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單 | dān I. | ①不复杂:单纯。简单。单调(diào)。②独一:单独。单一。单词。③只,仅:做事单靠热情不够。④奇(jī)数的:单日。单号。⑤薄,弱:单薄。⑥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单裤。单衣。⑦覆盖用的布:被单。床单。⑧记载事物用的纸片:单据。传单。名单。⑨和尚称禅堂的坐床。⑩通“殚”,极尽也。《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II.shàn姓。III.chán單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
单兵孤城 | dānbīnggūchéng |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
单财 | dāncái | 耗尽资财。单,通“殫”。《墨子·辞过》:“单财劳力,毕归於无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於富者奢僭,贫者单财。”《南史·孔琳之传》:“至於寒庶,则人思自竭,虽復室如悬罄,莫不倾产单财。” |
单车 | dānchē | ①谓驾一辆车。形容轻车简从。唐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②称一辆车。③自行车的旧称。 |
单辞 | dāncí | 亦作“单词”。①指诉讼中无对质无证据的单方面言辞。书·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 孔颖达疏:“单辞,谓一人独言,未有与对之人。讼者多直己以屈彼,搆辞以诬人,单辞特难听,故言之也。”《后汉书·朱浮传》:“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 李贤注:“单辞,谓无证据也。” 清 周亮工《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锻炼之下,死者数辈,将以单词具狱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②谓极简短的言词。 宋 洪迈容斋四笔·贤者一言解疑谮:“贤者以单词片言,为人释谤解患。”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引》:“古今文人学士,单词片藻,品騭pǐn zhì尚繁。” 清 戴名世《己卯行书小题序》:“郡县有司及督学使者之所以试童子也,或为单辞隻字,偪窄崎嶇,法有所难施。” |
单打一 | dāndǎyī | 这种枪打的时候只能用手往枪膛里塞一颗子弹,打完了再用手把弹壳抠出来。谓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而不顾及其它方面。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这样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浩然《艳阳天》第七八章:“咱们更不能单打一了,要按着县委的话办:一边收麦子,一边跟他们斗。” |
单刀赴会 | dāndāofùhuì |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吴八公子见了,放下面皮,气忿忿的像关云长单刀赴会,一把交椅,朝外而坐,狠仆侍立于傍。” |
单刀直入 | dāndāozhírù |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单丁 | dāndīng | 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晋书·王敦传》:“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南齐书·武帝纪》:“凡单丁之身,及煢qióng独而秩养养孤者,竝/并蠲juān今年田租。”《宋史·食货志上五》:“州县生民之苦,无重於里正衙前。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苟免沟壑之患。” |
单寒 | dānhán | ①出身寒微。《花月痕第二十九回》天下不少名园,单寒卓荦的人既不得容膝之安,膏粱贵介又以此为呼卢博进之场。②衣单薄而身寒冷。③体质瘦弱。④孤单落寞。 |
单鹄寡凫 | dānhúguǎfú | 比喻失去配偶的人。《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参见“孤鸿寡鹄”。 |
单极 | dānjí | 穷尽;竭尽。单,通“殫”。后书·崔瑗 yuàn传:“瑗爱士,好宾客,盛脩肴膳,单极滋味。”后书·南匈奴传:“昔武帝单极天下,欲臣虏匈奴,未遇天时,事遂无成。” |
单见浅闻 | dānjiànqiǎnwén | 见识短浅。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
单孑独立 | dānjiédúlì | 单孑:单身一人。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
单尽 | dānjìn | 竭尽。单,通“殫”。刘向《说苑·文质》:“黔首匱竭,民力单尽,尚不自知。”《后汉书·翟酺传》:“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彫伤。”《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穷鸟困兽,皆知救死,况种类繁炽,不可单尽。 |
单率 | dānlǜ | 苟简gǒujiǎn苟且简略;草率简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南阳人)乃设一铜甌酒,数臠麞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汉书·鲍宣传》“行部乘传去法驾,驾一马”唐 颜师古注:“言其单率不依制也。” |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 dānqiāngdúmǎ dānqiāngpǐmǎ |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你在他们圈子里头,单枪独马,奋不顾身地连闯带挡,实在不容易!”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单枪匹马,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 |
单衾 | dānqīn | 薄被。唐 韦应物《冬夜诗》:“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宋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明 孙仁孺《东郭记·他日归》:“大王请看:一些些麻缕粗鞋,破茸茸旧布单衾欠。” |
单弱 | dānruò | ①身体瘦弱,不强壮;孤单势弱。语出《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②旧指出身寒微,家世贫穷。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诸道发兵或二三千人,势力单弱。"③犹薄弱。《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土包单弱,恐怕挡不住。" |
单身只手 | dānshēnzhīshǒu | 指独自一人。形容人单势孤。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剩俺单身只手,怎去恢复中原。” |
单使 | dānshǐ | ①单身出使。陈书·萧乾传:“乾单使临郡,素无士卒,力不能守,乃弃郡以避寳应。”②单身使者。《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蔡兴宗曰:“安都归顺,此诚非虚,正须单使尺书。”新唐书·裴行俭传:“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 |
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线 | dānsībùchénɡxiàn dúmùbùchénɡlín | 比喻人少势孤,办不成事。一根丝纺不成线。比喻单身,没有配偶。亦作“单丝不线,孤掌难鸣”。汉 崔定《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古乐府《紫骝马》解题引《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水浒传》四九:“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只报得他一个信。”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西游记》八一:“兄长说那里话!无我两个,真是单丝不线,掌孤难鸣。” |
单外 | dānwài | 孤露于外。《汉书·何并传》:“(何并)谓林卿曰:‘冢间单外,君宜以时归。’”颜师古注:“单外,言在郊郭之外而单露。”《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復,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李贤注:“单外,谓无守固。” |
单文孤证 | dānwéngūzhèng | 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鲁迅《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录寄贵刊,希为刊载,一以略助多闻,二以见单文孤证,是难以‘必定’一种史实而常有‘什么疑义’的。 |
单衣 | dānyī | 只有一层衣料的衣服。宋 周邦彦《六丑 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
单忧极瘁 | dānyōujícuì | 谓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殚”。清·曾国藩《陈岱云易安人墓志铭》:“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 |
殚 | dān | 竭尽:殚心。殚力。殚竭。殚精竭虑。祸极凶殚。殚见洽闻(指见闻广博)。虏伎殚于此矣。《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资治通鉴 随纪二》(隋文帝)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臣光曰:(唐)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已,亦以夸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初议作宫,命(丁)谓经度,谓欲殚国财用,规模宏大,近臣多言其不可。 |
殚财竭力 | dāncáijiélì | 殚、竭:尽。用尽所有的财力和人力。形容竭尽全力。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若殚财竭力,刻桷雕题,积四三年,模造化意。" |
殚财縻刍 | dāncáimíchú | 縻:消耗,通"靡",縻费(耗费;浪费)。刍,chú一只手正在拔(用来饲养牲畜的)草,割草、拔草;也指喂养牲畜的草。用尽财力,耗光刍草。《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四》(李彦和王黼)责办于民,无休息期,农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垦,殚财縻刍,力竭饿死,或自缢辕轭间。 |
殚残 | dāncán | 毁尽;灭绝。《庄子·胠箧》:“殫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宋 叶适《刘子怡墓志铭》:“而枏溪之人能团聚生活,不殫残於飢羸者,君力也。” |
殚诚毕虑 | dānchéngbìlǜ | 竭尽忠诚与思虑。《清史稿·后妃传·太祖高皇后》:“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
殚货 | dānhuò | 喻物力竭尽。《孙子兵法 作战篇》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
殚极 | dānjí | 犹穷尽。《后汉书·梁冀传》:“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殫极土木,互相夸竞。” 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直有括囊流略、包举艺文、徧该緗素、殫极丘坟之意。” |
殚见洽闻 | dānjiànqiàwén |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汉 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苏)颂博闻强识,详练典故,陛下左右,宜得殚见洽闻之士以备顾问。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礼记》殚见洽闻,非后儒所能及矣。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礼记》殚见洽闻,非后儒所能及矣。 |
殚尽 | dānjìn | 空竭。民财殚尽。《汉书 王莽传》殚尽旧业,为众倡始。《宋书·少帝纪》:“兴造千计,费用万端,帑藏空虚,人力殫尽。” 唐 裴铏《传奇·崔炜》:“不事家产,多尚豪侠,不数年,财业殫尽,多栖止佛舍。”《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元年》:“帑藏空竭,民财殫尽。” |
殚精毕力 殚精竭虑 殚精竭力 殚精竭诚 | dānjīngbìlì dānjīngjiélǜ dānjīngjiélì dānjīngjiéchéng | 殚、毕:尽。尽心竭力;虑:思虑。诚:诚心,真心。形容用尽心思。亦说殚心竭虑,毕精竭虑,殚思极虑等。竭尽全部精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彼亦将朝思夕计,毕精竭虑,自任而不辞矣。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相率研求,殚精毕力,以备干城之用。”《清史稿卷四八二 儒林传三 陈奂传》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清史稿·耆英传》二十六年,京察,以殚心竭虑坐镇海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爱以含蓄蕴酿存共忠厚,以酣畅淋漓阐其隐微……穷年累月,殚精竭诚,成书一帙,名曰《官场现形记》。” |
殚匮 | dānkuì | 空乏;竭尽。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元年七月》:"今日之弊,在於舟不习战,将不用命,财用殚匮,民食艰鲜。"元 姚燧《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殚匮民力者,中外所厌。" |
殚力 | dānlì | 竭尽全力。 明 张居正《答河漕王敬所书》:“淮扬水患之旨,盖欲激发吴公,使之殫力以从事也。”明 袁宏道《荆州修复北城碑记》:“是役也,檄修则某,监修则某,督修则某,皆殫力此城,例得并载。”《笑林广记 卖肉忌赊》三子默喻父意,乃诡词,以应曰:“吾父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既经殚力于生前,岂惜捐躯于死后? |
殚虑 | dānlǜ | 竭尽思虑。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有屈力殫虑,祇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宋史·李纲传论》:“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殫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於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 |
殚谋戮力 | dānmóulùlì | 竭尽智谋和精力。《诚意伯文集·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诚意伯刘基……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
殚屈 | dānqū | 极为短缺匮乏。《新唐书·郭子仪传》:“窃惟河南、河北、江淮大镇数万,小者数千,殚屈禀给,未始蒐择。”《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邵亢曰:“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矣。” |
殚述 | dānshù | 详尽叙述。多用于否定。《聊斋志异 狐谐》相笑而罢。狐之诙谐,不可殚述。 |
殚精毕力 殚精竭力 殚精极虑 殚思极虑 | dānjīngbìlì dānjīngjiélì dānjīngjílǜ dānsījílǜ |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尽心竭力。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训诰典谟,圣人岂殚精极虑作意而为之者哉。”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俾天下知功名之路,相率研求,殚精毕力,以备干城之用。 |
殚亡 | dānwáng | 罄尽。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方今寇聚於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殫亡。” |
殚微 | dānwēi | 衰竭孱弱。《汉书·诸侯王表》:“王莽知中外殫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姦心。” |
殚心 | dānxīn | 指竭尽心力。明 宋濂《吴公墓碣铭》凡所敷绎,皆五经奥义,不拘泥于笺记,而大旨自畅。晚尤殚心於《春秋》。《明史卷二十四 庄烈帝二》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三》方王二君,殚心搜拔,惟恐偶屈一士。得士四十二人。 |
殚智竭力 | dānzhìjiélì | 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邹韬奋《经历 前途》殚智竭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这是人人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 |
箪 | dān |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箪食壶浆(形容劳军)。箪食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箪豆见色 | dāndòujiànsè | 比喻计较小利。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梁启超《论自由》:“是何异箪豆见色,而曰我通功利派之哲学,饮博无赖。” |
箪瓢 | dānpiáo | 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 |
箪瓢屡空 | dānpiáolǚkōng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卷六》事例 争奈此人箪瓢屡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 |
箪食 | dānshí | ①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②指用饭菜犒劳军队。《三国志 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 |
箪食豆羹 | dānshídòugēng |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孟子·尽心上》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宋 苏轼《伊尹论》:“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积也。” |
箪食壶浆 | dānshí-hújiāng | 老百姓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孟子·梁惠王上》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滕文公下》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资治通鉴 周纪三》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百姓被祖宗德泽之深,日思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诚天启恢复之时,不可失之机会也。 |
箪食壶酒 | dānshìhújiǔ |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明 李东阳《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
箪食瓢饮 | dānsìpiáoyǐn | "食"有两音: sì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shí 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故此处"食"读为sì,词性与"饮"相对。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孟子·离娄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程颐言:且颜子(颜回),王佐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蠹也,而富于周公。 |
郸 | dān I. | 邯郸市,地名,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省周口市。II.duō 汉侯国名。 |
瘅 | dān/dàn | ①病;劳苦。《说文》瘅,痨病也。从疒,单声。字亦作“瘅”。 《尔雅》瘅,劳也。《周礼·泉府》故书货之瘅于民用者。②瘅疽(恶疮。俗名对口疽)③通“疸”。黄疸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