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

①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②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wéi)。③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胆。暖瓶胆。

胆薄

dǎnbó

胆怯心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唐 杜牧《李甘诗》:“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宋 刘克庄《跋黄慥诗》:“余十年间,一句一字不敢出吻,非曰材尽,胆薄而气索矣。”

胆粗气壮

胆壮气粗

dǎncūqìzhuàng

dǎnzhuàngqìcū

胆大气盛,无所畏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地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胆大包天

dǎndàbāotiān

形容胆量极大。清·杨潮观《吟风阁杂剧·黄石婆授计逃关》:“因此上胆大包天,一铁锺,几乎把秦王断送。”欧阳予倩《荆轲第四幕》我虽年幼,胆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胆大泼天

dǎndàpōtiān

同“胆大包天”。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胆大如斗

dǎndàrúdǒu

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某人的胆子极大。《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胆大妄为

dǎndàwàngwéi

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或大胆地乱做事。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这种人要在敝国,是早已明正典刑,哪里容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胆大心粗

dǎndāxīncū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1回:“生得一身气力,胆大心粗,就充在温州为民兵。”

胆大心细

dǎndàxīnxì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以胆大心细勇猛灵活的战斗作风,炸死炸伤了几百名敌人。鲁迅《书信集·致罗清桢》:“我是主张青年发表作品,要‘胆大心细’的,因为心若不细,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

胆大心小

dǎndàxīnxiǎo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旧唐书 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大心雄

胆壮心雄

dǎndàxīnxióng

dǎnzhuàngxīnxióng

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明·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中国歌谣资料·当兵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林语堂《再谈萧伯纳》:“就是金钱能使卑下的人身败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胆壮心雄。”

胆大于身

dǎndàyúshēn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胆寒发竖

dǎnhánfāshù

形容恐怖之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胆力

dǎnlì

指胆量和魄力。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流业》:“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唐 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东周列国志 第三六回》:“此人胆力过人,可邀与共事。” 《聊斋志异 浙东生》浙东生房某,客于陕,教授生徒。尝以胆力自诩。叶圣陶《倪焕之 二四》:“他可以算得艰苦卓绝富有胆力的一个。”

胆裂魂飞

dǎnlièhúnfēi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她被吓得胆裂魂飞了。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特来暗暗私访。叶阡儿闻听,只吓得胆裂魂飞。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胆破心寒

dǎnpòxīnhán

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胆气

dǎnqì

胆量和勇气。元 陈孚《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胆怯

dǎnqiè

胆小畏缩。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胆丧魂惊

dǎnsànghúnjīng

形容极度害怕、恐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胆丧魂消

dǎnsànghúnxiāo

解释同“胆裂魂飞”。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及见侬王被围,营营胆丧魂消。”

胆慑

dǎnshè

恐惧丧气。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外道是日破魔军,六师胆慑尽亡魂。”

胆水

dǎnshuǐ

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宋 周煇《清波杂志 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宋史·食货志下七》:“信州胆铜古阬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存饶、信二州铜场,二场皆产胆水,浸铁成铜。

胆小怕事

dǎnxiǎopàshì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巴金《谈〈寒夜〉》:“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

胆小如豆

dǎnxiǎorúdòu

极言胆子小。《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鼷

dǎnxiǎorúshǔ

dǎnxiǎorúxī

鼷:小家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小李这人胆小如鼠,别说叫他守夜,就是白天他也不敢看守房子。《魏书·元天赐传》:“衍责之曰:‘言同百舌;胆若鼷鼠。’”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其实并无害。参见“胆大如斗”。

胆战心寒

胆战心慌

胆战心惊

胆颤心惊

胆战心摇

dǎnzhànxīnhán

dǎnzhànxīnhuāng

dǎnzhànxīnjīng

dǎnchànxīnjīng

dǎnzhànxīnyáo

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西游记》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

dǎn I.

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II. dɑ疙疸。参见疙瘩gē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