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i

①称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妹妹。兄妹。弟妹(a.弟弟和妹妹的合称;b.俗称弟妇)。妹夫。②对比自己年纪小的同辈女性的称呼:表妹。师妹。世。③通“昧”。蔑弃。陈鼓应注引马其昶曰:《释名》:‘妹,昧也。’《易略例》明昧,《释文》:一作‘妹’。弃、昧二字同义。《荀子》注:‘昧,蔑也。’《庄子·天道》鼠壤有余蔬,而弃妹之者,不仁也。

妹丈mèizhàng

妹夫。《说岳全传 第五十三回》妹丈可同表妹进城,今晚成了花烛。


mèi

①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岂可以去明即昧,履危自安。昧无灯火。《晋书 惠帝传》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宋书 本纪武帝上》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聊斋志异 席方平》席念阴曹之昧暗尤甚于阳间,奈无路可达帝听。②昏,糊涂,不明白: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庶政多昧。素昧条教。昧于从政。《资治通鉴 汉纪九》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资治通鉴 晋纪十七》(石)弘安步就车,容色自若,谓群臣曰:“庸昧不堪纂承大统,夫复何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王岩叟言(曾)肇资望甚卑,因缘得窃馆职,素无吏能而擢领都司,殊昧史材而委修实录,凡八上章,皆不听。《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江南既平,当北定中原,毋狃于暂安而忘永逸,毋足于近功而昧远图。 《聊斋志异 莲香》是矣!闻母言,妾生时便能言,以为不祥,犬血饮之,遂昧宿因。③目不明,看不见:“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④隐藏,隐瞒:暧昧。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拾金不昧情不忍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⑤ 冒犯:冒昧(多作谦辞)。

昧旦

mèidàn

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晋书 文帝纪》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向晓昧旦,日未出时,下酿。”《资治通鉴 梁纪九》(侯)渊度其已至,遂帅骑夜进,昧旦,叩其城门。陈去病趵突泉诗:“暂来知未尽,昧旦去幽燕。”《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乙酉,汴水决浚仪县,坏连堤,泛民田。帝(赵光义)昧旦乘步辇出乾元门,宰相、枢密使迎谒于路。

昧旦晨兴

mèidànchénxīng

昧旦:破晓。指天不亮就起来。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晋书 简文帝纪》:“何尝不昧旦晨兴,夜分忘寝。”南朝梁江淹《恨赋》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心动念,昧旦晨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昧地瞒天

昧地谩天

mèidìmántiān

mèidìmántiān

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金 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明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昧己瞒心mèijǐmánxīn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况且骨肉之间,如此昧己瞒心,最伤元气。

昧利

mèilì

贪利。《汉书·匈奴传赞》:“至单于咸弃其爱子,昧利不顾。”颜师古注:“昧,贪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三年》:“南军得时,勿昧利以取后悔。”《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定州复欲昧利目前,不顾大计,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

昧昧

mèimèi

一指昏暗貌;二指昏乱、模糊不清;三指纯厚浑朴貌;四指无声无息;五指沉思貌;六指胡涂无知,常用作谦辞。《六韬文韬文师》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楚辞·九章·怀沙》:“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晋书·皇甫谧传》:“去显显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尘。”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方二人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康有为《序》:“黑夜无火,昧昧然操舵于烟雾中。”

昧然

mèirán

昏茫无知貌。《庄子·天道》昧然无不静者矣。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庄子·知北游》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唐 元稹《献事表》:“若臣稹者,禀性駑钝,昧然无识。”宋 王禹偁《答张扶书》:“茫然难得其句,昧然难见其义。”

昧色

mèisè

暮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跋履而上,昧色笼烟矣。”

昧爽

mèishuǎng

①拂晓;黎明。《史记 孝武本纪》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汉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孔子家语·五仪》:“昧爽夙兴,正其衣冠。”《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隋书 帝纪卷五恭帝杨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资治通鉴 唐纪十一》侍御史马周上疏:夫昧爽丕显,后世犹怠,陛下(李世民)少居民间,知民疾苦,尚复如此,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茅盾雨天杂写之三:“九时就寝,昧爽即兴。”《聊斋志异 娇娜》当晚,谈笑甚懽,即留共榻。昧爽,即有僮子炽炭于室。《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昧爽偶行,遇一少女,着红帔,容色娟好。参见“曶爽hūshuǎng”。②犹明暗。唐 谷神子《博异志·李全质》:“昧爽之交,(李全质)假寐於沂州城 横门东庭前。”《三国演义 第四六回》:“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

昧死


mèisǐ

冒死。犹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时臣下上书帝王习用此语,表示敬畏之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汉书 霍光传》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贾谊《新书·数宁》:“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汉 蔡邕《独断》:“承秦法,羣臣上书,皆言昧死。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汉书 王莽传》自施政教于其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臣昧死请。《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晋 刘琨《劝进表》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上尊号。唐 李商隐《韩碑》:“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昧死以闻


mèisǐyǐwén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史记·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宮。昧死以闻!”《汉书 霍光传》臣敞等昧死以闻。

昧心

mèixīn

违心,违背本意;欺心,违背良心(做坏事)。《西游记第八十回》他叫道:“师父啊,你放着活人的性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


mèi


①古同“昧”,微暗。②流血在面。参见“沬血”。③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淇县南。

沬血

mèixuè

以血洗脸。形容血流满面。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嚮争死敌者。”李善注:“孟康曰:‘沬音頮。’頮,古沬字,言流血在面如盥頮也。”


mèi

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②传说中的鬼怪;外貌讨人喜欢的鬼:鬼魅。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聊斋志异 长亭》笑曰:“弟子之来,为此老魅。”《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迷惑。《聊斋志异 伏狐》太史某,为狐所魅,病瘠。参见“鬼魅”


mèi

本意是指睡梦,睡着等。寐语。假(jiǎ)寐。梦寐以求。夙兴(xīng)夜寐(早起晚睡)。夜不能寐。《孟子·告子下》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魏晋 徐干《室思》:“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南唐 李煜《捣练子令》词:“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寐息

mèixī

睡眠,卧息。汉·蔡邕《让尚书乞在闲冗表》:“是以夙夜寤叹,寐息屏营,无颜以居,无心以寗。”《聊斋志异 成仙》越三日,乃曰:“乞少寐息,早送君行。”

mèi

衣袖,袖口:张袂(张开衣袖)。联袂(手拉着手,结伴)。分袂(离别)。连/联袂  亦作“连襟”解。兄弟连袂贵显。《论语·乡党篇》亵裘长,短右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暗云领命,走过街去,把薛婆衣袂一扯,道:“我家娘请你。”红楼梦 第74回》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聊斋志异 莲香》(桑)生最后至,女骤出捉袂,欲从与俱归。《聊斋志异 林四娘》(陈)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谈词风雅,大悦。

袂云汗雨

mèiyúnhànyǔ

形容行人之多。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士女麇至,几于袂云汗雨。”

mèi

形容忧思成病。《聊斋志异 梅女》年十六岁,无问名者。父母忧念成痗。

mèi I.

谜mí语。猜谜儿cāimèirII.参见m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