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 mù | ①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②晚,将尽: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南唐 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宋 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聊斋志异 贾奉雉》郎候之已久,问:“何暮也?” |
暮霭 | mùǎi | 傍晚的云雾。宋·柳永《西霖铃 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暮楚朝秦 | mùchǔzhāoqín |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亦“朝秦暮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孙中山《第二次护法宣言》:“国中政党,言之可羞,暮楚朝秦,宗旨靡定。” |
暮春 | mùchūn |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晋 徐干《室思》:“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丙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唐 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暮爨朝舂 | mùcuànzhāochōng | 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金·元好问《后平湖曲》:“楼上墙头无一物,暮爨朝舂一生足。” |
暮翠朝红 | mùcuìcháohóng | 形容爱情不专一。清·徐瑶《太恨生传》:“余非登徒子,誓不效杂情奴态,暮翠朝红。” |
暮鼓晨钟 暮鼓朝钟 | mùgǔchénzhōng mùgǔzhāozhōng | 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亦“晨钟暮鼓”。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南北朝 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 |
暮虢朝虞 | mùguózhāoyú | 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金 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
暮景残光 | mùjǐngcánguāng | 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
暮景桑榆 | mùjǐngsāngyú |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三国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人都道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嵘气象。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 |
暮礼晨参 | mùlǐchéncān | 谓早晚礼佛参禅。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我每日家暮礼晨参。你道是暮礼晨参,怎如俺野眠浪宿。” |
暮暮朝朝 | mùmùzhāozhāo | 犹言日日夜夜。宋·李纲《访李道士》诗:“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郭沫若《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一》(赤壁江)汇集万二千峰的溪流,暮暮朝朝,带着哀怨的声音,被那狂暴的日本海潮吞吸而去。亦“朝朝暮暮”。 |
暮年 | mùnián | 人到老年。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晋书 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王传岳与宋德富微信:老骥本伏枥,倦鸟知归林。壮士心不已,暮年烈士情。 |
暮气 | mùqì | ①意指黄昏时的雾霭。②比喻不振作的精神状态和疲塌不求进取的作风。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大变之初,黔黎洒泣,绅士悲哀,痛愤相乘,犹有朝气;今兵骄饷诎,文恬武嬉,顿成暮气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暮气迟迈时,透露府远城深、事通理达。 |
暮气沉沉 | mùqìchénchén |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蒲韧《二千年间》九: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暮气沉沉的人。 |
暮禽 | mùqín | 日暮的归鸟。古代诗文常用以抒发怀旧思乡的情怀。唐 王维《归嵩山作诗》:“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 韩愈《枯树诗》:“寄託惟朝菌,依投絶暮禽。”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眉生侄诗》:“生偏耐冷怜秋菊,倦即知还愧暮禽。” |
暮秋 | mùqiū | 指秋末,农历九月。三国 魏曹植《迷迭香赋》:“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芝英。”《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南朝梁 江淹《别赋》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说唐》第三回:“这时正值暮秋天气,西风飒飒。”冯至《伍子胥》七:“时节正是暮秋,但原野里的花草,仍不减春日的妩媚。” |
暮去朝来 | mùqùzhāolái |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唐 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八》:“暮去朝来颜色改,四时天气总愁人。”明 郑若庸《玉玦记·祝寿》:“思省,花月一生,歌臺舞榭,犹忆少年驰骋。暮去朝来,真如覆尘难凭。” |
暮色 | mùsè | 黄昏时的天色。暮色笼罩了大地。宋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 序》: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毛泽东《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暮色苍茫 | mùsècāngmáng |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座间谈笑风声,不觉已是暮色苍茫。 |
暮四朝三 | mùsìzhāosān |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暮天 | mùtiān | ①傍晚的天空。唐 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诗》:“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唐 顾非熊《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诗》:“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②指傍晚的天气。宋 沉遘《五言次韵和景彝 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
暮想朝思 | mùxiǎngzhāosī |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明·周履靖《锦笺记·遥访》:“小生向与淑娘,既不得谐姻好,又不得尽别情,以故暮想朝思,顿忘山遥水远。” |
暮夜怀金 | mùyèhuáijīn | 比喻暗中行贿。《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
暮夜无知 | mùyèwúzhī | 黑夜无人知晓。《后汉书 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明·吕坤《呻吟语》第一卷:“‘暮夜无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 |
暮雨 | mùyǔ | 傍晚的雨。唐 韦应物有五律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唐 崔涂《孤雁二首》:“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宋 柳永《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 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许地山《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
暮雨朝云 | mùyǔzhāoyún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元·马致远《四块玉·巫山庙(暮雨迎)》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 |
暮云 | mùyún | 黄昏的云。宋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宋 房舜卿《忆秦娥》:“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宋 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暮云春树 | mùyúnchūnshù |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
暮钟 | mùzhōng | 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为晨钟暮鼓。参见“晨钟暮鼓”。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毣 | mù | 美好;毛湿。《扬子·方言》纯毣,好也。《郭璞曰》毣毣,小好貌。毣毣:思念的样子。《前汉·鲍宣传》愿赐数刻之闲,极竭毣毣之思。《注》师古曰:毣音沐,沐沐犹蒙蒙也。如淳曰:谨愿之貌。又风貌。《柳宗元·龙城录》台人旣辞去,舟回如飞,但觉风毣毣而过。又《玉篇》一曰毛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