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o I.

①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②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③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④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II.gù参见“告朔gùshuò”

告变

gàobiàn

①预示灾异。《晋书 孝武帝纪》顷日蚀告变,水旱不适,虽克己思救,未尽其方。②报告发生变故。《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采石戍主徐子建驰启告变。

告成

gàochéng

事情宣告完成,报告上级。大功告成。《诗·大雅·江》经营四方,告成于王。《晋书 宣帝纪》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告敕

gàochì

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凭。《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一》张彦方者,贵妃母越国夫人曹氏客也。受富民金,为伪告敕,事败,系开封府狱,语连越国夫人。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初,宗实(宋英宗)屡乞缴还告敕,帝(宋仁宗)谓韩琦曰:“彼既如此,盍姑已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十一月,乙卯,给广南东路空名告敕,募入钱助军。《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唐璧授湖州录事参军…… 唐璧也到欢喜,等有了告敕,收拾行李,雇唤船只出京。"

告病

gàobìng

称说有病。因病请求休息。苏轼《教战守》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八世袁可立……,继而告病归里,于天启六年起升兵部右侍郎,随转左侍郎。

告殂

gàocú

死亡

告贷无门

gàodàiwúmén

形容经济十分困难,连借钱的地方都没有。明·瞿式耜《表急公绅士疏》:“各勋之索米索饷,刻不可迟,称贷无门,征催莫济。”清·林则徐《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欠收情形片》告贷无门,今冬情形,不但无垫米之银,更恐无可实之米。

告归

gàoguī

①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孔传:“告老归邑。”《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后汉书·张湛传》:“后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李贤注:“告归,谓请假归。”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严恭肃》:“以病告归,先人往问疾,至其榻前,布衾破敝,寒士之不如也。”清 汪懋麟《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诗》:“勇退人所难,告归君独惺。”②告辞,告别回家。唐 杜甫《梦李白诗之二》:“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是晚孟沂告归。张运使不説破他,只叫馆僕尾着他去。”

告祭

gàojì

①祭宗庙,告祖先。《诗·大雅·江》“釐尔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 唐 孔颖达疏:“王命召虎云:今赐汝以圭柄之玉瓚,又副以秬米之酒,芬香条畅者一卣尊,汝当受之以告祭于汝先祖有文德之人。”②行封禅大。《诗·周颂·时迈序》:“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毛传:“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禪也。书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

告讦

gàojié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告讦四起。《汉书·刑法志》:“及孝文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颜师古注:“讦,面相斥罪也。”西汉·贾谊《治安策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资治通鉴 唐纪九》权万纪与侍御史李仁发,俱以告讦有宠于上(李世民),由是诸大臣数被谴怒。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讦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奸不得捕告。”明 王錂《春芜记·定计》:“(王小四)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讦。”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 卷八》:“后数年,镜为乡人告讦,亡命不知所终。”刘师培《悲佃篇》:“明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讦,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告老还家

告老在家

告老还乡

gàolǎohuánjiā

gàolǎozàijiā

gàolǎohuánxiāng

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五十四回》:那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

告类

gàolèi

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汉书·陈汤传》:“荐功宗庙,告类上帝。”《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晋书 武帝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单于四夷会者数万人,柴燎告类于上帝曰…”《晋书·愍帝纪》:“奉秦王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舜之摄也,肆类於上帝。孔安国註曰: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汤黜夏命,昭告于上天神后,皆其事也。”《晋书·元帝纪》:“焚柴颁瑞,告类上帝。”唐 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宋 叶适《梁父吟》:“泰山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告类。”

告理

gàolǐ

告状,请求处理。《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明日去开封府 包府尹处,告理被晚伯母、亲伯父打伤事。”《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一》:“若查出被殴伤命,就该到府县告理。” 《聊斋志异 仇大娘》幸大娘执析产书,锐身告理,新增良沃如干顷,悉挂(仇)福名,母女始得安居。《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斗殴、田、婚细故,就有司告理。”

告宁

gàoníng

①报告动乱已平定。《左传·昭公二十年》:“卫侯告宁于齐 。”②古指官吏告假奔丧。宁,谓官吏亲丧,归家服丧。《后汉书·陈忠传》:“光武皇帝絶告宁之,贻则万世,诚不可改。” 李贤注引前书音义:“告宁,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参见“宁告”

告罄gàoqìng
本指祭祀礼毕,今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3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十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chán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杀。

告身

gàoshēn

古代授官的文凭,类似后世的任命状。《资治通鉴 陈纪七》周主(武帝宇文邕)既克并州,复遣韦孝宽招之,令其子以上大将军、武乡公告身及金、马脑二酒钟赐伏为(扶)信,伏不受。《资治通鉴 随纪八》受官皆不取告身,各分(李)渊所书官名而去。《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讨淮西诸军近九万,上(宪宗李纯)怒诸将久无功,辛巳,命知枢密梁守谦宣慰,因留监其军,授以空名告身五百通及金帛,以劝死事。明 陆容《菽园杂记 卷十》:“乃如告身非诰勅,即今文凭类也。” 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 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告愬

gàoshuò

告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君被逮时,妾奔走戚眷间,并无一人代一谋者。尔时酸衷,诚不可以告愬。”《聊斋志异 陈云栖》闻夫人家夷陵,移坐就榻,告愬坷坎,词旨悲恻。②向上申诉《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虮蝨,民无所告愬

告诉gàosù亦作“告愬”。告知;对人说明。向上申诉。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却说鲁氏抚养儿子,渐渐长成。因忆遗言,带了遗书,领了儿子,当官告诉。

告天

gàotiān

祭告天帝。《东观汉记·安帝纪》:“遣司徒等分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李贤注:“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纪泰山铭》:谓孝莫大于严父,礼莫盛于告天。

告往知来

gàowǎngzhīlái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清 魏源《诗比兴笺序》与赐、商言诗,切磋绘事,告往知来。

告谢

gàoxiè

辞职。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③犹请罪。《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后(吕)壹奸罪发露伏诛,(孙)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④去世。《晋书 元帝纪》终于下陵上辱,忧愤告谢。

告言

gàoyán

揭露;告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诸灌氏皆亡匿,夫繫,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后汉书·梁冀传》:“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餘人。”宋 范仲淹《谢公神道碑铭》:“乃下詔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明 唐顺之《佥事孙公墓志铭》:“(徐恩)交赂权贵,猾贼邑中……而邑人亦无敢告言恩者。”②议论。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陆)贽议论。

告谕

gàoyù

①晓喻;晓示。《史记·殷本纪》:“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史记 高祖本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唐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问讯残疾,告谕礼仪。”《资治通鉴 魏纪六》而(周)胤(周瑜子)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谕,会无悛改。宋 范仲淹《答赵元昊书》:“大王告谕诸蕃首领,不须去父母之邦。”《明史·太祖纪一》:“遣儒士告谕父老,劝农桑。”②指告示,布告。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到了征服者在入城张贴停止杀戮抢略的告谕时,民众却蜂拥的回家。”

诰轴gàozhóu

书写皇帝命令的卷轴。《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封典期限》:“誥敕,至頒發誥軸,仍由兵部發給執照,令各該員持赴内閣承領。”

告罪gàozuì

交际上的谦辞,表示情有未恰、理有未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倒是归生心上不安,奏曰:“宋惧主公责其染指之失,特来告罪。战兢不能措辞,望主公宽容之!”清·曾朴《孽海花 第三十二回》(曹)梦兰告了一个罪,自己出外应征去了。

告朔

gùshuò

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这就叫“告朔”。 诸侯接受历书后,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头羊祭于庙。羊杀而不烹叫'榨”(烹熟则叫“飨”)。告朔饩羊是古代一种祭礼制度。《论语·八佾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gào古代统治者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封建帝王对臣子任命或封赠的文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诰誥

gào

①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命。封。②告诫,勉励:自诫。《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宋 苏轼《放鹤亭记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③ 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敕(chì官吏受封的文书)。官诰: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诰敕gàochì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杨家将 第二十六回》张华听罢大喜曰:“既有此人,当遣人领敕前往,召他来见。”《宣和遗事》前集:“(张叔夜)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诰命/誥命

gàomìng

①诰和命;皇帝的命令。《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然臣(张九龄)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聊斋志异 太医》我必博诰命以光泉壤,始不负萱堂苦节。诰命轴子:把诰命裱成的锦轴。《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不认得是什么东西,悄悄请教老前辈。王孝廉对他说:“这是盛‘诰命轴子’的。”②即诰命夫人。封建时代受过朝廷封号的妇女。

诰券

gàoquàn

皇帝赐封臣下所颁发的文书。明 王锜《寓圃杂记 卷上》敬中时年七岁,得父爵。太宗即位,公主纳其诰券。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封谥同本人名》隆庆初,给故新建伯王守仁诰券勋号,亦有‘守正’二字,则以二名不偏讳也。《明史卷二十二 熹/喜宗》天启六年)冬十月戊申,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

gào

①古地名,春秋时期的郜国,在今中国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②姓。

郜鼎

gàodǐng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宋)以郜大鼎赂公……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郜鼎在庙,章孰甚焉?”唐 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清 谭嗣同《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虢鐘郜鼎之义,名曰‘邹砚’,而系以辞。”

gào

一种金属元素,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和在高温高压下用作耐蚀化工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