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 | gǎn | ①有勇气,有胆量:勇敢。果敢。敢闯。敢死队。敢作敢为。敢怒而不敢言。②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敢问。敢请。敢烦。③方言,莫非:敢许。敢怕。敢是哥哥回来了? |
敢不承命 | gǎnbùchéngmìng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敢谏之鼓 | gǎnjiànzhīgǔ | 古击宫门口之鼓以进谏。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注:“欲谏者,击其鼓。”《汉书 王莽传 中》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谏之鼓。《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书中,描写了杨乃武多次击敢谏之鼓要伸张正义,结果由于朝廷腐败,此事还是成了千古冤案。 |
敢怒而不敢言 | gǎnnùérbùgǎnyán | 心里愤怒,但迫于压力嘴上不敢明说。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
敢怒敢言 | gǎnnùgǎnyán |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
敢情 | gǎnqing | ①表示发现先前没有发现的情况。可写作“干净”。《西游记第七五回》干净他不宜笑,这一笑笑出原嘴脸来了。②当然,表示求之不得。③表示情理明显,结局有必然性,不用怀疑。④山东崂山有这一方言的变种“敢自儿”,是“过一会儿”或“等一会”之意。“敢情”和“敢自儿”在河北唐山同时使用。 |
敢任 | gǎnrèn | 果敢任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司马贞索隐:“谓果敢任气也。”《聊斋志异 章阿端》卫辉戚生,少年蕴藉,有气敢任。 |
敢想敢干 | gǎnxiǎnggǎngàn |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
敢勇 | gǎnyǒng | 果敢英勇。指敢于决死的人。《周书·田弘传》:“(田弘)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畧。” 《周书·贺拔胜传》:“(太祖)乃募敢勇三千人,配胜以犯其军。”《水浒传第八十回》一面出榜,招募敢勇水手军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韩琦)又募敢勇凡万八千人,使福将以击贼。” |
敢勇当先 | gǎnyǒngdāngxiān | 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明 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他每都能骑战马,出来的敢勇当先。 |
敢作敢当 | gǎnzuògǎndāng | 指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鲁迅《两地书》十八:“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殷谦《车太贤是好男人》:“男人是什么?男人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敢作敢当的带把儿的人,一个对感情敷衍了事,对爱情游戏把玩的男人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至少不是一个好男人。凡人如此,名人更当如此。” |
敢作敢为 | gǎnzuògǎnwéi | 形容做事无所畏惧。明 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九回:唐俭点选进宫,敕赐才人,性格聪敏,凡诸音乐,一习便能,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 |
橄 | gǎn | 橄榄:a.常绿乔木,种子可榨油,树脂供药用。果实绿色,长圆形,亦称“青果”,可食,亦可入药。b.常绿小乔木,欧美用它的枝叶作为和平的象征。亦称“齐墩果”。《聊斋志异 云翠仙》故以善规人,如赠橄榄;以恶诱人,如馈漏脯也。 |
澉 | gǎn | ①澉浦:地名,在中国浙江省海盐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开禧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初置澉浦水军。②淡澉:方言,洗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