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

①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②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③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④极,特别地:刀子飞快。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⑥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⑦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⑧作使动词,表示使飞。《汉书 王莽传中》七月,大风拔树,飞北阙直城门屋瓦。

飞边fēibiān

①散碎银子。清 李渔《比目鱼·利集》:“每人一块飞边,有一钱多重,拿去买烟吃。”《笑林广记 咬飞边》贫子途遇监生,忽然抱住咬耳一口,生惊问其故,答曰:“我穷苦极矣。见了大锭银子,如何不咬些飞边用用。”②模锻时终锻模膛内多馀的金属流入飞边槽而形成围绕锻件四周的一圈金属。具有保证金属填满模膛的作用。模锻后必须将其切实。

飞苍走黄

fēicāngzǒuhuáng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董桓)年四十馀,称雄一乡,性好武勇,所交游悉射皮饮胄、飞苍走黄之人。

飞沉

fēichén

①飞升和沉落。《後书·党锢传·李膺》:“願怡神無事,偃息衡門,任其飛沈,與時抑揚。”唐 李商隐《摇落诗》:“水亭吟斷續,月幌夢飛沉。”明 陆粲《赠别王直夫诗》:“丈夫志千載,飛沉何足歎!”②指鸟和鱼。晋 陆机《赠从兄车骑诗》:“營魄懷兹土,精爽若飛沉。”南朝梁 何承天《达性论》:“安得與夫飛沉蠉蠕並爲衆生哉。”唐 刘禹锡《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動植隨四氣,飛沈含五情。”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二》:“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③指声调的平清和仄浊。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叠韻雜句而必睽,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④指山和河。明 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子业诗》:“從兹一相失,長嘆隔飛沉。”

飞刍挽粒

fēichúwǎnlì

解释同“飞刍挽粟”。《南齐书·徐孝嗣沈文季传论》:“金城布险,峻垒绵疆,飞刍挽粒,事难支继。”

飞刍挽粟

飞刍挽秣

飞刍挽粮

fēichúwǎnsù

fēichúwǎnmò

fēichúwǎnliáng

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秣:牲口的饲料。指迅速运送粮草。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罢关右赋车籍马之扰,减山东飞刍挽粟之劳。"

飞刍转饷

fēichúzhuǎnxiǎng

迅速运送粮草。明·王世贞《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

飞短流长

fēiduǎnliúcháng

造谣生事,搬弄是非。也作蜚短流长。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飞遁离俗

fēidùnlísú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我羡慕那种飞遁离俗的隐居生活。三国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飞遁鸣高

fēidùnmínggāo

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飞蛾

fēié

蛾子。有趋光的习性。晋 崔豹《古今注·虫鱼》:“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晋 张协《杂诗之一》:“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唐 杜甫《写怀诗之二》:“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唐 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飞蛾赴火

飞蛾投火

飞蛾扑火

fēiéfùhuǒ

fēiétóuhuǒ

fēiépūhuǒ

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拏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元·杨显之《潇湘雨》:“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

飞蛾赴焰

飞蛾赴烛

fēiéfùyàn

fēiéfùzhú

解释见“飞蛾赴火”。《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宋·黄庭坚《演雅》诗:“蛣蜣转丸贱苏合,飞蛾赴烛甘死祸。”

飞飞

fēifēi

①飘扬貌。南朝宋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唐 韩愈《池上絮诗》:“池上无风有落暉,杨花暗后自飞飞。”②飞行貌。南朝陈 徐陵《鸳鸯赋》:“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唐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诗》:“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明 姜埰《效行路难诗》:“君不见失匹鸟,东西自飞飞。”清 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③指飞鸟。清 曹寅《野田黄雀行》:“游子利其羽,挟弹随飞飞;飞飞入丛樾,棘刺牵人衣。”④纷乱貌。唐 杜甫《绝句之二》:“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金 朱弁《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⑤象声词。明 袁宏道《扬州舟中晨起诗》:“薄月层冰上,飞飞叫去鸿。”清 曹寅《东园看梅戏为俚句诗之一》:“飞飞灵鹊声,强起试春行。”

飞凫

fēifú

①飞翔的野鸭。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②犹飞凫舃。③箭名。④借指轻舟。

飞符相召fēifúxiānɡzhào

飞来符命召唤。符: 兵符,古代传达军令的信物。

飞盖

fēigài

①驰车;驱车。三国魏 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晋 陶渊明《咏荆轲》:“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南朝梁 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詎假西园讌,无劳飞盖游。”宋 徐铉《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田园经雨緑分畦,飞盖间行九里堤。”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宋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②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晋 陆机《挽歌诗》:“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陈书·徐陵传》:“高轩继路,飞盖相随。”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明 何景明《观春雪诗》:“佳人御櫺轩,上客倚飞盖。”

飞阁流丹

fēigéliúdān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层峦耸翠,烟雾横斜,飞阁流丹,琉璃鳞次。”

飞觥献斝

fēigōngxiànjiǎ

频频传杯。《红楼梦》第一回:“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

飞觥走斝

fēigōngzǒujiǎ

指宴饮的酒器。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

飞光fēiguāng飞逝的光阴,犹耀光。南朝梁·沉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南朝梁·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曾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张云锦《玉烛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艺舫韵》词:才转眼春暖冬寒,飞光去来何骤。鲁迅《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 诗》: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飞红

fēihóng

①脸色因羞愧等很快地变红。羞答答把脸飞红。②落花。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飞鸿

fēihóng

①指画有鸿雁的旗。②虫名。③飞行着的鸿雁。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宋 蒋氏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④指音信。

飞鸿踏雪

飞鸿雪爪

飞鸿印雪

fēihóngtàxuě

fēihóngxuězhǎo

fēihóngyìnxuě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明·宋濂《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飞鸿印雪兮爪趾宛然。”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梁遇春《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大家都了然这种飞鸿踏雪泥式的恋爱。”

飞花

fēihuā

①落花飘飞。唐 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宋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②飘飞的落花;柳絮。宋 曾巩《咏柳》:“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 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明 顾大《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③比喻飘飞的雪花。宋 苏辙《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④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

飞黄腾达

飞黄腾踏

fēihuángténgdá

fēihuángténgtà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飞黄:亦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上升高跳的样子。多比喻得意于宦途。亦“腾达飞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元·陈赓《武善夫桃源图》诗: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

飞箭

fēijiàn

①疾飞的箭。《晋书·忠义传·嵇绍》:“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②比喻迅速。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松下围棊期褚胤,笔头飞箭荐陶谦。”③射箭。唐 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元 萨都剌《燕将军出猎诗》:“柳外解鞍春洗马,月中飞箭夜鸣雕。”

飞将

fēijiàng

①“飞将军”的省称。唐 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唐 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诗》:“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鉤佐飞将。”

飞将数奇

fēijiàngshùjī

飞将,本作飞将军,后指矫健敏捷的将领。数奇,即奇数,俗称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吉利。比喻运气不好,有能力但是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或环境。时人以“飞将数奇”来形容李广的运气不佳。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老,数奇。”

飞镜

fēijìng

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唐 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闕,緑烟灭尽清辉发。”宋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词》:“飞镜无根谁繫,姮娥不嫁谁留?”宋 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淑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飞举

fēijǔ

①谓乘风高举。宋 张元干《贺新郎词》:“风浩荡,欲飞举。”赵朴初《科伦坡海滨词》:“看不厌夜月朝阳万境开,疑飞举仙风天外。”②指升天成仙。明 沉德符《野获编·叛贼·发冢》:“我鍊形已满,飞举在邇。”③越级举荐。明 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不数日,为乡人官於外郡者飞举……到京授四川学官。”

飞鞚

fēikòng

谓策马飞驰。快跑的马。唐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飞来峰

fēiláifēng

①山峰名。也称灵鹫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与灵隐寺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②宋徽宗时,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景龙山侧筑一土山,名艮岳,其中一山峰名飞来峰。

飞来横祸

fēiláihènghuò

意外的灾祸。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到得惹出飞来横祸。

飞廉

fēilián

①商纣的谀臣。《孟子·滕文公下》:“驱飞廉 於海隅而戮之。” 赵岐注:“飞廉,紂諛臣。”明 康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却怎生飞廉諂佞偏荣富?”章炳麟《读郭象论嵇绍文》:“藉令绍为世臣,与其君无锋芒小怨,其死特比肩于飞廉,贤不足卲。”②风神。一说能致风的神禽名。《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吕氏春秋曰:‘风师曰 飞廉 。’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元 萨都剌《中秋月夜泛舟于金陵石头城诗》:“秦淮流水西復东,倒涵天影磨青铜。 飞廉扫空出海月,明珠飞入琉璃宫。” 清 吴伟业《八风诗·东北风》:“飞廉熛怒向人间,徐福求仙恨未还。”③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淮南子·俶真训》:“骑飞廉而从敦圄。”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④宫观名。《三辅黄图·观》:“飞廉观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作。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武帝命以铜铸置观上,因以为名。”《后汉书·冯衍传下》:“陵 飞廉而太息,登平阳而怀伤。”

飞粮挽秣

fēiliángwǎn mò

 

解释同“飞刍挽粟”。《隋书·食货志》:“既而一讨浑庭,三驾辽泽,天子亲伐,师兵大举,飞粮挽秣,水陆交至。”

飞流

fēiliú

①快速飞行。《汉书·天文志》:“彗孛飞流,日月薄食。”蒋光慈《在黑夜里》:“你的话如火焰一般的热烈、飞流。”②指瀑布,飞泉。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西北五六里,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 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清 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二》:“军捫絶磴松根火,士接飞流马上泉。”③流星。南朝梁 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则天变彰於飞流,地眚见於震压。”《魏书·术艺传·张渊》:“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归邪繽纷,飞流电举。”一说,指飞星和流星。两者微异。魏收注:“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絶,流星迹存而不灭。”

飞流短长

fēiliúduǎncháng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飞龙乘云

fēilóngchéngyún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这对他来说就像飞龙乘云一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飞龙在天

fēilóngzàitiān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宋·陆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飞龙在天,方仰君临之德;流虹绕渚,宝开圣作之祥。

飞鸾翔凤

fēiluánxiángfèng

指英俊才识之士。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诸公飞鸾翔凤,望重时流。”

飞甍

fēiméng

①指飞檐。南朝齐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唐 羊士谔《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②借指高楼。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吕向注:“飞甍舛互,言栋宇相交互也。”明 夏完淳《咏怀》:“飞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飞米转刍

fēimǐzhuǎnchú

犹言飞刍挽粟。《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飞谋钓谤

飞谋荐谤

fēimóudiàobàng

fēimóujiànbàng

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二寇患公居间,为己不利……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清·曾国藩《毕君殉难碑记》:“忌君者日以次骨飞谋荐谤,迭相污染。”

飞猱

fēináo

善于攀援腾跃的猿。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唐 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宋 周密《齐东野语·野婆》:“上下山谷如飞猱。”

飞鸟

fēiniǎo

①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晋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南朝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②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飞鸟惊蛇

fēiniǎojīngshé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飞鸟依人

fēiniǎoyīrén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宋·阙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作飞鸟依人之态。”清 冯仙湜《图绘宝鉴续篡 三 女史 叶文》善画兰,亦工诗;丰姿绰约,如飞鸟依人。

飞蓬

fēipéng

①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后汉书 袁绍传》“雷震虎步,并集虏廷,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②比喻轻微的事物。③比喻蓬乱的头发。④比喻行踪飘泊不定。

飞蓬随风

fēipéngsuífēng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你不能抱飞蓬随风的态度得过且过。《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飞骑

fēiqí

①快马。前蜀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飞骑黄金勒,香车翠鈿装。”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时有良医薛子勉者,家芋江,距城二十里,病且亟,迺飞骑迎之。”《明史·徐文溥传》:“贡献本有定制,乃无故驰骋飞骑,出入都城,伺察动静。”②唐禁军名。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中,拣材力驍捷善驰射者,谓之‘飞骑’。上出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猛兽皮韉以从。”《旧唐书·职官志三》:“初,太宗选飞骑之尤驍健者,别署百骑,以为翊卫之备。天后初,加置千骑,中宗加置万骑,分为左右营,置使以领之。”《旧唐书·高仙芝传》:“命仙芝领飞骑、彉骑及朔方、河西、陇右应赴京兵马,并召募关辅五万人,继封常清出潼关进讨。”《新唐书·兵志》:“(贞观)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於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军)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唐书·兵志》:择材勇者为番头,习弩射。又有羽林军飞骑,亦习弩。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参见曹植《白马篇》:“名编壮士籍。”)

飞钱

fēiqián

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新唐书·食货志四》:“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文献通考·钱币二》:“太祖时取唐朝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于诸州便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祥符九年》:“三司言诸司欠商贾飞钱,欲罢来年官市缯绢偿之。”

飞箝

fēiqián

《鬼谷子》中的第五章,飞是褒扬激励,箝是挟制,所谓飞箝,就是以激励,褒扬的语言去收复人心,使对方为我所用。

飞桥

fēiqiáo

①架设于高空的桥梁。《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三国演义 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唐 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②军用渡河装置,如浮桥之类。《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水浒传第一○五回》:“用飞桥转关轆轤,越沟堑,渡池濛。”③工业用的高空运输设备。林斤澜《母女》:“还有七八条飞桥,架在半空里,皮带骨碌碌,团团转,把砂子石头卷上山坡。”

飞禽走兽

fēiqínzǒushòu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瞿秋白《乱弹·满洲的“毁灭”》:“这些猎狗和猎人互相抢着打猎的围物,抢着‘飞禽走兽’。”

飞洒

fēisǎ

①飘散洒落。南朝宋 谢惠连《雪赋》:“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冰心 《最后的安息》:“只有微尘似的雨点,不住的飞洒上。” ②特指明清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若钱粮作弊飞洒各区,则是家至户到,无不受其荼毒。”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谋同飞洒,不令主知。”

飞沙扬砾

飞砂扬砾

飞沙走砾

fēishāyánglì

fēishāzǒulì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痴珠正待要走,却刮起大风,飞沙扬砾。”

飞砂转石

fēishāzhuǎnshí

解释同“飞沙走石”。《三国志·吴志·陆胤传》:“风则折木,飞砂转石。”

飞沙走石

fēishāzǒushí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尤窍怒号天噫气,飞沙走石乱伤人。

飞觞fēishāng

 举杯或行觞。指传杯行酒令。《拟仿香山九老会引》飞觞劝釂,添满面之红霞。

飞觞走斝

fēishāngzǒujiǎ

犹言飞觥献斝。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飞声

fēishēng

①飘出声音。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犹扬名。张衡《思玄赋》:“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復;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宋书·礼志三》:“所以职祭罔諐,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声。”唐 李白《当涂李宰君画赞》:“縉云飞声, 当涂政成。”清 钱谦益《山东按察司按察使陶朗先授通议大夫制》:“飞声南署,著绩东藩。”

飞升腾实

fēishēngténgshí

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飞矢

fēishǐ

飞驰的箭。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传》:“闔庐见中於飞矢。”《后汉书·刘表传》:“驃骑将军张济自关中走南阳,因攻穰城,中飞矢而死。”《宋书·南平穆王铄传》:“虏多作高楼,施弩以射城内,飞矢雨下。”

飞书

fēishū

①用箭系书射送。王充《论衡·超奇》:“是故鲁连飞书,燕将自杀。”《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②指疾速传送文书。《晋书·乐志下》:“吴人放命,冯海阻江。飞书告谕,响应来同。”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③紧急的文书。《后汉书·五行志一》:“光武崩,山阳王荆哭不哀,作飞书与东海王,劝使作乱。”郭希仁《从戎纪略》:“一面草飞书进省请兵,又派人持大令迎促西来援兵。”④匿名信。《后汉书·梁松传》:“四年冬,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 李贤注:“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即今匿名书也。”《南史·萧引传》:“吴琎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丙寅,辽禁举人匿名飞书谤讪朝政。⑤迅速书写。晋傅咸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飞书走檄

fēishūzǒuxí

迅速地书写文件。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讲艺记》论都及政者宗班张,飞书走檄者征陈琳。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飞漱

fēishù

迅疾冲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霜六月

fēishuāngliùyuè

旧时比喻有冤狱。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飞土逐害

飞土逐肉

fēitǔzhúhài

fēitǔzhúròu

抛掷土丸以逐禽兽。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谓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夫飞土逐肉,儿戏之常。”

飞湍

fēituān

急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白水)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林表,望若悬素。”唐 李白《蜀道难 诗》:“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厓转石万壑雷。”明 练于宁《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三十六峯凌虹霓,飞湍喷雪临迴溪。”

飞挽

fēiwǎn

同"飞刍挽粟"。颜师古注:"运载刍槀,令其疾至,故曰飞刍也。挽谓引车船也。"指谓迅速运送粮草。亦省作"飞刍"、"飞挽"。《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臣窃料今之议边事者不出三途:以灵武居绝塞之外,宜废之以休中国飞挽之费,一也;轻议兴师,深入穷追,二也;厚之以恩,守之以信,姑息而羁縻之,三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凡奉养之具,无不远劳飞挽,其费数倍。

飞文

fēiwén

①谓散布诋毁、诽谤他人的匿名文书。《汉书·刘向传》:“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隋书·文学传序》:“或离谗放逐之臣,涂穷后门之士,道轗轲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 唐 孟郊《赠章仇将军诗》:“本立谁敢拔,飞文自难穷。” 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筹全局折》:“交章飞文,变乱黑白,诬攻新政,贝锦如织。”②挥笔成文;写文章。 宋 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参见“飞文染翰”。

飞文染翰

fēiwénrǎnhàn

翰,毛笔。染翰,以笔蘸墨。谓挥笔疾书;撰写文章。 南朝梁 萧统《文选 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湘帙。”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承业叱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飞檄

fēixí

指速递檄文。紧急檄文。《晋书·慕容暐载记》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时飞檄载道,(史)弥远益恇悚,中夜,欲自沉于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飞仙

fēixiān

亦作“飞僊”。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蓬莱山)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宋 苏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宋 苏轼《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明 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王元美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

飞星

fēixīng

①流星。宋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②指运气;命运。③形容快速。

飞熊fēixióng

①据武王伐纣平话:西伯侯夜梦飞熊一只,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后因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封神演义 第十八回》渭水潺潺日夜流,子牙从比独垂钩。当时未入飞熊梦,几向斜阳叹白头。②指隐士见用。

飞熊入梦

fēixióngrùmèng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

飞絮

fēixù

飘飞的柳絮。宋 晏殊《破阵子词》:“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宋 辛弃疾《摸鱼儿词》:“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宋 刘辰翁《兰陵王 丙子送春》:“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飞檐走壁

飞沿走壁

fēiyánzǒubì

指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醉了时丢砖掠瓦,到晚来飞檐走壁。”《此中人语·杨八》:“杨八,南汇人,本梁上君子,飞檐走壁,武艺颇精。”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九章:“这班人还会飞檐走壁呀!”

飞檐走脊

fēiyánzǒujǐ

解释同“飞檐走壁”。《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飞眼传情

fēiyǎnchuánqíng

借眼睛来传递感情。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飞燕/飞鷰

fēiyàn

①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效李陵 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②指汉成帝赵皇后赵飞燕。《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南朝宋 鲍照《代朗月行》:“鬢夺卫女迅,体絶飞燕先。”唐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宋 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词》:“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清 孙枝蔚《春宫词》:“君恩重飞燕,妾体拟当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体态轻盈,汉家飞燕同称③良马名。文选·张协《七命》:“驾红阳之飞鷰,驂唐公之驌驦。”张铣注:“红阳、唐公人也,并有良马名飞鷰。”南朝宋 谢灵运《会吟行》:“飞燕跃广途,鷁首戏清沚。”《南史·袁顗传》:“刘胡叛走不告顗,顗至夜方知,大怒,駡曰:‘今年为小子所误。’呼取飞燕,谓其众曰:‘我当自出追之。’”④指古曲名。语出《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謚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有娀謡乎飞燕,始为北声。”清 姚鼐《送侍路川主德州书院诗》:“经谭东鲁麟,曲唱西飞燕。”⑤指古卜名。《史记·龟策列传》:“涂山之兆从而夏啟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飞殃走祸

fēiyāngzǒuhuò

解释同“飞来横祸”。

飞扬

fēiyáng

飞舞;飘扬;高举飘扬。见《庄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狯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②形容心神不安。如:《后汉书·袁安传》:“魂魄飞扬,形容已枯。”③放纵。④昂扬;振奋。有时亦形容得意。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参见“云飞⑥“。

飞扬跋扈

fēiyángbáhù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唐·杜甫《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飞扬浮躁

fēiyángfúzào

轻浮急躁。《朱子全书 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飞鹰走马

fēiyīngzǒumǎ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飞鹰奔犬

飞鹰走狗

飞鹰走犬

fēiyīngbēnquǎn

fēiyīngzǒugǒu

fēiyīngzǒuquǎn

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唐·柳泽《上睿宗书》:“或打球击鼓,比周伎艺;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东观汉记·耿恭传》:“将兵不忧,军士肆心放纵欲,飞鹰走狗,游戏道上。”《元史·脱脱传》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至于飞鹰走狗,非其事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飞雨

fēiyǔ

①飞飘的雨。南朝齐 谢朓《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唐 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飞雨祠上东,靄然关中暮。”宋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词》:“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②骤雨。唐 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飞语

fēiyǔ

犹流言。《汉书·灌夫传》:“乃有飞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 颜师古注引臣瓒 曰:“无根而至也。”《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时(太平)公主在帘下窃听之,以飞语陷(韦)安石,欲收按之,赖郭元振救之,得免。新唐书·杨嗣复传:“德裕曰:‘飞语难辨。’” 《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李)林甫知与(杨)慎矜有隙,密诱使图之。乃遣人以飞语告“慎矜隋炀帝孙,与凶人往来,家有谶书,谋复祖业。”《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八》李晟大安园多竹,复有为飞语者,云“晟伏兵大安亭,谋因仓猝为变。”晟遂伐其竹。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久之,廉之阴谋与外之飞语,邵渐闻之。”

飞鸢fēiyuān

①飞翔的鸢。《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鳶砧砧堕水中。”《封神演义 第三十五回》黄家出寨若飞鸢,盼至西岐拟到天。⑵古代的飞行器。《列子·汤问》:“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鳶,自谓能之极也。”

飞越

fēiyuè

①从上空飞行越过。飞越大西洋。②飞扬。心神飞越。晋 刘琨《劝进表》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闻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惊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精爽飞越:魂飞体外)

飞云掣电

fēiyúnchèdiàn

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掣电而来。”清·钱彩《说岳全第七十三回》鬼卒即去牵过一匹马来,不由分说,把胡迪扶上了马,加上一鞭,那马如飞云掣电一般跑去。

飞灾横祸

fēizāihènghuò

意外的灾祸。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4卷:“每日如此,魂不离人左右,飞灾横祸,恶鬼凶神,不能为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飞灾横祸,不知如何了局。

飞章

fēizhāng

①报告急变或急事的奏章。《后汉书·李固传》:“以固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疾固言直,因诈作飞章以陷其罪,事从中下。” 唐 元稹《阳城驿诗》:“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②迅急上奏章。《后汉书·蔡邕传》:“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合,合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旧唐书·刘悟传》:“从谏深知内宫之故,乃自潞府飞章论之曰:‘臣闻造伪以乱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况天下皆知乎?’”郑观应《盛世危言·电报》:“一旦有事疆伤,飞章入告。”《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中官相党,共飞章诬绲以罪。

飞棹fēizhào

①飞快地划桨。《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②飞快划动的船。③水军名。

飞针走线

fēizhēnzǒuxiàn

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祖堂集·洛甫和尚》:“问:‘孤灯不自照,室内事如何?’师云:‘飞针走线时人会,两边绣过却还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飞珠溅玉

fēizhūjiànyù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船后跳动着飞珠溅玉,十分漂亮。

fēi

意义不详。引申之意,指飞的极快,上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