,也正有待于分析和攻战的了。”

gōng

严肃,肃敬,谦逊有礼貌:恭敬。恭谨。恭候。恭维。恭贺。打恭(拱揖)。洗耳恭听。《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恭承

gōngchéng

敬奉。《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凡在官司,宜各尽节,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

恭而有礼

gōngéryǒulǐ

指恭敬又有礼节。《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十一回》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 

恭逢其盛

gōngféngqíshèng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可惜今年殿试都不能恭逢其盛,愚姐妹向来并未用功,今年不去,倒是借此藏拙。

恭恭敬敬

gōnggōngjìngjìng

指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为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忽然一个外国人走到饶鸿生面前,脱了帽子,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

恭贺新禧

gōnghèxīnxǐ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

恭己

gōngjǐ

①谓恭谨以律己: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着。《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唐 崔元翰《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②指君主不问政事或大权旁落。《后汉书·梁冀传》:“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十年》:“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己,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胡三省注:“天子恭己,言恭己南面而已,政事无所预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朕方优游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广其业,不亦善乎?”“时以文明(指冯太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

恭俭

gōngjiǎn

恭谨谦逊。《尚书·周官》:“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李陵)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汉 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慢,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王)莽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三国魏 曹丕《策孙权九锡文》君以忠肃为基,恭俭为德,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晋书 武帝纪》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晋书 元帝纪》:“及惠皇之际,王室多故,帝每恭俭退让,以免于祸。”“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北齐书·赵彦深传》:“温良恭俭,虽其妻子,亦未尝怠慢,终日俨然。”荀子《荣辱篇》: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恭谨俭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

恭敬

gōngjìng

严肃端庄礼貌《孟子·离娄上》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四回》:“话说孟尝君自秦逃归,道经于赵,平原君赵胜,出迎于三十里外,极其恭敬。”

恭敬不如从命

gōngjìngbùrúcóngmìng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宋·释赞宁《笋谱》卷下:“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恭敬桑梓

敬恭桑梓

gōngjìngsāngzǐ

jìnggōngsāngzǐ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语出《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恭楷gōngkǎi

工整的楷书。《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至次日起床,梳洗了,便在窗下恭楷臨帖。

恭恪

gōngkè

恭敬谨慎。《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资治通鉴 晋纪十》朝士以小心恭恪为凡俗…《南史·刘怀肃传》:“虽名位转优,而恭恪愈至。” 《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九》然(高)力士小心恭恪,故上(玄宗李隆基)终亲任之。《资治通鉴 后梁纪六》吴宣王(杨隆演)重厚恭恪,徐温父子专政,王未尝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温以是安之。明 宋濂拟诰命起结文·中书左司郎中:“尔尚毋忘恭恪以慎乃职。”茅盾《色盲五》:“林白霜想起自己站在女性跟前时那种腼腆恭恪的神情了。”

恭默守静

gōngmòshǒujìng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恭谦

gōngqiān

犹恭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陛下恭谦克让,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况恭谦下士,颇得声誉。”李亚平 吴国梁《九龙杯传奇三》:“他向老人深鞠一躬,恭谦地说:‘尊敬的博士先生,我是令爱在东方大学的同学。’”参见“恭逊”。

恭虔

gōngqián

恭敬虔诚。《旧唐书·文宗纪》:"朕嗣膺宝位,十有三年,常克己以恭虔,每推诚于众庶。"《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诏有司遍告百官:“凡遇朝会,皆务恭虔,每内殿起居日,即须踧趋门,雍容就列;稍不端谨,便当劾奏。”宋·范仲淹《晋祠泉》诗:"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恭勤

gōngqín

肃敬勤勉。《北齐书·赵郡王琛传》:“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唐 佚名《囊萤夜读》:胤(晋朝人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唐 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王恭勤备至,浣濯必亲。”《明史·徐阶等传赞》:“徐阶以恭勤结主知,器量深沉,虽任智数,要为不失其正。”

恭让

gōngràng

谦恭逊让。《史记·三王世家》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苏曼殊《碎簪记》斯人恭让温良,好女子也。

恭人gōngrén

①宽厚谦恭的人。②古时命妇封号之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杨氏女得封恭人,林下偕老。

恭肃

gōngsù

谦恭肃穆。恭肃静默的气氛。《后汉书 袁绍传》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

恭惟

恭维

gōngwéi

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恭惟陛下(宋高宗)克己忧勤,备尝艰难,春秋鼎盛,自当则百斯男。

恭喜发财

gōngxǐfācái

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鲁迅《过年》:“放鞭炮,打麻将,拜年,‘恭喜发财’!”

恭行天罚

gōngxíngtiānfá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诸帅戮力,恭行天罚。

恭逊

gōngxùn

恭敬谦逊。《管子·小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则不失於人矣。”《新唐书·韩弘传》:“子公武 ……性恭逊,不以富贵自处。”宋·曾巩《库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明·归有光《江西右布政使致仕雍里顾公权厝志》:“公为人敦重……孝友恭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