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 gōng | ①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liàng)。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好处。建功立业。《孟子·梁惠王上》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庄子·渔父》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②成就,成效,功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论语·阳货篇》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 ,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③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功率。④本领,能耐:功夫。功底。功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功到自然成。 |
功败垂成 | gōngbàichuíchéng | 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陈国凯《代价》:“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项目'新一号'无法进行,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六十一回》:“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功败垂成。”《蔡廷锴自传·重游南洋,爱妻逝世》:“以致新政无法推行,功败垂成,至为可惜。”参见“败于垂成”。 |
功标青史 | gōngbiāoqīngshǐ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 |
功薄蝉翼 | gōngbóchányì |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
功不成 名不就 | gōngbúchéng míngbújiù | 在功名事业方面没有取得成就。或比喻事情没有办好。《红楼梦九九回》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法,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良心……不告诉老爷。 |
功不唐捐 | gōngbùtángjuān |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有所回报。佛经中原有“福不唐捐”之语,后亦被写作“功不唐捐”,而为后人沿用。 |
功曹 | gōngcáo | 官名。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二》以袁阆为功曹,引进郡人黄宪、陈蕃等。《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一》时县已被(董)卓书,唯功曹心知是(曹)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隽,因白令释之。《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 |
功成 | gōngchéng | 功业建立了。《史记 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功成不居 功成弗居 | gōngchéngbùjū gōngchéngfújū | 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居:承当,占有。《老子 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参考:《老子·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功成骨枯 | gōngchénggǔkū | 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唐·曹松《己亥岁 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今又孳孳然以奖励资本家为务,至不惜牺牲他部分人利益以为殉,功成骨枯,在所不计。 |
功成名就 | gōngchéngmíngjiù | 功:功业。就:达到。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同“功成名遂”。 |
功成名遂 功成名立 | gōngchéngmíngsuì gōngchéngmínglì |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晋书·周访传》:“两蜀仰其威风,中兴推为名将,功成名立,不亦美乎?”唐 李白《杂曲歌辞·悲歌》:“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亦可“功成名就” |
功成身退 | gōngchéngshēntuì |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反义词:功成不退。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入虎穴焚岛巢,则主济楼船之水军也!(袁可立)功成身退,日与父老欢饮。”郁雯《李清照》:“蔡京这个左仆射更是难处,还是以‘功成身退’为佳。”参见“功遂身退”。反义词:功成不退。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功成事立 | gōngchéngshìlì | 功业成就,事业建立。《老子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
功成行满 | gōngchéngxíngmǎn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西游记第九十九回》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到舍下,却在这里盘弄?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直待功成行满,方许你归山,再成正果。” |
功成业就 | gōngchéngyèjiù | 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
功崇德钜 | gōngchóngdéjù | 功:功绩;崇:崇高;德:德行;钜:巨大。功绩崇高,德行弘大。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以陛下功崇德钜,天成地平。” |
功垂金石 | gōngchuíjīnshí | “功”指功绩、功德,“垂”意为流传、留存,“金石”指金属和石头(如碑刻、钟鼎等坚硬材料,常用于记载重要事迹)。《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 |
功垂竹帛 | gōngchuízhúbó | 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宫保若能行此上策,岂不是贾让二千年后得一知己?功垂竹帛,万世不朽! |
功次 | gōngcì | 指功绩的大小、官阶升迁的先后顺序。《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汉书 霍光传》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汉书 王莽传》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后汉书·韦彪传》:“是时陈言多,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寖疏,咎在州郡。” 《资治通鉴 魏纪五》为亲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宋 王安石《屯田员外郎邵君墓志铭》:“年四十,始以进士出佐镇东军,积功次,入尚书为屯田员外郎。” |
功到自然成 | gōngdàozìránchéng | 一般形容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功。用来激励他人上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三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功德 | gōngdé | ①功业与德行。功德无量。《汉书 霍光传》功德茂盛,朕甚嘉之。《汉书 苏武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②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
功德无量 | gōngdéwúliàng | 指功劳或者恩德非常大,无法形容,无法限量。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
功德圆满 | gōngdéyuánmǎn | 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唐 陈集原《龙龛道场铭》:“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遂得不日而成,功德圆满。”茅盾《清明前后》兄弟算是原经手,了此一事,功德圆满。 |
功伐 | gōngfá | 功劳;功勋。《管子·明法解》:“如此,则羣臣相推以美名,相假以功伐,务多其佼,而不为主用。”《史记·项羽本纪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明史·曹于汴传》:“国家三岁遣使者閲边,盛奬边臣功伐。”清 戴名世《范增论》:“彼义帝者素无功伐,岂惟项籍不用其命,天下诸侯亦未有用其命者。” |
功高不赏 | gōnggāobùshǎng | 功:功勋,功业。赏:赏赐。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功高不赏,千古无此冤苦,转世报冤明矣。” |
功盖天下 | gōnggàitiānxià | 功劳天下第一。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
功高盖世 | gōnggāogàishì |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唐浩明《曾国藩》二部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
功高望重 | gōnggāowàngzhòng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回:殿下功高望重,岂臣下所敢措辞。 |
功高震主 | gōnggāozhènzhǔ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例子:吕光之定凉州也,杜进功居多,光以为武威太守,贵宠用事,群僚莫及。光甥石聪自关中来,光问之曰:“中州人言我为政何如?”聪曰:“但闻有杜进耳,不闻有舅。”光由是忌进而杀之。 |
功果 | gōngguǒ | ①犹功德。指念佛,诵经,斋醮等。宋 洪迈《夷坚乙志·张文规》:“十二娘至今未得生天,愿营功果救拔我。”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稳便,老僧且回禪堂,作些功果去也。”明 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休啼哭,小人如今回去,教俺相公多多做些功果,追荐他便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却说翠浮庵三个尼姑,作了三日功果回来。②功效和结果。郭沫若《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这本书的功果如何,我现在不愿自颂。但我相信青年朋友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 |
功绩 | gōngjì | 功业与劳绩。《后汉书 刘表传》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 |
功亏一篑 | gōngkuīyīkuì |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论语·子罕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 |
功力 | gōnglì | ①功业,功劳。《管子·立政》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晋书 宣帝纪》因此之势,易为功力。②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功夫和力量。书法很有功力。 |
功烈 功列 | gōngliè | 功勋业绩。功烈巍巍。鸿功伟烈。《左传·襄公十九年》:“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孟子·公孙丑上》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宋 苏轼《王仲仪真赞》:“盖功烈已着于时,德望已信于人。”《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屈已以访之,克已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假使悼王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或五年的执政期间,则约定俗成,他的功烈决不会亚于商鞅 。” |
功令 | gōnglìng | ①古时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史记·儒林列传序》:“余读功令,至於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司马贞索隐:“案谓学者课功,著之於令,即今之学令是也。”明 张一桂《重刻颜氏家训序》:“盖古郅隆之世……靡不建学,辨时物,布功令。”②法令。《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这是朝廷功令,又不是你不肖花消掉了。何必气恼?”清 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目下访拿逆党,功令森严,你容留他们选书,还敢口强,快快招来。” |
功美 | gōngměi | 功劳美德。《庄子·渔父》:“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后汉书·循吏传·孔融》:“虽尝陈其功美,欲以厚於见私,信於为国,不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其於劝帝之功美,昭法戒於将来,圣人之所以列於经,垂於世教也。” |
功名 | gōngmíng |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抱负。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三国演义》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宋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宋 岳飞《满江红·写怀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 岳飞《小重山 词》:“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燕山夜话 事事关心》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 |
功名富贵 | gōngmíngfùguì | 指升官发财。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你是个聪明人,何为因一匪人,将功名富贵废了。何痴迷之甚,岂不令人耻笑。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 |
功名利禄 | gōngmínglìlù | 名利地位。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驵侩谋求功名利禄的阶梯,无关乎国计民生。 |
功若丘山 | gōngruòqiūshān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功庶 | gōngshù | 参见“庶功”。 |
功遂身退 | gōngsuíshēntuì | 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老子 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梁书·武帝纪上》 功遂身退,不祁荣满。《后汉书.卷五八.盖勋传》:若共并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乎! |
功行 | gōngxíng | ①功绩和德行。僧道等修行的功夫。唐 吕岩《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唐 韩愈《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韩氏。”②僧道等修行的功夫。《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司花女道:‘秋先 ,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西游记第六五回》四人遭逢缘命苦,三千功行尽倾颓。 |
功勋 | gōngxūn |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东汉郑玄注:“辅成王业若周公。”《汉书·王莽传上》:“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五:“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唐 王维《老将行》:“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
功业 | gōngyè | ①功勋与事业。千秋功业。汉·贾谊《过秦论》: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情耽湎,肆行淫暴。《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功业若此,人臣以终,盛矣哉。②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民勤于力则功业牢。③工作的成绩,成果。 |
功一美二 | gōngyīměièr |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
功役 | gōngyì | 兴建土木工程的劳役。《东观记·锺离意传》:“功作既毕,为解土祝曰:‘兴功役者令,百姓无事,如有祸祟,令有当之。’”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储蓄縻於不急。起土山以準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奢俭取文质之间,功役依子来之义。宋 苏辙《再乞责降李伟札子》:“差官吏兵夫,收买梢芟,开掘河槽,修筑马头锯牙,功役至大。于今观之,皆是虚费。”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边墙极坚,且功役亦不甚费。” |
功状 | gōngzhuàng | 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资治通鉴 魏纪五》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新五代史·杂传·段凝》:“凝与彦章各自上其功,岩从中匿彦章功状,悉归其功于凝。”元 揭傒斯《重建济州会源闸碑》:“明年春二月,具功状,遣其属孟思敬,至京师请文勒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