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ǐn

①迅速,灵活:敏捷。敏感。敏锐。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灵敏。聪敏。神经过敏。《汉书 王莽传》孔子曰“敏则有功,”公之谓矣。孟子·梁惠王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②奋勉:敏求(勉力以求)。《论语·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参见“敏而好学”。

敏达

mǐndá

敏捷而通达。《汉书·京房传》:“淮阳王上亲弟,敏达好政,欲为国忠。”《后汉书 刘表传》章之以聪明,行之以敏达。宋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田臾传》:“然有口辨,作事敏达,析秋毫。特好游猎,驰逐狗马不少疲。”

敏对mǐnduì

谓应对敏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疎,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於礼未通。”

敏而好学

mǐn’érhàoxué

敏:敏捷、勤勉。好:喜好。《论语·公冶长 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给

mǐn’gěi

犹敏捷。《庄子·徐无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博捷矢。”成玄英疏:“敏给,犹速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安)禄山在上(玄宗李隆基)前,应对敏给,杂以诙谐,上尝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上悦。《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八》自馀诸路,亦望推择资任较高、练达民情、识治体、近中道之人,使忠厚安民而不失之宽弛,敏给应务而不失之浅薄。

敏慧

敏惠

mǐnhuì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高殷)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隋书 帝纪卷三炀帝杨广上》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旧唐书·王毛仲传》:“毛仲亦悟玄宗旨,待之甚谨,玄宗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王禕)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何其芳《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

敏济

mǐnjì

谓精明能干。宋 苏辙《西掖告词·侯利建京东漕井亮采河东漕》:"以尔亮采才力敏济,察举有方,卓然已试之效。庶几诸道之选,往祗厥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三》夫缄默苟简者弗惩,则端良敏济者亡以劝。

敏明

mǐnmíng

聪慧而明达。《史记 孝文本纪》十四年于今,历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宋 曾巩《许懋两浙运副制》:“尔详练敏明,宜服予采。”宋 范成大《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敏求

mǐnqiú

勉力以求。《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 明 王守仁传习录 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简略自传,也表示着他一生都在困学敏求当中过活。”

敏赡

mǐnshàn

①机灵多智。《梁书·臧盾传》:“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於拨繁,职事甚理。”②敏捷而丰富。精力敏赡。《资治通鉴·献帝建安二十二年》:“(曹)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曹)操爱之。”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侯元经,号夷门,台州才士也。词赋敏赡,屡困场屋。”

敏谐

mǐnxié

机灵诙谐。《聊斋志异 刘亮彩》公既长,身短,言词敏谐,绝类胡。

mǐn

①聪明敏捷:“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慜。”②古同“”:“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mǐn

①鳘鱼:海鱼名,即鮸鱼的通称。《正字通》鳘,与鮸同。鳕鱼的俗名。

mǐn

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