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 | mì | ①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唐 白居易《长恨歌》:“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参见“寻寻觅觅”。唐 白居易《大林寺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宋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宋 卫元卿《谒金门词》:“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故巢无觅处。”②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
觅迹寻踪 | mìjìxúnzōng |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元 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夜》第一折:“却待要拄眼睁睛,觅迹寻踪,莫非他锦阵花营,不曾厮共,险教咱风月无功。” |
觅举 | mìjǔ | 谓古代士子请托以求举用。《新唐书·薛登传》:“方今举士,尤乖其本。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者,自求也,非彼知之义。” |
觅觅 | mìmì | 象声词。宋 杜绾《云林石谱·通远石》:“通远军即古渭州,水中有虫类鱼,鸣或作觅觅之声,土人见者,以梃刃或坚物击之,多化为石。” |
汨 | mì | ①汨罗江:水名,在中国湖南省。《史记·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 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②水声,浤浤汨汨。形容波浪声。③通,决汨九川。④乱,汨陈其五行。意为五行陈列皆乱。 |
沕 | mì I. | 隐没:“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II. wù沕穆:微妙,如:“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
蓂 | mì I. | 古代汉族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亦称“历荚”。据说,唐尧的时候,阶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开始长出一片荚来,到月半共长了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月小则留一荚,焦而不落。这一荚称为蓂。后世诗文家就用“蓂”字代替荚。II. míng蓂荚: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
塓 | mì | 涂抹(墙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 |
幂 | mì | ①覆盖东西的巾。②覆盖,遮盖。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聊斋志异 秀才驱怪》徐(远公)骤起,翻被幂怪头,按之狂喊。③数学上指一个数自乘若干次形式:幂次(方次)。乘幂(乘方)。 |
羃 | mì | ①古代遮蔽脸部的巾,如“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羃。”明 方孝孺《直内斋记》而又以礼为庋,以敬为羃,持之以兢兢之畏,守之以翼翼之恭,是以其中心浑全无所亏蚀。②古同“幂”,覆盖:“解紵衣以羃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