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 | ěr | ①糕饼:香饵。果饵。②钓鱼用的鱼食:饵料。鱼饵。钓饵。③喂:“穷鱼饵奔鲸”。《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聊斋志异 丐仙》高知前命不行,呼仆痛答之,立命持酒炙饵丐者。《聊斋志异 武孝廉》妇乃以药饵石;半日,觉少痊。④引诱:饵敌。高位重饵。《资治通鉴 汉纪七》而淮阳之比大诸侯,廑如黑子之著面,适足以饵大国,而不足以有所禁御。《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晋书 宣帝纪》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诸葛)亮退,追至祁山。《资治通鉴 梁纪二》(杨椿)乃止屯不进。贼果出抄掠,椿复以马畜饵之,不加讨逐。《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吾(陈瓘)与丞相(曾布)议多不合,今乃欲以官相饵。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⑤古代指牲畜的筋腱。 |
饵兵 | ěrbīng | 指诱敌就范的小部队。《孙子·军争》:“饵兵勿食,归师勿遏。”梅尧臣注:“鱼贪饵而亡,兵贪饵而败。敌以兵来钓我,我不可从。” |
珥金拖紫 | ěrjīntuōzǐ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梁书 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
饵名钓禄 | ěrmíngdiàolù | 饵、钓:诱取;禄:薪俸。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官职和薪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
饵药 | ěryào | 服药。《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晋哀)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凡欲饵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总録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宋 龚颐正《芥隐笔记·饵药》:“人无故不应饵药。”特指修道服用养生长寿药。《新唐书·成汭传》:“(汭)晚喜术士,饵药滨死而苏。”《宋史·方技传·丁少微》:“少微长服气,多饵药,年百餘岁,康强无疾。” |
饵以重利 | ěryǐzhònglì | 以重利为饵引诱他人上当受骗。 |
珥 | ěr | ①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聊斋志异 庚娘》幸汝辈来,使我得睹天日,头上簪珥,悉将去。《史记·李斯列传》:“则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②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③插戴:珥笔(古代史官、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写作)。珥貂。④日、月两旁的光晕:日珥。月珥。《晋书 元帝纪》(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 |
珥貂 | ěrdiāo | 插戴貂尾、指贵官显宦。汉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三国魏 曹植《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梁书·朱异传》:"历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唐 白居易《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五》王曾谓丁谓曰:“自中书令至谏议大夫、平章事,其任一也;枢密珥貂可耳。今主幼,母后临朝,君执魁柄,而以数十年旷位之官一旦除授,得无公议乎?”谓不听。 |
珥金拖紫 | ěrjīntuōzǐ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梁书 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
洱 | ěr | 洱海:湖名,在云南省。洱水: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内乡县熊耳山,东南流注于淯水。洱河:即今云南省的西洱河。 |
铒 | ěr I. |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使水分解。用于制玻璃、陶瓷等,亦用于制特种合金。II.èr①《玉篇》铒,钩也。②钩形饰物。李贽《续藏书》蜀王慕公,使使致扇铒微饷,不受。 |
佴 | èr I. | ①副、贰。②置,停留。《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II.nài姓。 |
佴之蚕室 | èrzhīcánshì | 居住于蚕室,指受宫刑。佴:被放置。蚕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风,所以室内温暖严密。 |
刵 | èr | 古代刑罚之一,割去耳朵。《说文》断耳也,从刀耳。《尚书·康诰》非汝封劓刵人,无或劓刵人。《聊斋志异 锦瑟》作不如程,则刵耳劓鼻、敲肘刭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