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 | mèi | ①谄,逢迎:媚外。媚世(迎合世俗)。媚眼。媚惑。媚态。谄媚。献媚。奴颜媚骨。甘言媚词。《论语·八佾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庄子·人间世》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资治通鉴 魏纪八》吴群臣共议上奏,推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媚峻者言曰:“万机宜在公族,若承嗣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量也。”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清 蒲松龄《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②美好,可爱:媚景。明媚。秀媚。妩媚。娇媚。南朝宋 鲍照《梅花落诗》:“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参见“百媚”。③喜爱:“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④动词,使秀美。南朝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
媚奥 | mèi’ào | 比喻阿附权贵。《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奥,内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执政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四月》:“尚虑进用之人,才可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将见分朋植党,互相倾摇。” |
媚道 | mèidào | ①指巫蛊邪术。《周礼·天官·内宰》“禁其奇衺” 郑玄注:“奇衺,若今媚道。”贾公彦疏:“媚道,谓道妖衺巫蛊以自衒。”《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陈皇后》:“后又挟妇人媚道……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餘人。”②谄媚之术。《宋史·吕蒙正传》:“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
媚曼 | mèimàn | 娇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织成》:“呼女出见,年十五六已来,媚曼风流,更无伦比。”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童去少时,二美人入。一细长,如弱柳;一身短,齿最稚;媚曼双绝。” |
媚好 | mèihǎo | 爱悦。美好;娇美。楚辞·大招“宜笑嘕只”王逸注:“嘕然而笑,尤媚好也。”焦赣《易林·井之艮》:“南山藺(兰)茝,使君媚好。”宋 苏辙《早睡诗》:“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宋 张耒《夏日杂感诗》:“娟娟簷前月,虽缺自媚好。”宋 辛弃疾《清平乐词之二》:“醉里蛮/吴音相媚好,白髮谁家翁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杜翁》:“杜别行,途中遇六七女郎,容色媚好。”花城1981年第1期:“这里距苏州城三公里,村落相望,鸡犬相闻,人烟稠密,吴音媚好。” |
媚世 | mèishì | ①求悦于当世。《孟子·尽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婢妾其性,媚世求显。” 前蜀 贯休《故林偶作》诗:“媚世非吾道,良图有白云。” 宋 朱彧《萍洲可谈 卷三》:“书传载弥子瑕、閎籍孺以色媚世。”②兰花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兰》:“《退居録》:‘兰,一名媚世。’” |
媚事 | mèishì | 谓以谄媚事人。《汉书·王莽传上》:“又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入侍。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袁)绍复与(袁)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董)卓,安可复信!…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资治通鉴 随纪四》初,云定兴、阎毗坐媚事太子(杨)勇,与妻子皆没官为奴婢。 |
媚俗 | mèisú | 迎合于世俗。明 高启《妫蜼子歌》:“不詰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秦牧《艺海拾贝·酷肖》:“齐白石就说过这样的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
媚眼 | mèiyǎn | 娇媚迷人的眼睛或眼神。唐 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
媚药 | mèiyào | 古时用以诱使异性迅速性就范或提高男女性欲的药物。亦即“春药”。多为无科学依据的欺世之术,但流传久远,内中也确有有助于性事者,且多见于药典、传志中。《聊斋志异 狐惩淫》生素不羁,好蓄媚药,不知何时,狐以药置粥中,妇食之,觉有脑麝气。 |
䉋 | mèi | 《广韵》笋冬生名。又竹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䉋,其兽多㸲牛、羬羊,鸟多赤鷩。《注》郭璞曰:今汉中郡出䉋竹,厚裏而长节,根深。笋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