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 | dài | ①懒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勤怠。《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今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二》(唐明皇)末年怠于万机,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致天宝之乱。《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人心易怠,鲜克有终,当以为戒。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之怠即弗怠之)②轻慢,不尊敬:怠傲。怠慢。荀子《修身篇》: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金虽北去,安知不示弱以怠我师。 |
怠傲 | dàiào | ①亦作"怠慠"﹑"怠骜"。怠慢骄傲。《荀子儒效》:“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②亦作"怠敖"。怠惰遨游。《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参见“般乐怠敖”。 |
怠堕/怠惰 | dàiduò | ①懈怠,懒惰。《国语·鲁语下》:“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南夷之君,西楚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周书·苏绰传》:“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罪一劝百。”《元代白话碑集录·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仰本观李志玉等将前项葡萄园子务要在意看守,精懃起架,勿令分毫怠堕荒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徒以使人心习于小巧,安于怠惰。” ②松弛。《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红楼梦 第七二回》“这两日凤姐儿声色怠惰了些,不似往日一样。” |
怠惰因循 | dàiduòyīnxún | 怠惰:懈怠、懒惰。因循:拖延。形容懒散拖沓。唐·韩愈《答殷侍御书》:“愿尽其学,职事羁缠,未得继清,怠惰因循,不能自疆(强)。” |
怠忽 | dàihū | 怠惰玩忽。《尚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罔敢怠忽。孔传:怠惰忽略,必乱其政。《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夫战兢则彝伦叙,怠忽则奸宄作,岂况无君,能无乱乎?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心志怠忽,则虽已兴已治之馀,衰乱出焉,况欲求其兴且治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且上天立君,使治下民,若盘乐怠忽,欲以侥幸祈福,难矣! |
怠缓 | dàihuǎn | 松懈,松弛。《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绐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邵青)调民伐木为慢道,怠缓者杀而并筑之,一日之间,与城相平。《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开封府大尹奉得密旨,非比寻常访贼的事,怎敢时刻怠缓?” |
怠荒 | dàihuāng | 懒惰放荡。《封神演义 第七回》亲师保,远女侍,立纲持纪,毋事宴游,毋沉酗于酒,毋怠荒于色。 |
怠解 | dàijiě | 见“怠懈”。 |
怠倦 | dàijuàn | 懒惰疲塌。坚守岗位不敢怠倦。唐 韩愈《原道》为之政以率其怠倦… |
怠慢 | dàimàn | ①淡漠、不恭敬。怠惰放荡。《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尽忠益时者虽讎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汝等有功者赏,怠慢者斩!”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伪主高纬,放命燕、齐,怠慢典刑,俶扰天纪。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
怠弃 | dàiqì | 怠惰荒废。《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南陈陈叔宝)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翦骨肉,夷灭才良。 |
怠散 | dàisàn | 松懈散漫。《后汉书·儒林传序》:“自安帝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吏治之怠散久矣,参劾则无人可用,亦不可胜劾。” |
怠玩 | dàiwán | 指玩忽职守。《水浒传 第一○二回》你是个军健,如何怠玩,不来伺候?《明史·后妃传二·孝和王太后》忠贤党王体乾坐怠玩,论死。《明史 卷十五 孝宗》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清 蒋士铨《桂林霜·立祠》在下只好老实説,积弊由来同怠玩。 |
怠懈 | dàixiè | 懈怠,松懈;亦作“怠解”。《汉书·高帝纪上》:“张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汉书·王莽传下》:“二年正月,以州牧位三公,刺举怠解。”颜师古注:“解,读曰懈。”《南史·王华传》:“奴子怠懈,行不及我。”明·方孝孺《省躬殿铭》:“下察民情,上祇天戒,咸省诸躬,无时怠懈。” |
怠厌 | dàiyàn | 犹厌倦。《史记·孝武本纪》:“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覊縻弗絶,冀遇其真。”晋 葛洪《抱朴子·极言》:“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 |
怠疑 | dàiyí | 犹佁儗。不进貌。《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儻乎其怠疑。” 郭象 注:“无所趣也。”刘文补正引王念孙曰:“怠疑即佁儗。”又引林云铭注:“怠疑,不急趋赴也。” |
迨 | dài | ①等到,达到:“卒迨于祸”。《资治通鉴 晋纪五》迨其死亡流散,离逖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仇,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吏相约有犯徐(有功)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贵妃艳史演义 第十八章》:迨后一阵紧一阵,柳腰折损,莲步轻移,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六》迨夜,继以烛,曰:“(王)式在此,贼安能妨人痛饮!”丙申,饯(郑)德于远郊,复乐饮而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七》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于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御史中丞魏师逊,劾(史)才“受李光荐得改秩,迨今阴相交通,谋为国害…”《续资治通鉴 元纪四》台臣莫敢纠其非,迨事败,然后接踵随声,徒取讥笑。《明史卷二十四 庄烈帝二》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聊斋志异 聂小倩》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②趁:《孟子·公孙丑上》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迨吉(男女嫁娶及时)。“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趁着他们没有完全摆好架势时攻击他们) |
迨及 | dàijí | 达到。等到。晋 陆机《长歌行》:“迨及岁未暮,长歌承我闲。”南朝宋 刘铄《拟孟冬寒气至诗》:“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苟耳目所闻知,心力所迨及,少关政理,輒以陈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
绐 | dài | ①破旧的丝。《广雅》绐,缠也。丝绐则纾而紊绕。②缓慢;倦怠。③混乱。《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李)全笑曰:“史丞相劝我归,丁都统与我战,非相绐耶?”④疑惑。⑤古同“诒”,欺骗;欺诈。参见“诒yí”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徐氏绐之曰:“乞须晦日,设祭除服,然后听命。”《资治通鉴 晋纪七》(李)雄使武都朴泰绐罗尚,使袭郫城,云己为内应。《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六月,(戴)施帅壮士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资治通鉴 随纪六》李密曰:“弘化留守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绐众。”《资治通鉴 唐纪二》(李)密因执使者,斩之。庚子旦,密绐桃林县官曰:“奉诏暂还京师,家人请寄县舍。”《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绐言“邯郸将军至”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5篇》吴三桂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即派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军。 |
殆 | dài | ①危,失败;作使动词,表示“使危险”。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礼记·大学》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荀子《荣辱篇》: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人间世》迁令劝成殆事。《庄子·徐无鬼》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曰:“我从是殆矣!”晋 刘琨《劝进表》虚之一日,则尊位以殆;旷之浃辰,则万机以乱。参见“不殆”。②大概,几乎:伤亡殆尽。殆天授与。殆天所相。《懿行集》:不识父母恩,殆似生枯木。《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资治通鉴 秦纪二》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资治通鉴 卷八》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资治通鉴 汉纪六》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资治通鉴 汉纪九》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三国志 诸葛亮传》此(荆州)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后出师表》: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晋书·元帝纪》:“琅邪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晋书 王羲之传》自顷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资治通鉴 宋纪七》沛县民烧苞桥,夜于林中击鼓,魏以为宋兵大至,争渡苞水,溺死者殆半。《资治通鉴 梁纪九》今钱徒有五铢之名而无二铢之实,置之水上,殆欲不沈/沉。《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三》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玄宗李隆基)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聊斋志异 山魈》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③困乏;疲惫。《论语·为政篇》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庄子·养生主》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向注:“疲困之谓也。”《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郎君垦驰夜半,人畜想当俱殆。妾家不远,且请息驾,早旦而行,不晚也。”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莲教》:“又一夕,烧巨烛於堂上,戒恪守,勿以风灭。漏三下,师不至,儽然而殆,就牀暂寐。” 《聊斋志异 神女》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④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贾谊《新书·阶级》:“若夫束缚之,係絏之,输之司空,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宋·辛弃疾《美芹十论》(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⑤假借为“怠”。懒惰。《诗·商颂·玄鸟》受命不殆。《老子·二十五章》周行而不殆。 |
殆尽 | dàijìn | 几乎罄尽。宋 苏洵《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殆无孑遗 | dàiwújiéyí | 几乎没有一点剩余。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清·归庄《黄孝子传》至已丑为西兵所败,故境内残灭,殆无孑遗。 |
殆无虚日 | daiwuxuri | 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宋·周密《武林旧事·大礼》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五十回》自此,鲁或朝或聘,君臣如齐,殆无虚日。 |
诒 | dài I. | 欺骗。骨肉相诒。诒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王元长凶贼自詒。”《聊斋志异 崂山道士》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II. yí①传给:诒训。《说文》诒,一曰遗也。诒笑(贻笑。被人讥笑);诒后(传给后代);诒言(遗言);诒诮(诒讥。留下笑柄) ②有赠与,给与的意思。宋· 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阳》寄书向江山,诒我峰下石。 |
骀 | dài I. | ①使人舒畅(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春风骀荡。②放荡。II. tái劣马:驽骀(劣马,比喻庸才)。 |
骀背鹤发 | dàibèihèfā |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明·陈继儒《读书镜》第四卷:“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清·蒲松龄《泰松赋》:“恍四皓之伟步,骀背鹤发,龙翔凤翥。” |
骀荡 | dàidàng | ①放荡。《庄子 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②使人舒畅的(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春风骀荡。东汉 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以容阐缓。参见“春风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