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g

①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②守卫:防守。边防。海防。③堤坝:防堤。“以防止水”。《晋纪总论》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④抵得,相当: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防不及防

防不胜防

fángbùjífáng

fángbùshèngfáng

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第六十七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七回:“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防察

fángchá

监察禁止;伺察防备。《资治通鉴 梁纪五》(元义与刘腾)又使中常侍贾粲侍帝书,密令防察动止。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輙于诸军诸使觅职……请令所在官吏严加防察。如有违犯,应有资财,并令纳官。”《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硕见诸胡浸盛,阴劝轨宜加防察,由是与户部尚书安修仁有隙。”

防堵fángdǔ

防备阻遏。清 吴贽武《京师寄家人书》:“郡城驻军防堵,而乡里安定如常。”《花月痕第四三回》芝友道:“南边时事,目下实在不好,这真令人寝食不安,就是都中,也是近日才撤防堵。”

防遏

fáng’è

防备遏止。《后汉书·寇恂传》:“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 《资治通鉴 魏纪一》假令太祖(曹操)防遏(曹)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唐 元结《问进士之三》:“今欲罢兵息戍,则又寇盗犹在,尚须防遏。”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对于列国,则阴削其极东之势力,既得者使之减损,未得者豫为防遏。”

防夫

fángfū

守卫之士卒。《资治通鉴 唐纪五》王世充以防夫未备,置雍州廨舍。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夜息南山,同卧一席,守隶防夫,抵顶交跖。”《朱子语类 卷一○七》:“臣恐疏远所闻不审,退而得之士大夫,与夫防夫走卒,莫不谓然,独陛下未之知耳。”

防顾fánggù

防护照顾。柳青《狠透铁》九:“看见了没?阵势摆下了!说话留点神,防顾自己的身子着。”贾平凹《废都 第三集》庄之蝶不防顾她说了这席话来,更觉这妇人可爱,一下子把她抱在怀里,脸对脸地看着。

防患未萌

fánghuànwèiméng

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清·黄彭年《代刘蓉函件》之一:“大局所关,防患未萌,当局必有远虑。”郑观应《盛世危言·民团上》:或虑民心良莠不齐,恐有意外之变,如设立保甲连环保结;皆能防患未萌,有何惧之有?

防患于未然

防患未然

fánɡhuànyúwèirán

fánɡhuànwèirán

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未然:没有成为事实。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以防患未然。《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清 程麟《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

防虑

fánglǜ

因有所顾虑而提防。《南齐书·王晏传》:“晏轻浅无防虑,望开府,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 宋 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至其屡见侵害,皆置而不较,亦不介于胸中。”

防萌杜渐

fángméngdùjiàn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旧唐书 宗本纪上》先王制法,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所以防萌杜渐,备不虞也。

防秋

fángqiū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幽州节度使朱遣弟(朱)滔将五千精骑诣泾州防秋。自安禄山反,幽州兵未常为用,滔至,上大喜,劳赐甚厚。《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清 孔尚任《桃花扇·移防》:“黄河曲里防秋将,好似英雄末路时。”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唐用主要兵力到京西防秋(防吐蕃秋季入侵),对藩镇不得不从姑息转为忍辱退让,对其他野心节度使的控制力也大为削弱,到处出现半独立的割据者。”

防身刀

fángshēndāo

即千牛刀。《宋书·后废帝纪》:“玉夫见(刘)昱醉熟无所知,乃与万年同入毡幄内,以昱防身刀斩之。”《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御左右防身刀,即所谓千牛刀也。”参见“千牛刀”。

防头

fángtóu

注意,留神。《红楼梦 第七回:“宝二叔,你侄儿年轻,倘或说话不防头,你千万看着我,别理他。”《红楼梦 第一一三回:“方纔我是怕你说话不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

防微杜渐

fángwēidùjiàn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明 陆采《怀香记·鞫询香情》自家不能防微杜渐,却怨谁来?夏衍《心际 第二幕在起初的时候,最要防微杜渐。亦“杜渐防微”。

防微杜衅

fángwēidùxìn

即防微杜渐。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 十九》:“往奉台翰,怜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衅,慎自持爱。”

防微虑远

fángwēilǜyuǎn

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宋·朱熹《辞免焕章阁待制侍讲奏状》:“所以大振朝纲者,为防微虑远之困。”

防维fángwéi

防备守护。《封神演义 第二回》诸将听令,日夜防维,不敢稍懈,以待厮杀。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防边之道,兵民相辅,兵衞民,民实屯,有村堡以资生聚,必有碉卡以固防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之役清方档案》:“嗣后尤须加意防维,切实清查,毋稍松懈。”

防闲

fángxián

防,堤也,用于制水;闲,圈栏也,用于制兽。引申为防备和禁阻。《诗·齐风·敝笱序》:“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后汉书·列女传·孝女叔先雄》:“家人每防闲之,经百许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于父墯处恸哭,遂自投水死。”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五》:“他们相处越久,就越融洽,可是他们却被猜忌了,被防闲了。”《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皇后亦善自防闲,避嫌疑,虽久无宠,尚被礼遇。《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曹)操为诸子高选官属,以邢为(曹)植家丞;防闲以礼,无所屈桡,由是不合。《聊斋志异 阿绣》仆私以曩情告母,母益防闲之,盖之途由是绝。

防心摄行

fángxīnshèxíng

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防芽遏萌

fángyáèméng

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防意如城

fánɡyìrúchénɡ

指遏止私心杂念,像守城防敌一样。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守城。”唐·道世《诸经要集》引《维摩经》:“守口如瓶,防意守城。”明《增广贤文》:“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防虞

fángyú

谓防备不虞之患。唐 杜甫《龙门镇 诗》:“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 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事起无名,众情不附,进退遑惑,内外防虞。”宋 吴自牧《梦粱录·帅司节制军马》:“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项籍纳秦降卒二十万,虑其怀诈复叛,一举而尽坑之,其于防虞,亦已甚矣。

fáng

①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房屋。房产。房舍。房租。库房。楼房。书房。②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蜂房。莲房。心房。③量词:两房儿媳。④家族的一支:大房。长(zhǎng)房。⑤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⑥古通“防”。 《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⑦姓。

房奁fánglián

妆奁,嫁妆。《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房栊/房笼

fánglóng

①窗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櫳虚兮风泠泠。”颜师古注:“櫳,疏槛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笼。”缪启愉校释:“笼…… 明 清刻本及辑要引作‘櫳’”。黄麓森校记:“櫳、笼古通。”南朝宋 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落日隐櫩楹,升月照房櫳。”②泛指房屋。文选·张协《杂诗 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李周翰注:“櫳亦房之通称。”唐 王维《桃源行》:“月明松下房櫳静,日出云中鷄犬喧。”明 陆采《怀香记·鞫询香情》:“房櫳深暮,侍夫人挑灯将卧,忽闻得牕外人行,我两个呵,急出去週围寻顾。”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忽见瓶花大放,其长若人,自几跃地,彳亍效人行,竟出房櫳。”

房谋杜断

fángmóudùduàn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

房室

fángshì

①房间。②男女性事。《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自五十外便断房室,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褘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

房书

fángshū

即房稿。明清进士平日所作的八股文选集。清 戴名世《序》:“新进士平居之文章,书贾购得之,悉以致於选家为抉择之,而付之雕刻,以行於世。谓之房书。”《儒林外史 第二十回》:“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聊斋志异 郭生》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房闼

fángtà

①宫闱。《汉书·循吏传序》:“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干兴元年》:“皇帝冲年,政出房闼,斯已国家否运,称‘权’尚足示后;况言犹在耳,何可改也。”②寝室;闺房。宋 张师正《括异志·陈少卿》:“果有羣妖昼夜隐见于房闼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久闻妹子房闼精致,未曾得造一观。’”清 袁枚《续新齐谐·喜婆》:“扶侍新娘梳妆拜谒,立侍房闼如婢。”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金虾蟆》:“偶小恙,卧房闼。”

房帷

fángwéi

①犹帷帐。晋 潘岳哀永逝文:“彻房帷兮席庭筵,举酹觞兮告永迁。”《资治通鉴 随纪三》右庶子刘行本责之曰:“庶子当辅太子以正道,何有取媚于房帷之间哉!”清 龚自珍《论私》:“狸交禽媾,不避人于白昼,无私也。若人则必有闺闼之蔽,房帷之设,枕席之匿,赪頩之拒矣。”②指宫闱、宫中。《新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则天武皇后》:“初,元舅大臣怫旨,不阅岁屠覆,道路目语,及仪见诛,则政归房帷,天子拱手矣。” 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本朝家法修清燕,房帷久絶珍奇荐。”《孽海花 第二六回》:“连房帷之事,朕都没有主权吗?” ③夫妻间的情爱、性爱。《聊斋志异 周克昌》我久欲亡去,所不遽舍者,顾复之情耳,实不能探讨房帷,以慰所望。

房帏

fángwéi

亦作“房闱”、寝室、闺房。亦借指夫妻间的情爱、性爱。明 沈德符《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帏事。”《东周列国志 第三四回》:“夫人割房闱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聊斋志异 仙人岛》幸芳云语言虽虐,而房帏之内,犹相爱好。

房下fángxià

旧时对人称自己的妻妾。《笑林广记 捶碎夜壶》只看我房下,不但不容婢仆,且不许擅买夜壶,必至捶碎而后已。

房中

fángzhōng

古代对性生活和有关性医学知识的统称,又名‘房中术’。道教讲少私寡欲,但不主张禁欲,而是反对淫欲。《汉书·艺文志》曰:“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②夫妻之间。《聊斋志异 江城》人生业果,饮啄必报,而惟果报之在房中者,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惨。在房间或者卧室内,是指人或者物在房子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