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ē I.

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瘩”;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瘩”;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瘩”;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瘩”;e.量词,如“一疙瘩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均读轻声)。II. yì痴呆的样子。


疙疙瘩瘩


ɡēɡēdádá

也作“疙里疙瘩”,意思是不平滑很粗糙。路上疙里疙瘩净是石头子儿。他皮肤上疙疙瘩瘩地长了些痱子。总是疙疙瘩瘩的,没有做过一回顺心事。《谈修改文章》生造词语,乱用术语疙里疙瘩,词不达意。



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垯”;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均读轻声)。


圪蹴

gēcù

方言。蹲。姚雪垠《长夜二一他退后几步,抱着枪向墙根一圪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秧歌剧《夫妻识字》认字就不能欠账,你乍给老老实实地圪蹴到那搭认字去。



láo今作“仡佬”,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


gē I.

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省。II.勇猛雄壮的样子:仡仡:a.壮勇。b.高大。仡然。仡栗(迅速的样子)。



gē I.

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II. hé下等的丝。回纥。古代民族名称。③姓。

纥刺星gēcìxīng

犹魔星。《西游记第十八回》:“我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不期撞着你这个紇刺星扯住,误了我走路。”

gē I.

同“疙”。扢搭:古同“疙瘩”,结子,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西游记第四十回》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扢腾腾黑雾。红梅翠竹,绿柏青松。《红楼梦》:“说着,拿出绢子来,挽着一个扢搭。”忽然、立刻。《西厢记》:“忽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参见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