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岡 | gāng | 山脊:山冈。冈峦。 |
冈陵 | gānglíng | 山冈和丘陵(连绵起伏的冈陵)。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
冈岭 | gānglǐng | 山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唐 张说《游龙山静胜寺诗》:“鬱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宋 苏轼《放鹤亭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
冈卤之田 | gānglǔzhītián | 冈地指山坡地;卤地即盐碱地。《晋书 符坚载纪上》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 |
冈峦 | gāngluán | 一个连一个,起伏不断的山冈。唐 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 |
刚 | gāng | ①硬,坚强,与“柔”相对:刚强。刚直。刚烈。刚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刚健。刚毅。刚决。刚正不阿(ē)。刚愎自用。《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参见“无欲则刚”②恰好,恰巧:刚刚(a.恰好;b.才)。刚好。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③才:刚才。刚来就走。④姓。 |
刚愎 | gāngbì | 倔强固执。刚愎不学。《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资治通鉴 晋纪四》太宰(司马)亮、太保卫以楚王(司马)玮刚愎好杀,恶之,欲夺其兵权…《宋书·何承天传》:“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不为仆射殷景仁所平,出为衡阳内史。” 宋 苏轼《荀卿论》:“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茅盾《子夜 十》:“他说荪甫那样的刚愎自信是祸根。” |
刚愎自用 | gāngbìzìyòng | 愎:固执,指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形容十分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刚愎自用”。茅盾《子夜》:“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姚雪垠《李自成》:“崇祯下棋正像他处理军国大事一样,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最忌别人提出来与他不同的高明意见。” |
刚褊 | gāngbiǎn | 犹刚愎。唐 元结《张处士表》:“不然,则刚褊傲逸,与时世不合。” 宋 苏轼《谢宣召入学士院状》:“知臣刚褊自用,虽有宽饶之狂;察臣招麾不移,庶几长孺之守。” 清顾炎武《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复刚褊。”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然(董)卓性刚褊,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吕)布,布拳捷避之。 |
刚愎 | gāngbì | 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宋书·何承天传》:“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不为仆射殷景仁所平,出为衡阳内史。”《聊斋志异 章阿端》妾章氏,小字阿端。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愤悒夭逝,瘗此二十余年矣。 |
刚愎自用 | gāngbìzìyòng |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倔强.亦“刚戾自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明史·章纶传》:“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 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十四》:“汝向人说我刚愎自用,有之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引 刘鹗 语:“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
刚肠 | gāngcháng | 指刚直的气质。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张铣注:“刚肠,谓强志也。”《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玄宗李隆基)仍以敕书慰(李)杰曰:“卿宜以刚肠疾恶,勿以凶人介意。”唐 白居易《哭孔戡诗》:“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清 秋瑾《吊吴烈士樾诗》:“皖中志士名吴樾,百炼刚肠如火热。” |
刚肠嫉恶 | gāngchángjíè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章炳麟《致杨救炎书》下走刚肠嫉恶,近郅都为人,观今弊俗,非言论所能正,独有刀锯桁杨,弹治之耳。 |
刚断 | gāngduàn | 刚毅决断;果断。班固《白虎通·礼乐》:“闻商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晋书·宣帝纪》:“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唐 刘允济《地赋》:“叶高明而资始,孕沉潜而刚断。”章炳麟《焦达峰传》:“持论刚断,不苟言,竞走蹴鞠皆兼人,校中戏呼之曰谭唐。” |
刚鲠 | gānggěng | 亦作“刚梗”。刚强正直。《晋书·谢邈传》:“邈性刚骾,无所屈挠,颇有理识。”《聊斋志异 爱奴》章丘朱生,索刚鲠,设帐于某贡土家。《聊斋志异 齐天大圣》本宜送拨舌狱,念汝一生刚鲠,姑置宥赦。《聊斋志异 梦狼》又,邑宰杨公,性刚鲠,撄其怒者必死。 |
刚讦 | gāngjié | 谓刚直而不能容人之过。《旧唐书·李吉甫传》:“绛性刚讦,于上前互有争论,人多直绛 。”《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刘)隗性刚讦,当时名士多被弹劾,睿率皆容贷,由是众怨皆归之。” |
刚介 | gāngjiè | 刚强正直。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彼刚介,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去。”《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古成)诜刚介雅正,以风教为己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癸巳,翰林学士杨亿以疾赐告。亿刚介寡合,在书局唯与李维、路振、刁衎、陈越、刘筠辈善。宋 吕祖谦《卧游录》:“田昼,字承君,阳翟人,刚介自守。”《聊斋志异 吴令》吴令某公,忘其姓字。刚介有声。谢觉哉《忆叔衡同志》:“叔衡同志很笃实,又很刚介。”参见“耿介”。 |
刚戾自用 | gānglìzìyòng | 解释见“刚愎自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
刚卯 | gāngmǎo | 代人用以辟邪的佩饰。于正月卯日制成,以金、玉或桃木为材料,刻有辟邪内容的文字。《汉书·王莽传中》:“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注:王莽登基认为: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颜师古注:“服虔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今有玉在者,铭其一面曰:正月刚卯。’晋灼曰:‘刚卯长一寸,广五分,四方。当中央从穿作孔,以采丝葺其底,如冠缨头蕤。刻其上面,作两行书……其一铭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癉,莫我敢当。’今往往有土中得玉刚卯者,案大小及文,服説是也。”宋 马永卿《嬾真子·正月刚卯》:“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元 方回《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诗》:“佩符岂有玉刚卯,挑药久无金错刀。” |
刚明 | gāngmíng | 犹严明。宋 叶适《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治家刚明,先赋输,平买卖,多与少夺。《明史 卷十九 穆宗》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干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明史·熹宗纪》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再生缘第五二回》言言激切无顽戏,事事刚明有主张。 |
刚强不屈 刚毅不屈 | gāngqiángbùqū gāngyìbùqū | 刚强坚毅。不屈:不肯屈服。刚强坚毅,不肯屈服。铮铮铁骨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
刚日 | gāngrì | 指单日,具体指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这五天,因为它们在十天干中居于奇数位置,象征阳刚之气。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编排年月日,其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此这五天被称为“刚日”在文化传统中,“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是一种生活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单数日子应该读经典著作,双数日子则适合读历史典籍。这种安排旨在劝诫人们平日多读书,并根据不同的心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在精神振奋、情绪高昂时读经典以养浩然正气,而在意志消沉时读历史以沉思明志。 |
刚柔相济 | gāngróuxiāngjì |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周易·蒙》:“刚柔节也。”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
刚锐 | gāngruì | ①坚强锐利。《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庶朕宗族子孙刚鋭如铁,皆堪伐人。”②谓刚强而锋芒毕露。《新唐书·虢王凤传》:“巨刚鋭果决,略通书史,好属辞。” 宋 苏轼《留侯论》:“深折其少年刚鋭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明 唐顺之《赠蔡年兄道卿序》:“大率少年刚鋭之士,不患乎进之难精,而常患乎志之不一。” |
刚毅 | gāngyì | 刚强果决。《史记 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
刚毅木讷 | gāngyìmùnè |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宋·苏辙《<论语>拾遗并引》:“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
刚亦不吐 柔亦不茹 | gāngyìbùtǔ róuyìbùrú | 刚:硬、强;柔:软、弱;茹:吃,本义是刚强而不露锋芒,柔和而不忍气吞声,形容人刚正不阿,不欺软怕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汉书 王莽传》《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续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六二百二十》诗云:“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此大臣之体也。 |
刚正不阿 刚直不阿 | gāngzhèngbùē gāngzhíbùē | 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明·余继登《典故纪闻 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 第八十五篇》不料,韩休主政后,刚直不阿,对萧嵩的意见多有矫正,因此与萧嵩不和。 |
刚鸷 | ɡānɡzhì | 凶猛。《晋书·虞潭传》:"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新唐书·永王璘传》:"其子襄城王偒,刚鸷乏谋,亦乐乱,劝璘取金陵。"《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张)佶谓刘建锋曰:“秦(宗权)公刚鸷而猜忌,亡无日矣,吾属何以自免!” |
刚中柔外 | gāngzhōngróuwài |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岗 | gāng I. | 同“冈”。表示山脊,山岭。晋·左思《咏史 之五》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II. 参见gǎng。 III. gàng岗尖:(方言)极满。 |
岗头泽底 | gāngtóuzédǐ |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