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 dǐ | ①高级官员的住所(现多用于外交场合):官邸。府邸。私邸。宋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②旅舍:客邸。邸店。客宿邸满。③停:邸车。④屏风。⑤姓。 |
邸报 | dǐbào |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已而传之邸报,虽遐方僻邑,莫不如家至户晓。 |
邸抄 | dǐchāo | 亦作“邸钞”。即邸报。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春来閲邸抄,知去年十一月,缅夷内变,导虏入缅,致我永历皇帝蒙尘。”《桃花扇》:昨见邸抄,流寇连败官兵,渐逼京师。 |
邸第 | dǐdì | 亦作“邸弟”。①达官贵族的府第。《史记·荆燕世家》:“臣观诸侯王邸弟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孰与赐剑邸第,使臣妾饮泣而不敢葬乎!宋 钱公辅《义田记》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宋 刘辰翁《宝鼎现词》:“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綺。”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长平公主》:“土田邸第,金钱牛车,锡予有加。”②客店;馆舍。唐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邸第过从隔, 蓬壶梦寐瞻。” 宋 徐铉《稽神录·周本》:“信州刺史周本入覲扬都,舍於邸第。” |
邸店 | dǐdiàn | 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资治通鉴 梁纪七》魏盗贼日滋,征讨不息,国用耗竭,豫征六年租调,犹不足,乃罢百官所给酒肉,又税入市者人一钱,及邸店皆有税,百姓嗟怨。《唐律疏议·名例四·平赃者》:“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亦单指客店。《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扬州刺史邵陵王(萧)纶遣人就市赊买锦彩丝布数百匹,市人皆闭邸店不出。《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错过邸店,特来借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卢多逊在翰林,因召对,数毁短(赵)普,且言普尝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广第宅,营邸店夺民利。 |
邸阁 | dǐgé | 古代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三》(孙)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通会市,作邸阁。”三国魏 曹植谢赐穀表:“詔书念臣经用不足,以船河邸阁穀五千斛赐臣。”《晋书 文帝纪》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谷作邸阁讫,而复转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诸羌,为后年之资耳。《晋书 武帝纪》六月,益、梁八郡水,杀三百余人,没邸阁别仓。《资治通鉴 魏纪三》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新唐书·裴休传》:“时方镇设邸阁居茶取直。因视商人它货横赋之,道路苛扰。” 清 陈维崧《寄黄梨洲先生求为先人志墓诗》:“东都坛墠立名字,西园邸阁纷袿襜。” |
邸吏 | dǐlì | 古代地方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初,江南捷书累至,邸吏督李从镒入贺,潘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帝(宋仁宗赵祯)谓辅臣曰:“(杨)及,佞人也。民安政举,乃守臣之职,焉用为此?”辛亥,令邸吏(将绣佛)还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邸吏以庶僚不得上遗表,却之,帝迄不见也。 |
坻 | dǐ I. | 高坡地:坂坻。II.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坻京(“京”,高丘,形容丰年堆积如山的谷物)。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
坻頽 | dǐtuí | 亦作“坻穨”。山崩;山崩之声。汉 扬雄 《解嘲》:“功若泰山,响若坻隤。”《汉书·扬雄传下》作“阺隤”。 颜师古 注:“阺,音氐。巴蜀名山旁堆欲堕落曰阺。”刘逵注:“坻颓,崩声也。” |
弤 | dǐ | 漆成红色的弓。《孟子·万章上》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
骶 | dǐ I. | 腰部下面尾骨上面的部分。 |
骶骨 | dǐgǔ | 腰椎下部五块椎骨合成的一块骨,呈三角形,上宽下窄,上部与第五腰椎相连,下部与尾骨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