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 gōng | ①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②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③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④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⑤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唐 柳宗元《梓人传》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⑥细致,精巧,精美: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盖愈穷则愈工。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⑦〔工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⑧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工诗善文。《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宋 姜夔《扬州慢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辽耶律资忠,国留之弟也,博学工词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如汤思退者,本无器识,徒以工骈俪之文,尝缀科目,饰谀言以奉秦桧,用选举而私秦埙,夤缘超躐,径跻枢近。明 方孝孺《深虑论》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2篇》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会下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⑨工匠。《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工倕 | gōngchuí | 倕,古巧匠名。相传尧时被召,主理百工,故称工倕。《庄子·胠箧》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 有其巧矣。《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可以心稽。”陆德明释文:“工倕,尧工,巧人也。” 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黄金涂物象,雕鐫妙工倕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香云》:“虽有巧匠如工倕,但缩手袖间而已。” |
工笃 | gōngdǔ | 工致妥实。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其文精嚴而工篤,磊落而多感慨。”亦工妥。 |
工贾 | gōnggǔ | 制造物品兼出售成品的手工业者。《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北史·阳固传》:“贵农桑,贱工贾”。另有义门陈《陈氏祖训与家规》曰:“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西游记第十二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
工技 | gōngjì | ①百工的技艺。《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唐王以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各种金玉饰物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奁;又给予……营造与工技著作六种,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一百种。”②从事各种技艺的人。《管子·七臣七主》:“夫男不田,女不緇,工技力於无用,而欲土地之毛,仓库满实,不可得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逻卒,止禁庭工技,出近侍尤无状者。” |
工伎 工妓 | gōngjì | ①技艺方术。王充《论衡·讥日》:“工伎之书,起宅盖屋必择日。”。宋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 序》: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②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工匠、艺伎。《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燕将王沉等降魏。乐浪王惠、中书侍郎韩范、员外郎段宏、太史令刘起等帅工伎三百奔邺。”《资治通鉴 齐纪五》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焘)创基拨乱,日不暇给,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工伎屠沽,各有攸处。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 翰院)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 |
工力悉敌 | gōnglìxīdí | 双方的功夫和力量完全相等,不相上下,常形容彼此不分高低,多用于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造诣。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关帝庙对联厚重衿庄,工力悉敌。 |
工丽 | gōnglì | 精致华丽。工丽的对偶句。《宋书 卷十 顺帝纪》凡工丽雕镌,伤风毁治,一皆禁断。南朝梁 锺嵘《诗品卷中》:“故约(沉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四壁隐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龟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作制工丽,不甚伤毁。”《天雨花 第二一回》:“画栋雕梁触目新,粧臺箱笼都工丽。” |
工女 | gōngnǚ | 古代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唐 杜牧《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宋 梅尧臣《新茧诗》:“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
工巧 | gōngqiǎo | ①技艺高明。《战国策·秦策五》:“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女有四行……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宋 苏轼《乳母任氏墓志铭》:“(任氏)工巧勤俭,至老不衰。”②指巧艺。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资治通鉴 晋纪十七》以漆灌瓦,金,银楹,珠帘,玉壁,穷极工巧。③精致美妙。 王充《论衡·自纪》:“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清 王紫诠《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崇台广榭,万户千门,轮焉奂焉,莫不备极工巧。”④善于取巧。《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以言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六》:“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⑤巧匠。《韩诗外传 卷三》:“贤人易为民,工巧易为材。” 《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自是南诏工巧埒于蜀中。 |
工师 | gōngshī | ①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张守节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②工匠。《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汀初移新居》:“知君自有胸中稾,付与工师筑考槃。”③工程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十回》:“你们知道那保民船,才笑话呢!未开工之前,单为了这条船,专请了一个外国人做工师,打出了船样,总办看了,叫照样做。”④乐师。 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之二》:“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宋 梅尧臣《次答黄介夫七十韵》:“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⑤复姓。 有工师喜。 |
工细 | gōngxì | 同义词汇:精巧、精致、精细、工致、工巧。《苏州园林 |
工械 | gōngxiè | 器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gōngyùshànqíshì bìxiānlìqíqì | 利:使锐利。器:工具。工匠要想做好活,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形容做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工拙 | gōngzhuō | 犹言优劣。《吕氏春秋·知度》:“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陆贽上言:吐蕃之比中国,众寡不敌,工拙不侔,然而彼攻有馀,我守不足。唐 黄滔《唐昭宗实录》:“明试殿庭,题目尽取于坟,赋咏用观其工拙。”《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一》戊戌,上(文宗李昂)与宰相从容论诗之工拙。《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四》(李)淑奏请先策,次论,次赋,次贴经墨义,而敕有司并试四场,通校工拙,毋以一场得失为去留。茅盾《子夜 后记》我不遑再计工拙,就腼然出版了。 |
红 | gōng I. | ①通“工”。指纺织、缝纫等手工劳动。女红。《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②通“功”。古代丧服名。大功服丧十五日,小功服丧十四日。《汉书·景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③劳绩,功绩。《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II.参见hó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