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①花草的香气: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②喻美好的:芳名。芳龄(年龄,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芳百世。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③花卉,可代表春天:群芳竞艳。芳时(花盛时节)。南朝齐 谢脁《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芳蔼

fāng’ǎi

芳香而繁盛,也形容有茂德的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躕於山隅。”清·方文《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浮云秋蔽日,芳蔼半凋残。”

芳草

fāngcǎo

①香草。芳草萋萋。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思念的人。寻芳草即思归隐。另常指故乡或比喻极强的生命力。《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王逸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唐 孟浩然《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唐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后蜀 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宋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宋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宋 刘攽《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宋 黄公绍《青玉案》:“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李淑同(弘一法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好友许幻园离开上海)芳草无情,愁或恨如芳草刬尽还生。宋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宋 朱淑真《谒金门 春半》:“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宋 卢祖皋《宴清都 初春》:“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宋 刘辰翁《兰陵王 丙子送春》:“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明 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李淑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指春光。前蜀 韦庄《章台夜思诗》:“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宋 苏轼《蝶恋花词 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明 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以“芳草”来咏叹六朝衰亡的诗词有很多,如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王安石《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草凝绿”清 纳兰性德《秣陵怀古》:“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芳尘

fāngchén

①指落花。宋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指美人)②指美好的风气、声誉。③指名贤的踪迹。

芳辰fāngchén

①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暮春嘉月,上巳芳辰。”②借指生日,即生辰。清·曹雪芹《红楼梦》中妙玉祝贺宝玉生日时曾说了句:“遥叩芳辰。”

芳丛

fāngcóng

丛生的繁花。唐 刘宪《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鶯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宋 晏殊《凤衔杯词》:“凭朱槛,把金卮。对芳丛、惆悵多时。”宋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清 黄鷟来《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故园有芳丛,归思动紫蕨。”

芳诞fāngdàn

伟大的人物诞生日子。《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听了,喜的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

芳甸

fāngdiàn

芳草丰茂的原野。南朝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芳菲

fāngfēi

花草盛美。香花芳草。芳香。唐 韩愈《晚春》诗:“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白居易《大林寺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宋 张先《千秋岁 数声鶗鴂》:“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宋 向子諲《忆秦娥》:“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芳馥

fāngfù

芳香;美好的文辞、品德。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庭梧变葱蒨,篱菊扬芳馥。”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华整》:“惟协院中丞许少微,朱紫什袭,芳馥遥闻。” 《聊斋志异 种梨》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仲仙)以珍果诒客,芳馥异常。” 

芳规

fāngguī

美善的规则。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9篇》成汤这种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的精神,儒家将其列为“圣德芳规”,成为古代官场的一种道德精神,亦称之为“官德”。

芳径

fāngjìng

花径。宋 范成大《岩桂诗之二》:“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白雪遗音·马头调·听琴》:“步苍苔来穿芳径,猛听的那音韵之声。”瞿秋白《赤都心史三》:“法国式的芳径,树木夹路,秋末残叶满地,踏步行来,胜于毡茵。”

芳兰竟体

fānɡlánjìnɡtǐ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充满;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

芳邻

fānɡlín

指好邻居或者作为敬辞,对邻居的美称,或称别人的邻居。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忝tiǎn近芳邻,缘即至深。便当畅怀,勿致疑畏。” 冰心 《晚晴集·怀念老舍先生》:“校园里,我的少数民族的芳邻好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多得数不过来。”

芳灵蕙性fānglínghuìxìng

形容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里去了。当下吓的众人急救不迭。

芳年华月

fāngniánhuáyuè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芳时

fāngshí

良辰;花开时节。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正是芳时易过,倏满假期,便别了夫人,带了彩云,出了苏州城,一径到上海。

芳鲜

fāngxián

味美新鲜。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艺文类聚卷五七》引傅毅《七激》:“酌旨酒,割芳鲜。”唐 方干《题悬溜岩隐者居诗》:“惯缘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鲜掇茗芽。”宋 陈著《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其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明 徐渭《胡桃诗》:“羌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

芳心

fāngxīn

具有香气的花蕊俗称花心。引申为美好的心灵和情感。宋 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宋 贺铸《踏莎行 杨柳回塘》:“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宋 宋祁《落花》:“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金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明 韩洽《雪下红》诗:“芳心良独苦,谁谓不知寒。”唐 李商隐《落花》:“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指女子的心境。女子的情怀。唐 李白 《古风》之四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宋 欧阳修《蝶恋花 词》:“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緑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 卢祖皋《宴清都 初春》:“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芳馨

fāngxīn

①犹芳香。也借指香草。《镜花缘 第九回》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②喻美好的名声。③指祭品。言其气味芳香。

芳信

fāngxìn

①花开的讯息。春日百花盛开,因亦以指春的消息。②敬称他人来信。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③指闺中人的书信。④犹佳音。

芳讯

fāngxùn

①嘉言。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 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李善注:“郑玄毛诗笺曰:‘讯,言也。’”②对亲友音问的美称。清 纳兰性德《满宫花词》:“盼天涯,芳讯絶,莫是故情全歇?”③指花开的信息。清 龚自珍《高阳台词》秋花绕帐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花月痕第三十一回》恰恰新声莺对语,翩翩芳讯蝶先知。

芳颜

fāngyán

美称他人之容颜。晋 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宋 柳永《小镇西词》:“意中有箇人,芳颜二八天然俏。”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清 刘大櫆《祭张闲中文》:“既讜论之不闻,亦芳颜之莫覷。”

芳仪

fāngyí

漂亮的仪表。《聊斋志异 瑞云》实不相欺:昔曾一觐其芳仪,甚惜其以绝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术晦其光而保其璞,留待怜才者之真鉴耳。《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


芳意

fāngyì

①指春意。唐 徐彦伯《同韦舍人元旦早朝诗》:“相问韶光歇,弥怜芳意浓。”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明 刘基《即事诗》:“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②对他人情意的美称。唐 王贞白《独芙蓉诗》:“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飞。”

芳泽

fāngzé

古代妇女润发用的香油,也泛指香气。《列子·周穆王》:“施芳泽,正蛾眉。”清 珠泉居士《雪鸿小记》:“适因清恙,午睡初起,帕罗覆额,芳泽无加,而逸韵风生,媚丽欲绝。”指女子或女子仪容。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贺生)素仰瑞云 ……冀得一覩芳泽。” 《聊斋志异 青娥》我非贼,实以爱娘子故,愿以近芳泽耳。③情愫。《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丽人在坐,投以芳泽,置不顾。

fāng I.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材可做车。②方柱形木材:枋子(亦指棺材)。参见“榆枋”。II.bìng古同“”,权柄。

fāng

一种放射性元素。古代青铜制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或粮食。古代指无足的鼎,今指锅一类的器皿。

fāng I.

①参见水,古河名。②并船。II.pāng汸汸:形容水势浩大,如“则货财浑浑如泉涌,汸汸如河海。”

汸水

fāngshuǐ

传说中的河流名称。山海经》记载的河流。《山经·南山经》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