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 | gāng | ①提网的总绳。亦可指大网。《论语·述而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②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a、提纲;b、概要)。③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壬辰,江淮发运使李溥言:“粮纲卒随行有少货物,经历州县,悉收税算,望与蠲免。”从之。④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⑤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纲纪。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纲(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⑥纲具有代表性、规范性、表率性、领导性:代表性如生物的类别划分;规范性如朝纲;表率性及领导性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如果仅仅理解为规范和约束作用,是不妥当)。 |
纲船 | gāngchuán | 旧时成批载运货物之船队。(僖宗李儇)赐宣武、感化节度、泗州防御使密诏,选精兵数百人于巡内游弈,防卫纲船,五日一具上供钱米平安状闻奏。宋 洪迈《夷坚甲志杨靖偿冤》:"有纲船挽卒醉相殴,破鼻出血。"金 元好问《陈德元竹石》诗之二:"万石纲船出太湖,九州岛膏血一时枯。"明 陶宗仪《辍耕录·纪隆平》:"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运盐纲船,兼业私贩。" |
纲纪 | gāngjì | ①大纲要领。《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②法度;纲常。《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史记 太史公自序》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晋书 武帝纪》曾未数年,纲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晋书 惠帝纪》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③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绥安东南,纲纪江外。”《晋书 宣帝纪》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唐 柳宗元《梓人传》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④称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为“纲纪”。亦称“纲纪仆”。宋 赵与时《宾退录 卷六》:“(智士)心郁然不乐,召纲纪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聊斋志异 老饕》走三四十里,值方面纲纪,囊物赴都;要取之,略可千金,意气始得扬。 |
纲纪废弛 | gāngjìfèichí | 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亦可说纲弛。《后汉书 袁绍传》“当今汉道陵迟,纲弛网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质,惧篡逆之祸,因斯而作。” |
纲鉴 | gāngjiàn | 明清人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通史,於“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为纲鉴。《孽海花第二回》史论一门纲鉴熟烂,又不消说。 |
纲举目张 | gāngjǔmùzhāng | 提起大网的总绳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带动一切。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汤、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齐、秦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民之用也有故,得其故,民无所不用。用民有纪有纲,一引其纪,万目皆起,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纲举目张”。东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是以纪纲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清·冯桂芬《荣氏族谱序》:“是谱规橅庐陵,纲举目张,叙次繁简得中,是为谱牒程式。” |
纲领 | gānglǐng | ①政府、政党、社团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务而规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②泛指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总纲要领。按:渔网上有一条粗绳子,收网时,渔民拉住绳子把网慢慢收拢,这条绳子就是“纲”。领,本指衣服的领子。抓住纲和领子,网和衣服就把握住了,所以用“纲领”来表示总的方面。网纲裘领。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
纲商 | gāngshāng | 纲: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①成批运销大量货物的商人。《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僦敛纲商,其徒如市。"《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野鸡族多羊马,(郭)彦钦故扰之以求赂,野鸡族遂反,剽掠纲商。"②特指运销纲盐的商人。清 魏源 《筹鹾篇》:"夫以十馀疲乏之纲商,勉支全局,何如合十数省散商之才力,众擎易举?"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又七年,为道光三十年。而淮南之票盐兴,纲商废。" |
纲维 | gāngwéi | ①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国家的法度。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北齐书·循吏传·路去病》:“重以政乱时难,纲维不立,功臣内戚,请嘱百端。”《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明史·张永明传》:“以整飭纲维为己任。”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盖中国今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②维系;护持。《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刘孝标注引《陶氏叙》:“侃少有远概,纲维宇宙之志。”《魏书·彭城王勰传》:“诚宜永兼将相,以纲维内外。”③犹纲领。宋 朱熹《中庸章句 序》:“歷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朱自清《白采的诗》:“这样才可绝断众流,独立纲维,将主人公自己整个儿一丝不剩地捧给我们看。”④寺庙中的司事僧。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负束藳,坐卧於寺两廊下,不肯住院。经数年,寺纲维或劝其住房,曰:‘尔厌我耶?’”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卫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
钢 | gāng I. | 经过精炼,不含磷砂等杂质的铁,含碳0.15~1.7%,比熟铁更坚硬更富于弹性,是工业上极其重要的原料:钢板。钢笔(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钢铁(“钢”和“铁”,喻坚强,如“钢铁的意志”)。轧钢。II.gàng①把刀在布、皮、石、或缸沿上用力摩擦几下,使锋利些:把刀钢一钢。②在刀口上加点儿钢(gāng),重新打造,使更锋利:这口铡刀该钢了。 |
钢浇铁铸 | gāngjiāotiězhù | 比喻坚毅顽强。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抖一抖满身的泥土,又投入火热的斗争。”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然而他憎恶于而龙那毫不畏惧的目光,和那钢浇铁铸的挺立着的形象。” |
钢筋铁骨 | gāngjīntiěgǔ |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
棡 | gāng | 青棡,也作青冈。落叶乔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