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

①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庄子·应帝王》而乃今知之乎?《资治通鉴 汉纪二》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归有光《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聊斋志异 老饕》笑曰:“技但止此,何须而翁手敌?”②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子路篇》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③ 表(从……到……):从上下。

而或

érhuò

有时候。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而今

érjīn

现在,目前。宋 朱服《渔家傲 小雨纤纤风细细》:“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而今迈步从头越。

而今而后

érjīnérhòu

而:语助词。从今以后。《吕氏春秋·恃君览·长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旧唐书·卢藏用传》:“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宋·文天祥《衣带赞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而立之年

érlìzhīnián

三十岁的代称。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ér

鸟,外形像鸵鸟而稍小,嘴短而扁,羽毛灰色或褐色。翅膀退化,腿长,有三趾,善于走,产在大洋洲草原和开阔的森林中,吃树叶和野果。参见“鷾鸸ér “

鸸鹋

érmiáo

鸸鹋形似非洲鸵鸟而较小,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的开阔草原疏散丛林和半沙漠地区。英语emu/emeu。[ˈiːmjuː]澳大利亚国徽上盾形两旁为红袋鼠和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为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

ér

①烂熟。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疏:“过熟曰胹。” ②烹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熊》其足名蹯,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胹之难熟。③菜肴名。如:胹鳖。煮烂的鳖肉。④引申为调和。如:胹合(调和;撮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又恨以异物不能奉裳衣,阴为君胹合佳偶,以报眷顾之情。” 

ér

①鱼苗;小鱼。参见“鲲鲕”。②古书上说的一种鱼。

ér

古代载运灵柩的车。《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又置(杨)愔于棺中,载以轜车,几下钉者数四。

er I.

①古同“”,胡须:“以麝揉苏,泽耏颜鼻耳。”②兽多毛。③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④姓。

er I.

调和。《庄子·天下》以聏合欢,以调海内。(参见合欢⑥)《聊斋志异 颜氏》邻妇窥其意,私语日:“此翩翩一美少年,孤与卿等,年相若也。倘能垂意,妾嘱渠侬聏合之。”《聊斋志异 宦娘》又恨以异物不能奉裳衣,阴为君胹合佳偶,以报眷顾之情。II. nǜ古同“恧”,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