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 cūn | ①乡下聚居的处所:村子。村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村民。②粗野:村野。村俗。村话。村气。《水浒传第二一回》常言道:佳人有意村夫俏,红粉无心浪子村。南宋·刘过《同许从道登圜翠阁》诗:“结交有味贫何害?薄酒虽村饮亦豪。” |
村大无树 蓬嵩为林 | cūnwúdàshù pénghāowèilín | 蓬嵩:蓬草与嵩草。村里无大树,蓬嵩便被视为林木。谚语,意思是没有出众的人,平常人便很起眼、顶用。清-翟灏《通俗编》三O:“《晋书·陈颓传》:“解结问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笑曰:‘英伟大贤,多出山泽;河北土平地均,蓬嵩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按:今谚‘村大无树,蓬嵩为林’,当由此演。” |
村夫俗子 | cūnfūsúzǐ | 指粗野鄙俗的人。清 李渔《风筝误 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清·李渔《风筝误·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
村夫野老 | cūnfūyělǎo |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尝支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8回:“虽是村夫野老的打扮,眼光却深邃有力。” |
村酤 村沽 | cūn’gū | 村酒。唐 虚中《赠秀才诗》:“谁解伊人趣,村沽对鬱陶。”宋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诗》:“急炊大麰偿飢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宋 陆游《春晚杂兴诗之四》:“山茗封青箬,村酤坼赤泥。” |
村醪 | cūnláo | 村酒。醪,本指酒酿。引申为浊酒。《水浒传第九回》壁边瓦瓮,白泠泠满贮村醪;架上磁瓶,香喷喷新开社酝。 |
村卤 村鲁 | cūnlǔ | 粗鲁。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我父亲是赵太公,祖传七辈都是庄稼出身,一生村鲁,不尚斯文。”《西游记第七三回》道士怒道:“你这和尚,十分村卤!怎么把我锺子碎了?”《西游记第九四回》:“八戒沙僧亦俱近前。长老恐他村卤惊驾,便起身叫道:‘徒弟啊,陛下问你来因,你即奏上。’” |
村气 | cūnqì | 土气,粗俗。《笑林广记 吃橄榄》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 |
村强 | cūnqiáng | 粗野蛮横。《西游记第六八回》:“你这相貌稀奇,声音不对,是那里来的,这般村强?”《西游记第九八回》:“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
村疏 | cūnshū | 犹粗疏。《西游记第六八回》:“众官都嗔怪行者道:‘这和尚怎么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 |
村疃 | cūntuǎn | 村庄。亦可泛指乡村。唐 唐彦谦《夏日访友》诗:孤舟唤野渡,村疃入幽邃。高轩俯清流,一犬隔花吠。宋 洪迈《夷坚丁志·刘十九郎》经由数村疃,歷洪源、石村、何衝诸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且以江东、西、二广论之,村疃之间,人户凋疏,弥望皆黄茅、白苇、膏腴之田,耕犹不遍,岂有馀力可买官产!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 第三折》我这丹阳县中有个牛王庙儿,秋收之后,这一村疃人家轮流着祭赛这牛王社。”元 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 套曲》奴耕婢织足生涯,随分村疃人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復村疃。 |
村翁 | cūnwēng | 乡村老人。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元 张可久《沉醉东风·静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鱸。”清 郑燮《再到西村诗》:“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 |
村学 | cūnxué | 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引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石曼卿》:“若石曼卿《红梅诗》:‘认桃无緑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也。”《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这几年也只在晁保正庄上左近教些村学。”《儒林外史第二回目》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村野 | cūnyě | ①乡村田野。唐 刘禹锡《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兼简洛中亲故之什兼命同作诗》:“别墅洛城外,月明村野通。”唐 康骈《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纔经信宿,已及樊川村野。”②指乡村。宋 陶穀《清异录·女及第》:“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碗谢祠庙,村野指为女及第。”元 武臣《生金阁第三折》:“这村野去处,有什么整齐的,止不过瓦鉢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红楼梦第三九回》:“那刘老老虽是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③借指乡居之人。宋 王安石《谢孙龙图启》:“苟安村野之分,无意贤者之游。”④朴拙,朴质。老粗。唐 杜甫《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 卷一》:“允明作罪知録……论唐诗人,则尊太白为冠,而力斥子美,谓其以村野为苍古,椎鲁为雅,粗獷为豪雄。”清 张祥龄《半箧秋词 序录》:“尚丽密者,失於雕凿……反是者又復鄙俚。山谷之村野,屯田之脱放,则伤雅矣。”⑤粗暴鲁莽。《西游记第七回》:“如来笑道:‘……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
村野匹夫 | cūnyěpǐfū |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请不要与这个村野匹夫一般见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
村愚 | cūnyú | ①粗笨。《西游记第八七回》:“他四众顺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逊避。猪八戒村愚,把长嘴掬一掬,叫道:‘让路!让路!’”明 张居正《暮宿田家诗》:“攘袂再三起,向我夸耕桑。体貌虽村愚,言语多慨慷。”②旧时对乡下人的贬称。《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周庸祐暗想:这回局面不同,不如回乡择聘,多花几块钱,好夸耀村愚,显得自己的气象。” |
皴 | cūn |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皴裂。皴理(裂纹);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皴纹。《聊斋志异 云翠仙》初近我,熏熏作汗腥,肤垢欲倾塌,足手皴一寸厚,使人终夜恶。 |
皴裂 | cūnliè | 皮肤坼裂。《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朱自清一封信:“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 |
皴染 | cūnrǎn | 指中国画技法皴法和渲染。用此故典增一层皴染。《红楼梦第四二回》:“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孙人俊)以画驴得名,山水学巨然,画古树皴染得古人法则。” |
皴瘃 | cūnzhú | 皮肤开裂,生冻疮。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我迢迢远来,手皴瘃,足趾皆穿。” |
踆 | cūn | ①意为忽走忽停的样子。踆踆:忽走忽停的样子,如“大雀踆踆。”②踢。《公羊传·宣公六年》獒亦躇阶而从之(指赵盾),祁弥明逆而踆之(指獒)。③退:《文选·张衡·东京赋》千品万官,已事而踆。李善注引薛综曰:“已,止也。踆,退也。谓品秩官僚等,并止事而退还也。”④通“蹲”。《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
膥 | cūn | 方言,蛋,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