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①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弓箭。弓弩。飞鸟尽,良弓藏。弓刀:武器,弓箭和大刀。唐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参见“弓折刀尽”。②像弓的器具或形态:胡琴弓子。弓鞋。③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④弯曲:弓身。⑤姓。

弓杯蛇影gōngbēishéyǐng

又杯弓蛇影,蛇影杯弓。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弓兵

gōngbīng

原为元朝时专门负责治安的人员,后泛指捕快。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我领着众弓兵,不问那里赶将去。《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九》张士诚)少有膂力,无赖,诸富家陵侮之,或弗酬其直,弓兵邱义屡辱之。

弓刀千骑

gōngdāoqiānjì

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弓调马服

gōngdiàomǎfú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弓韣

gōngdú

装弓的袋子。宋.梅尧臣《田家语 诗》: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弓缴

gōngjiǎo

弓和箭。缴,系着生丝绳的箭。《孟子 学弈》: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弓马

gōngmǎ

骑射。亦泛指武事。《后汉书·陈龟传》:“(陈龟)家世边将,便习弓马,雄於北州。”《后汉书 吕布传》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晋纪总论》盖皆弓马之士,驱走之人,非有吴先主、诸葛孔明之能也。《宋书·刘敬宣传》:“敬宣宽厚善待士,多伎艺,弓马音律,无事不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适纔孩儿往教场中演习弓马去了。”清 刘大櫆《许游击墓志铭》:“然圣祖閲其骑射,大惊曰:‘南人亦有此弓马耶!’”

弓弩

gōngnǔ

弓和弩。弓弩手。《庄子·胠箧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东汉 班固《苏武传》武能结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弓矢

gōngshǐ

①弓箭。《易·繫辞下》:“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国语·周语上》:“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孟子·梁惠王下》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汉书 王莽传》戎路乘马,彤弓矢。《后汉书 袁绍传》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戈鋋开雪色,弓矢向秋毫。”郑观应《盛世危言·教养》:“鸟之飞者用弓矢以射之。”②借指武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

弓腰背驼

gōngyāobèituó

就是弯着腰,但常常被指身体不直、弯腰驼背的样子。

弓影杯蛇

gōngyǐngbēishé

解释见“弓影浮杯”。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参见“杯弓蛇影”。

弓影浮杯

gōngyǐngfúbēi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弓折刀尽

gōngzhédāojìn

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刀尽。”

gōng

①身体。《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晋书 孝武帝纪》冀孤弱之躬有寄,皇极之基不坠。唐 柳宗元《箕子碑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二》韦皋上表,以为:“陛下(顺宗李诵)哀毁成疾,重劳万机,故久而未安,请权令皇太子(李纯)亲监庶政,候皇躬痊愈,复归春宫。”②自身,亲自;承担责任:反自问。行实践。事必亲。《史记 孝文本纪》百官之非,宜由朕躬。《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贾)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石)虎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资治通鉴 宋纪九》如其不能,可躬帅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③ 弯曲身体:鞠身下拜。

躬逢其盛

gōngféngqíshèng

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或指太平盛世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译文:我(童子,自谦)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妹子素日虽有好茶之癖,可惜前者未得躬逢其盛,至今犹觉耿耿。

躬耕

gōnggēng

①古代帝王亲自率领大臣在籍田举行耕种仪式以劝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地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书·食货志上》:“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上躬耕于兴庆宫侧,尽三百步。”②亲身从事农业生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从父诸葛)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朝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宋 苏轼《放鹤亭记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闽 徐夤《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饥。”明 王守仁《瘗旅文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朱德《新农村诗》:“平田有份躬耕乐,得地无余心事违。”

躬耕乐道

gōnggēnglèdào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三国志 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隐于田里,躬耕乐道,教育二子。

躬稼

gōngjià

亲身务农。《论语·宪问》:“禹稷 躬稼,而有天下。”朱熹集注:“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穡之事。”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后稷躬稼,有虞亲耕。” 南朝宋 鲍照《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屏跡勤躬稼,衰疾倚芝药。”

躬率

gōnglǜ

亦作“躳率”。①亲自率领。《汉书·王尊传》:“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汉书王莽传下》将率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明 文征明《长洲县重修儒学记》:“知县事渭南贺侯,躬率博士弟子释菜于先师孔子。”《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各以口率种树畜养。②亲身实行。 唐 卢怀慎《谏十日一朝西宫表》:“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本也。是陛下躬率此道,为天下先。”《资治通鉴 汉纪十》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躬擐甲胄

gōnghuànjiǎzhòu

指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晋书 文帝纪》公躬擐甲胄,龚行在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晋书·元帝纪》:“及西都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资治通鉴 后周纪四》乙酉,帝(后周世宗柴荣)至下蔡;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三》皇太子疾驱而还,雅克特穆尔从行,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胄,绕幄殿巡护。

躬履

gōnglǚ

亲身履行。《孔丛子·嘉言》:“(仲尼)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汉书·宣帝纪》:“孝武皇帝躬履仁义。”《北史·裴侠传》:“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为言。《资治通鉴 齐纪一》又,今陛下(萧道成)虽躬履节俭,而群下犹安习侈靡。《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至是,高祖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李昉曰:“陛下(赵光义)躬履纯俭,中外所知。臣等家人皆预中参,备见宫闱简约之事。(武)程微贱,辄陈狂瞽,宜加黜削,以惩妄言。”

躬冒矢石

躬蹈矢石

gōngmàoshǐshí

gōngdǎoshǐshí

指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文天祥躬冒矢石,毫不畏惧。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躬亲

gōngqīn

指亲自,亲身从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史记 孝文本纪》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汉书 霍光传》光薨,上始躬亲朝政,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西晋·李密《陈情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躬亲职此于上,而万民听生善于下矣。《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逮于轩辕,圣德尤高,而躬亲征伐,至于百战。《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及高祖(孝文帝)生,太后躬亲抚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壬寅,(宋孝宗)诏:江东诸郡多被水,漕臣黄石不即躬亲按视,可降两官。

躬桑

gōngsāng

古代后妃亲自采桑,藉以鼓励并重视蚕事。《礼记 月令》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清史稿卷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光绪十七五月辛未,皇后躬桑。

躬体

gōngtǐ

犹身体。《汉书·王莽传上》:“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

躬体力行

gōngtǐlìxíng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郭沫若《文化人当前的急务》 ……,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躬推

gōngtuī

亲自推犁耕地,即躬耕。汉朝杂曲歌辞十七的《同前顾况》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

躬先士卒

gōngxiānshìzú

犹身先士卒。《宋书 本纪武帝上》高祖躬先士卒以奔之,将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呼声动天地。唐 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督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参见“身先士卒”。

躬行

gōngxíng

身体力行;亲身实行。《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瀚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成妇道。·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践履

gōngxíngjiànlǚ

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躬行践履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躬行节俭

gōngxíngjiéjiǎn

亲自做到节约勤俭。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躬行实践

gōngxíngshíjiàn

指亲身实行或体验。元·王恽《秋涧全集·紫山先生易直解序》:“欲见诸用者,不于先觉躬行践履之实迹而取法焉,未见能造其窔奥也。”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躬行实践,乡人化之。”《清史稿·陈瑸传》诏嘉勉,谕以躬行实践,勿骛虚名。

躬自

gōngzì

①亲自。《后汉书.灵帝纪》又驾四驴,帝躬自操之,驱驰周旋。《晋书 葛洪传》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明史 卷十六 武宗》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②自己对自己。《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菲薄

gōngzìfěibó

亦作“躳自菲薄”。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隶释·竹邑侯相张寿碑》:“君下车崇尚俭节,躳自菲薄。” 南朝宋 范泰《旱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躬自菲薄,劳心民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