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 I.

古同“”,负荷。II.dān县:地名,在中国海南省。

儋石

dànshí

①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又作“担石”,百斤之量。晋 傅玄《傅子 卷四》:“每所居姻亲、知旧、邻里有困穷者,家储虽不盈儋石,必分以赡救之。”《魏书·元澄传》:“居无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粮。”②借指少量米粟。无儋石:常以喻口 粮储备不足。《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随廝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闕卿相之位。” 《资治通鉴 魏纪五》今天下雕敝,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蓄,外有强敌,六军暴边。晋 皇甫謐《高士传·严遵》:“吾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餘,不亦谬乎?”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五五章二》:“他常以卖画为生,题画诗也有绝为佳妙的。筑室桃花坞中,读书灌园,家无儋石,而客常满坐。”《聊斋志异 耿十八》妻乃惨然曰:“家无儋石,君在犹不给,何以能守?”

儋石之储

dānshízhīchǔ

犹言少量的财富。《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明·宋濂《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继母虐不子,厥子先生事之愈恭,既而改适他氏,无儋石之储。

dàn

祭名。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脱孝。《说文》禅,除服祭也。从示,单声。禫服(除丧服。禫:除丧服之祭);禫除(举行祭礼除丧服);禫祭(除丧服之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古者再期而大祥,中月而禫。禫者,祭之名,非服之色;今乃为之惨服三日然后禫,此礼之不经者也。

禫祭

dànjì

除丧服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赵汝愚等)扶导上诣太皇帘前行谢礼。次诣梓宫前行禫祭礼。《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宋)徽宗禫祭,帝(宋高宗)诣别殿行礼。《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时将禫祭,(赵)汝愚曰:禫祭重事,王不可不出。元典章·新吏》:凡官吏遭值亲丧……大祥后六十日为禫祭。 樊鹏《何大复先生行状》:先生哀毁骨立,禫祭未成,不饮酒,不弹琴。 黄宗羲《答万季埜丧礼杂问》:自此以后,小祥、大祥、禫祭之类,皆於祖庙持祭新死者。

dàn

 “覃tán”本义为“深不可测”,转义为“不确定”。“贝”与“覃”联合起来表示“金额不确定”。本义:金额不确定。转义:先预交一部分钱,余钱根据最后的实际情况交付。书册或书画卷轴卷头上贴绫的地方。如:贉池(条幅和长卷上端贴绫的地方);贉卷(已装裱的卷轴)。

dàn

见“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萏议

dànyì

草野之人的议论。参见“瞽言萏议”。

dàn

深坑。《易经·坎卦》习坎,入于坎窞,凶。《说文》坎中小坎也。一曰旁入也。《易·坎卦》习坎入于坎窞。《注》最处坎底,入坎窞者。参见“坎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