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惡噁 | è I. | ①不好,坏事;好的反义: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传》丑陋也。《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庄子·山木》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唐 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③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过错:恶贯满盈。《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④粗糙的,质量差的。《论语·泰伯篇》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⑤耻也。《孟子》羞恶之心。《汉书 苏武传》(李)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⑥劣,不良。指疾病或某些病状、体征性质险恶,预后不佳。心情郁闷。《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灵枢·本脏》:“肝应爪……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晋书 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II.ě见“恶心” III.参见“恶wū”。IV.参见“恶wù”。 |
恶薄 | èbáo | 浇薄。刻薄。明 陈霆《两山墨谈卷二》:“秦俗恶薄,有父子争瑟者。”《笑林广记 讥人弄乖》互相慨叹曰:“于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雍正四年,世宗以浙人……风气恶薄,停止浙江士子乡会试六年。”《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虽然如此,这样人虽是恶薄,也只是没用罢了。” |
恶叉白赖 | èchābáilài | 胡搅蛮缠,耍无赖,无理取闹。一会儿甜言热趱,一会儿恶叉白赖,姑姑也,只被你直着俺两下做人难。元·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梁梦》第二折:“直恁的恶叉白赖,婆娘家情性恁般乖。” |
恶尘无染 | èchénwúrǎn |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
恶臭 | èchòu/xiù | 奇臭,不堪忍受的味道或气味。一只老鼠死在屋里,恶臭无比。《礼记·大学》如恶恶臭wùèxiù,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
恶地 | èdì | 贫瘠之地,边远之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汉书·沟洫志》:“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餘顷故恶地。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以全琮为太守,平讨山越。《新唐书·刘玄佐传》:“惟清奔郑州,彦琳走东都自归,有詔宥死恶地。” |
恶垜 | èduǒ | 亦作“恶得 ”。此等。唐 韩愈《争臣论》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 |
恶草具 | ècǎojù | 粗劣的饮食。《资治通鉴 汉纪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具,供设,指食物。《聊斋志异 张诚》继室牛氏悍,每嫉(张)讷,奴畜之,啖以恶草具。 |
恶贯祸盈 恶贯久盈 恶贯满盈 恶贯已盈 | èguànhuòyíng èguànjiǔyíng èguànmǎnyíng èguànyǐyíng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所作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语本《书经.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金石萃编·唐玄宗 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你今日恶贯满盈,有何理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某家惯作歹事,恶贯已盈。亦作“恶稔贯盈”、“恶稔祸盈”、“恶稔罪盈”。 |
恶积祸盈 | èjīhuòyíng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晋书·慕容暐载记》逆氏僭据关陇,号同王者,恶积祸盈,自相疑戮,衅起萧墙,势分四国。 |
恶籍盈指 | èjíyíngzhǐ | 恶:罪恶;盈:满。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 |
恶迹昭着 恶迹昭著 | èjìzhāozhe èjìzhāozhù |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
恶见 | èjiàn | 佛教教义名词。为法相宗所列“根本烦恼”之一,指违背佛教教理的见解。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7篇》烦恼的种类极多。贪、嗔、痴是三毒,再加上慢、疑、恶见,组成六根烦恼。这就是所谓“苦谛”。 |
恶吏 | èlì | 凶暴奸佞的官吏。清 方苞《狱中杂记》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 |
恶眉恶眼 | èméièyǎn | 面貌凶横的样子。 |
恶名昭著 | èmíngzhāozhù |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恶木 | èmù | 贱劣的树。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李善注:“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周书·寇儁传》:“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儁於后知之,乃曰:‘恶木之荫,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宋 龚颐正《芥隐笔记·不子也》:“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况天子乎?” |
恶人 | èrén | ①品质恶劣的人.恶人先告状。②相貌丑陋的人。《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
恶人先告状 | èrénxiāngàozhuàng | 谚语,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恶稔 | è’rěn | 犹言恶贯满盈。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房)遗直亦言(房)遗爱及(高阳公)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公子》:“今闻汝父子恶稔已极,特来除之。”参见“恶贯满盈”。 |
恶稔贯盈 恶稔祸盈 恶稔罪盈 | è’rěnguànyíng è’rěnhuòyíng è’rěnzuìyíng |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恶声恶气 | èshēngèqì |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4章:“‘你结算吧!’少平有点恶声恶气地说。” |
惡盈罪稔 | è’rěnzuìrěn | 亦作“恶稔罪盈”。长期犯罪作恶,罪大恶极。《魏书•陆叡传》今萧鸾盗有名目,窃据江左,恶盈罪稔,天下弃之。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恶机 | èjī | 恶,为损害之义;机,指根机。即作非理损害之行为的根机。《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蔡)卞阴狡险贼,恶机滔天,门生故吏,遍满中外,今虽薄责,犹如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 |
恶气 | èqì | ①腐败难闻的气味。垃圾堆不时散发出一股恶气。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②指受到的欺压、侮辱等。见他回家闷闷不乐,许是在外面受了谁的恶气了。③怨气,怨恨。他的公正评判,替我们出了一口恶气。 |
恶钱 | èqián | 质料低劣的钱币。正常钱币为良钱。《隋书·赵绰传》:“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敛人间恶钱熔之,更铸如式钱。《旧唐书·宋璟传》:“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文献通考·钱币一》:“其后姦滑稍多,渐磨鑢lǜ钱郭,取铜私铸,又杂以铅锡,递相倣傚,钱遂轻薄,乃下恶钱之禁。” |
恶弱 | èruò | ①粗劣。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郭釗司空镇蜀……王殷因呈锦纈,郭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襄、蜀、两淮极边并新复州郡县及二广恶弱去处,或遇阙官,许令斟酌辟上。②不吉利。前蜀 杜光庭《莫庭乂九曜醮词》又恐五星进退,四曜运行,或居身命之宫,或临恶弱之位。 |
恶山 | èshān | 险峻的山。《杨家将 第二回》(呼延)赞在路行了数日,望见前面一座恶山。《水浒传第八五回》:“俺这里紧靠霸州,有两个隘口:一个唤做益津关,两边都是险峻高山,中间只有一条驛路;一个是文安县,两面都是恶山,过的关口,便是县治。” |
恶少 | èshào | 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荀子·修身》偷儒(懦)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杜甫《锦树行》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七》初,里中恶少谢师乞过其家,持刀逼张(民妻张氏),欲与为乱,张大骂;至以刃断其喉,犹能走禽/擒师乞以告邻人。 |
恶声 | èshēng | ①凶恶愤怒之声。恶声喝道:站住。《庄子·山木》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②指低级趣味的乐曲。③坏名声。 |
恶声恶气 | èshēngèqì |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北京人》第三幕:“曾思懿:(半天在抑压着自己的愠怒,现在不免颜色难看,恶声恶气地)去,要你去干什么?”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三十四章:“‘你结算吧!’少平有点恶声恶气地说。” |
恶食 | èshí | 粗劣的食品。也谓吃得很坏。《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宋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不知膏粱珍,恶食诗自好。”参见“恶衣恶食”。 |
恶事传千里 | èshìchuánqiānlǐ | 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恶卧 | èwò | 睡相不好。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恶恶 | èwù | 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
恶心 | ěxīn I. | ①胃逆想吐的感觉,两眼发黑,一阵恶心。②厌恶之极,不堪忍耐。恶心样儿,也不惦量惦量自己吃几碗干饭。II. èxīn 与善心相对。《周文 敬姜论劳逸》忘善则恶心生。 |
恶性循环 | ēxìngxúnhuán | 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孙犁《创作随想录》:“不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恶谑 | èxuè | 恶作剧,令人难堪的嘲弄。《聊斋志异 青蛙神》由此昆生亦老成,不作恶谑,于是情好益笃。清·孔尚任《桃花扇》偏加些恶谑毒讪。 |
恶言 | èyán | 粗野的言语、诽谤性的或恶毒的言语。口出恶言。恶言伤人。《晋书 景帝纪》(李)丰知祸及,因肆恶言。 |
恶言恶语 | èyán’èyǔ |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半个月不能起床,不惟没有了那些凶性,且是连恶言恶语都尽数变得没了。” |
恶言詈辞 | èyánlìcí | 中伤辱骂的言辞。宋·王观国《学林·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
恶言厉色 | èyánlìsè |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
恶言泼语 | èyánpōyǔ |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
恶衣 | èyī | 破旧或粗劣之衣。墨子《兼爱》: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宋·田况《儒林公议 卷上》 “张知白清俭好学,居相位如布素时,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恶衣以见。”清·方东树《书后》:“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於布帛菽粟而已,则是禹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 |
恶衣薄食 恶衣粗食 恶衣恶食 | èyībóshí èyīcūshí èyīèshí | 粗劣的衣食。薄:淡薄,形容生活俭朴或清贫。《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文中子 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
恶衣粝食 | èyīlìshí |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同:恶衣粗食、恶衣恶食、恶衣菲食。《资治通鉴 后周纪四》周行逢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汝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恶衣恶食 恶衣菲食 恶衣蔬食 | èyīèshí èyīfēishí èyīshūshí | 粗劣的衣食。恶衣薄食。形容生活俭朴。《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书·王莽传上》:“恶衣恶食,陋车駑马。”《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恶衣菲食,缮甲练兵,数年以来,战备稍足。《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上(宪宗李纯)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资治通鉴 后周纪二》后周太祖郭威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专以赡军为念;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余,汝辈岂不知之!”宋 王安石《永安县太君蒋氏墓志铭》:“恶衣恶食,御之不愠。”《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宋·司马光《赠都官郎中司马君行状》夫人自誓不许,恶衣蔬食,躬执勤苦,使里之四方就学。 |
恶意中伤 | èyìzhòngshāng |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他只会一味地恶意中伤别人。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恶有恶报 | èyǒuèbào |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
恶语伤人 | èyǔshāngrén |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恶语伤人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伤别人的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恶语相加 | èyǔxiāngjiā |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动辄恶语相加,痛施体罚。” |
恶语中伤 | èyǔzhòngshāng | 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三章:“攻击当朝,恶语中伤,其罪不容赦。” |
恶幛 | èzhàng | 亦作“恶障”。犹魔障。原为佛教语,指人世间的贪欲、杀害等罪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谢不受粟,故索金。女叹曰:‘此皆妾身之恶幛也!’遂以其情告三郎 。”《老残游记 第十一回》:“将来申先生庶几不至於搅到这两重恶障里去。就是璵姑,道根尚浅,也该留心的为是。” |
恶直丑正 | èzhíchǒuzhèng | ①谓使奸邪者改恶从善。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史,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②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宋书·臧质传》:“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党。”清 戴名世《祭钱云瞻文》:“呜呼!世之恶直丑正久矣。” 章炳麟《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
恶阻 | èzǔ | 中医学病症名叫“恶阻”。 即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恶闻食气,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或食糜。头晕纳呆,神疲倦怠,嗜卧嗜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或细滑无力。 中医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曰:“近病恶阻,颇思烟火之味。” |
恶作剧 | èzuòjù | 捉弄耍笑、使人难堪的行为。《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宋·王谠《唐语林》:“僧初若不觉,(韦生)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入瓶》:“热甚,勿恶作剧” |
垩 | è | ①白土,泛指可用来涂饰的土:白垩(通称“白土子”。亦称“大白”)。②用白土涂饰:垩墙。垩墁。垩室(用白土涂刷的房子,古代孝子在父母去世第十一个月祭于家庙后所居)。《庄子·徐无鬼》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资治通鉴 梁纪二十一》(陆)法和还州,垩其城门,著衰,坐苇席,终日,乃脱之。《聊斋志异 阿霞》景(星)不听,逐愈急。妻乃出门去。自是垩壁清尘,引领翘待。《聊斋志异 青蛙神》往探袁氏,则已垩壁涤庭,候鱼轩矣。 |
垩室 | èshì | 古时居丧者居住的屋子,四壁用白泥粉刷。一说垒坯为室,不涂顶壁。《礼记·丧大记》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古者卒哭而庐居,小祥而垩室,今虽未能如昔,然居处之制,不可不极其朴素也。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丁章太夫人忧,先生於中门之外,创为垩室,高广容膝,日哭泣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