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 | mì I | ①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秘密。秘藏(cáng)。秘方。秘诀。秘计。秘史。神秘。奥秘。②保守秘密:秘而不宣。《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贼秘之,太子问起居不得见,恸于合下。《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犹秘凶事,众情疑骇。③珍贵罕见:秘本。秘籍。秘宝。秘府。④姓。II.bì秘鲁:国名,在南美洲。 |
秘而不露 | mìérbùlù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
秘而不露 秘而不宣 秘而不言 | mìérbùlù mìérbùxuān mìérbùyán | 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严守秘密,不肯吐露。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三国志·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晋书 武帝纪》会帝小差,有诏以汝南王亮辅政,又欲令朝士之有名望年少者数人佐之,杨骏秘而不宣。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
秘阁 | mìgé | ①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②指尚书省。③临书枕臂之具。也称臂搁。 |
秘箓 秘籙 | mìlù | 道教神秘的文书。唐 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诗:“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籙开。”《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王曾)复上疏曰:‘国家受殊祥,膺秘籙,就严城之北隅,启列真之秘宇。’”《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宋徽宗)复令吏民诣宫受神霄秘箓,朝士之嗜进者亦靡然从之。 |
秘书 | mìshū | ①职务名称之一。我国现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②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③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汉书 霍光传》(霍)山又坐写秘书,显为上书献城西第,八马千匹,以赎山罪。《晋书 武帝纪》自泰始以来,大事皆撰录秘书,写副。④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⑤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朝廷机要文书。⑥官名;职务名。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皆是。《颜氏家训·杂艺》唯有姚元标工於楷隶,留心小学,后生师之者众,泊于齐末,秘书缮写,贤於往日多矣。⑦官名;职务名。掌秘要文书之官,如三国魏之秘书令、秘书丞。 |
泌 | mì I. | 从生物体内产生出某种物质,流质由细孔渗透出来:分泌。泌尿。泌乳。II.bì泉流轻快的样子。 |
宓 | mì I. | “宓”是“密” 的初文,密行而宓废。本义是安静的密室。《说文》: “宓, 安也。 ” 均为屋室中设有长兵器 (守卫)的形状,犹如后代的作战室、白虎堂、机要室,用重兵把守。《说文》称: “密, 山如堂者。 ”意思是像堂屋样的山。不确。用现在的话说,应是机要密室重如山。II.参见 fú。 |
祕 | mì I. | 同“秘”。II.bì同“秘”。 |
祕祝 | mìzhù | 秦代司祈祝之官。初因之,至文帝时始废。《史记 孝文本纪》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
谧 | mì | 安宁,平静:谧谧(清静无声)。安谧。静谧。寂谧。下安上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将帅以边疆未谧为己忧。 |
谧宁 | mìníng | 安定,宁静。汉 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上下谧宁,八方和同。唐 孟郊《吊卢殷 诗之十》为君铿好辞,永传作谧宁。《清史稿·高宗纪四》函夏谧宁,寰宇式辟。 |
䤉 | mì | 《說文》㱃酒俱盡也。又《玉篇》𨡭,䤅也。或作𨢡。《博雅》䤉,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