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mǐ。平息,停止,消除:除。弭消。谤(止息诽谤)。患。兵(平息战争)。妖弭庆集。干戈未弭。弭盗之术。弭祲为祥。西汉·贾谊《过秦论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汉书 王莽传》纳策尽忠,白诛故定陵侯淳于长,以弥乱发奸,登大司马,职在内辅。《后汉书袁绍传》绍知众情不同,不得已乃杀(耿)包以弭其迹。《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徵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孙)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资治通鉴 魏纪九》今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备设虑之时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左光禄大夫强平谏曰:“天降灾异,陛下当爱民事神,缓刑崇德以应之,乃可弭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于时内难未弭,外邻勍敌,王琳作梗于上流。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帝(赵光义)谕(赵)普曰:“卿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重自骄,但能谨赏罚,弭爱憎,军国何忧不治!”②安抚,安定:内父兄,外抚诸侯。③顺服:从。④弓末的弯曲处。⑤ 姓。

弭谤

mǐbàng

禁止非议。《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韦昭注:“弭,止也。” 唐 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虞卿 诗》:“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宋 欧阳修《论茶法奏状》:“不护前失,深思今害,黜其遂非之心,无袭弭谤之迹,除其前令,许人献説。”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兵


mǐbīng

平息战争,平息战乱,求和。弭兵息民。《周礼·春官·男巫》“春招弭,以除疾病”汉 郑玄注:“杜子春讀‘弭’如‘彌兵’之‘彌’。”宋 陆游《南唐书·元宗纪》:“及福州、湖南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及福州、湖南再丧师,(南唐主李璟)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明 钱嶪《悯黎咏》:“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溥仪《我的前半生》…用我的名义议召开世界各国弭兵会议,等等。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近来虽有人高唱弭兵,高唱非战,然而唱者自唱,争者自争。”

弭盗安民


mǐdàoānmín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是三说果行,则足以驭诸将矣,何难乎弭盗,何忧乎遏敌哉!元史·武宗纪一》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三十四回》象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弭耳


mǐ’ěr

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朱玫言于萧遘曰:吾辈报国之心极矣,战贼之力殚矣,安能垂头弭耳,受制于阉寺之手哉!

弭患


mǐhuàn

指消除祸患。如:“弭患止爭,功在地方。”《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瑞澂/澄以闻,诏嘉其弭患初萌,定乱俄顷,命就擒获诸人严鞫,并缉逃亡。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二》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

弭节


mǐjié

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洪兴祖补注:“弭,止也。”马茂元注:“弭节,犹言停车不进。”②少停,一会儿。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弭节奄忽,蹄足洒血。”李周翰注:“弭节,犹少时也,言鸟兽未及远飞走,少时之间,蹄足之上皆以洒血。”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迴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邇无不肃。”③制止战事。《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祖陈霸先)始佐下籓,奋英奇之略,弭节南海,职思静乱。

弭乱


mǐluàn

消除祸端,平息战乱。《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弭散


mǐsàn

顺服散去。《后汉书·冯绲传》:“后鲜卑寇边,以緄为辽东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太山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弭息


mǐxī

平息,止息。《后汉书·陈蕃传》:“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羣贼弭息矣。”《资治通鉴 晋纪四》此过尊门,冠盖车马,填塞街衢,此之翕习,既宜弭息。宋书·礼志一:“今戎事弭息,唯此为大。”王闿运《储玟躬传》:“湖南边苗蛮界五岭间,民气震动,以无衅得弭息之。”

①洗尸身:渳谓浴尸。“王崩,大肆,以秬鬯chàng渳。”秬鬯chàng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②饮。在湖北南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有用吸管喝东西或作小口样喝的意思


安抚,安定:平。

敉宁


mǐníng

抚定;安定。忻悦敉宁。宋 李纲《辞免知枢密院札子》:"内外人心,既以敉宁,臣当抗章自陈,请避贤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今两河虽未敉宁,犹一手臂之不伸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臣(宗泽)自到京,奉扬陛下仁风德意,街市人情物态,忻悦敉宁,同太平时景象。宋濂《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宁,公则出持节钺镇安藩方,入坐庙堂,弼宣政化。"清 昭梿《啸亭杂录·宋总兵》当是时,蜀中敉宁日久,文武恬熙。《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今寰宇敉宁,左藏有馀,持盈保泰,莫先足民。

敉平mǐpíng

平定;安定。清 曾国藩《复吴南屏书》:“辖境敉平,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清史稿·兵志八》:“今藏事敉平,仍抽拨营兵,移防江卡。”《花月痕第十一回》比及敉平,田舍为墟,藏书扫荡个干净,而且上下游仍为贼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