亶 | dǎn I. | 实在,诚然,信然。II.dàn古同“但”,仅;只。西汉·贾谊《治安策》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 |
亶父 | dǎnfù | 亦作“亶甫”。 即古公亶父。 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为太王。《诗·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陈书·高祖纪上》:“是以殷嘉亶甫,继后稷之官;尧命羲和,纂重黎之位。”《封神演义 第十九回》想吾始祖亶父在尧为臣,官居司农之职,相传数十世,累代忠良。 黄齐生《沁园春·和亚子词》:“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 |
亶爰山 | dǎn/chányuánshān | 《山海经》记载的一个山名。《山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
亶洲 亶州 | dǎnzhōu | 岛名。《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
掸 | dǎn I. | ①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掸子。掸帚。掸甩子。②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掸得很干净。II.shàn①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②缅甸民族之一,大多数居住在掸邦。 |
撢 | dǎn | 同“掸” |
赕 | dǎn | ①中国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以财物赎罪称“赕”;一说所输货物称“赕”。②中国傣语称用物品奉献(佛):赕佛。 |
赕罚 | dǎnfá | 古代统治者向南方少数民族以赎罪的名义征敛财物,以洗去罪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清臣(瓜勒佳)遣人责其赕罚,北准布由此叛去,大侵掠。 |
赕物 | dǎnwù | 指南方少数民族向朝廷输纳的货物。《陈书·萧引传》:“引奉密旨南行,外託收督賧物。”《隋书·食货志》:“诸蛮陬俚洞,霑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其賧物,以裨国用。” |
黮 | dǎn/dàn I. | 云黑色:“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参见“黯黮”。II.shèn古通“葚”,桑果:“食我桑黮。” |
黮闇 | dǎn‘àn | 亦作"黮暗"。亦作"黮黯"。①黑暗;没有光。②蒙昧;湖涂。《庄子·齐物论》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③政治黑暗,社会腐败。 |
紞 | dǎn | ①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王后亲织玄紞。” 《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②缝在被端用以区别上下的丝带:“缁衾,赬里,无紞。”③敲;击。④击鼓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宋 苏轼《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