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 | fēi I. | ①帝王的妻,位次于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妃子。妃嫔。《史记 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②古代对神女的尊称:天妃。宓妃。③古同“绯”,粉红色。 II.pèi古同“配”,婚配。参见“妃匹”。 |
妃合 | fēihé | ①婚配。后书·荀爽传:“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西汉 焦赣《易林·大过之谦》:“瓜葩匏实,百女同室,苦酰xī不熟,未有妃合。”②配合。《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晋 杜预注:“妃,合也。五行各相妃合。” |
妃后 | fēihòu | 即后和妃,皇后和妃嫔。“后”就是皇帝的正妻,“妃”是皇帝的妾。《晋书 武帝纪》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瀚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成妇道。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
妃匹 | fēipèi/pǐ | ①配偶。指夫或妻。《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汉书 王莽传》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史记·外戚世家》:“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 司马贞索隐:“妃音配,又如字。” 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一章》:“以不得入欲为苦,则求妃匹。” ②指婚配之事。《汉书·匡衡传》:“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 |
妃嫔 | fēipín | 帝王的妾侍。妃,位次于后;嫔,位又次于妃。《国语·周语中》:“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刘向《列女传·楚昭越姬》:“故一婢子之身,为苞苴玩好,今乃比于妃嫔。”《南齐书·高帝纪下》:“有司奏帝陵各置长一人,兵有差,王陵五人,妃嫔三人。”《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曹操进献三个女儿给献帝作妃嫔,都被封为贵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妃嫔媵嫱 | feīpínyìngqiáng | 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唐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妃妾 | fēiqiè | ①皇帝的妾。《汉书·元后传》:“我乃人之妃妾,岂宜辱帝之堂以陈馈食哉!”②王侯或太子的妻妾。《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猥割土壤以丰子弟,崇爵位以宠妃妾,孤甚不取。三国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清 唐甄《潜书·太子》:“宫大人众,将以奚为?将以宫墙为城乎?将使妃妾守陴乎?” |
妃色 | fēisè | 即绯色,淡红色。妃,通“緋”。亦称杨妃色。犹女色。《汉书·贾谊传》:“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於学。”颜师古注:“妃色,妃匹之色。”章炳麟《五无论》:“今使人无私臧,亦无家室,其为财产妃色而生争者固少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