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腴脊既异,盈缩不同。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讼者平,赋者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后世之君,穷奢极侈,若汉武帝,常赋之外至于算及缗钱、舟车,所宜深戒。②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宋 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词》:“长门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妬。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③念诗/词或作诗/词:登高赋诗/词。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金 元好问有诗,名《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杨万里《昭君怨 赋松上鸥 序》:“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宋 姜夔《扬州慢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宋 辛弃疾《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 刘过《唐多令 序》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明 文嘉《今日歌》:“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④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参见“狙公赋芧jūgōngfùxù”。《汉书·平帝纪》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杨无咎《柳梢青 词》:“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⑤古同“”,铺陈,分布。⑤指兵,古代按田赋出兵,所以称赋。兵车。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左传 郑子家告赵宣子》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左传 子革对灵王》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论语·公治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汉书·刑法志》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征收敛取。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⑦陈述。宋·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赋笔

fùbǐ

写诗用的笔。宋 史达祖《风流子词之二》:“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赋才/赋材

fùcái

天赋,才能。宋 苏轼《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宋 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启》:“顾赋材之艰拙,借容德之庇存。” 明 宋濂《詹学士文集 序》:“窃自叹赋才暗劣,规规方圆中日蹈古人轨辙,不敢奋迅吐一奇崛语。”明 夏完淳《即事三首》:“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赋得

fùde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南朝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唐白居易应考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韦应物有五律《赋得暮雨送李胄》。唐 徐惠有古诗《赋得北方有佳人》。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朱光潜《谈文学·作文与运思》:“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做诗。”

赋调

fùdiào

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后汉书·刘虞传》:“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宋 苏轼《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富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者所存瘠薄,而赋调反重。清 叶廷管《吹录·三河县辽碑》:“户版颇多,赋调益大。”

赋敛

fùliǎn

①田赋;税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西汉·贾谊《过秦论赏罚不当,赋敛无度。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税,颂声作矣。《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薄赋敛,轻刑罚,内修制度,外抚戎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资治通鉴 周纪四》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②征收赋税。《庄子·山木》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史记·滑稽列传》:“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汉书 王莽传中》召会吏民,逮捕证左,郡县赋敛,递相赇赂。宋 王安石《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清 邹容《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赋诗

fùshī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唐 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宋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诗》: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北平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赋事

fùshì

分配劳作之事。《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劒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朱右曾《校释》:“赋众以事而考其成。”《国语·鲁语下》:“社而赋事,蒸而献功。”韦昭注:“事,农桑之属也。”

赋颂fùsòng

赋和颂。两种文体。吟赋作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

赋粟

fùsù

征收田赋。《孟子·离娄上》:“(冉)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新唐书·食货志五》:“天下置公廨本钱,以史主之,收赢十之七,以供佐史以下不赋粟者常食。”清 方苞《熊偕吕遗文 序》:“凶荒赋粟,不远其居。”指田赋。宋 曾巩《洪州东门记》:“其田宜秔稌,其赋粟输於京师,为天下最。”

赋闲

fùxián

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赋性

fùxìnɡ

①赋性,天性。赋性刚强。赋性聪颖。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陶赋性倾邪,当韩琦秉政,谄事无所不至。 李贽《与周贵卿书》:"所恨仆赋性太窄,发性太急,以致乖迕难堪。"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马希贤)虽然是一个赋性谦卑的人,也感觉到命运在给自己开着过于恶毒的玩笑。"②命运。《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莫谁何听得此语,流下泪来道:'赋性不辰,两亲早背,至今徒怀风木之感。'"一本作"赋命"。③引申为辞赋学词汇,具体指辞赋的特质风格,以及辞赋家的天赋。

赋恤

赋卹

fùxù

布施赈济。赋,通“敷”。《后汉书·董卓传》:“帝疑其赋卹有虚,乃亲於御前自加临检。”李贤注:“赋,布也。卹,忧也。”

赋役

fùyì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六韬文韬盈虚》其自奉也甚薄,共赋役也甚寡。《后汉书 袁绍传》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晋书 王羲之传》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寇)准初知巴东、成安二县,其治一以恩信,每期会赋役,未尝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而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二》异时有司督责赋役烦急,收市上供物不以其直,(朝)琦悉为轻减蠲除之,逐贪吏,罢冗役,活饥民一百九十馀万。

赋咏

fùyǒng

创作和吟诵诗文。《南史·何点传》:“清言赋咏,优游自得。”宋 张淏《云谷杂记·二赤松子》:“而往来赋咏者多引用张子房事,误矣。”明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明 李东阳《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为诗文往往有奇思,与客赋咏,值意得,恒夜分不寝。”

赋韵fùyùn

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南史·曹景宗传》:“詔令约(沉约)赋韵。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嘆不已。”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fù I.

在水里游。如:洑过河去。洑水。II.fú①水流回旋的样子。②漩涡。

洑上水fùshàngshuǐ洑:游泳。向上游。比喻巴结讨好有权势、地位,或有钱财的人。《红楼梦九四回》我把环儿带了来,索性交给你们这一起洑上水,该杀该剐,随你们罢。

意为报丧。讣告。讣文。讣闻。礼记·杂记上》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

讣音

fùyīn

报丧的信息、文告。宋 韩琦《祭少师欧阳公永叔文》:忽承讣音,且骇且悲,哀诚孰诉,肝胆几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彼(金)若果敦邻好,则所报讣音,不应在累年之后;必因畏长驱而往,故以此谋沮师。 黄淳耀《哭程孟阳先生次金尔宗韵》:生死茫茫总别离,鱼书才到讣音随。

fù I.

指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也指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黻”在《诗·秦风·终南》有记载:君子至止,黻衣绣裳。II.

fù I.

兔崽。II.fàn方言,嬔蛋即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