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 | chuí I. | ①敲打东西的器具;敲打。如“椎心泣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捶胸顿足。《聊斋志异 念秧》主人不听,椎门愈急。②敲打,用椎打击:椎鼓。椎杀。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汉书 王莽传》遂椎碎之,自裹以进休,(孔)休乃受。③愚钝,朴实:椎鲁。II.zhuī椎骨(大多指构成高等动物背部中央骨柱的不规则骨)。如“脊椎”。 |
椎肤剥体 | chuífūbōtǐ | 形容残酷搜刮。同“椎肤剥髓”。《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
椎髻 椎结 | chuíjì/zhuījì | 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也是我国古老的发式之一。魏学洢《核舟记》亦有关于"椎髻"的记载,曰:“居右者椎髻仰面。”《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广源州蛮俗椎髻左衽,善战斗,轻死好乱。 |
椎鲁 | chuílǔ | 愚钝,鲁钝。宋 苏轼 《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群聚而笑喧,奋臂而矜勇,固已移其椎鲁劳苦之习矣。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 自序》:“余受性椎鲁,不自揣量,妄欲用王氏校书之法治彝铭。” |
椎牛 槌牛 | chuíniú | 用椎击杀牛。《隋书·于仲文传》:“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唐李白《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按,近年发现的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有“打牛图”,画面上庖丁二人,一人拉牛,一人高举大槌猛打牛头,此为古代“槌牛”之物证。《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王翦休士洗沐,日椎牛设飨,亲与士卒同饮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六》(林)广至,阅兵合将,蒐人材勇怯,三分之,日夕肄习,间椎牛享犒,士心皆奋。 |
槌牛酾酒 | chuíniúshāijiǔ | 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宋史·列传第二十一》夫槌牛酾酒,丰犒而休养之,非欲以醉饱为德,所以增士气也。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 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郭)子兴知天下有变,元乃散家财,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是与孙德崖及俞某、鲁某、潘某等以众攻城。 |
椎牛飨士 | chuíniúxiǎngshì |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如今西凉平定,军中旧例,合该椎牛飨士,做出庆赏的筵席。 |
椎杀 | chuíshā | 击杀。《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资治通鉴 晋纪五》(晋惠帝时期,孙)虑逼太子以药,太子不肯服,虑以药杵椎杀之。 |
椎心 | chuíxīn | 捶击胸口。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韦苏州》:“惶怖无暇,縶维不安。仰天椎心,收血续泪。”参见“椎心泣血”。 |
椎心泣血 | chuíxīnqìxuè | 捶着胸脯,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像眼中要充血一样,形容极度悲痛。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心泣血,孰知所诉。” |
椎胸跌足 椎胸顿足 | chuíxiōngdiēzú chuíxiōngdùnzú | 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蚩蚩蚩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
槌 | chuí | ①敲打用的棒,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棒槌。鼓槌儿。②古同“捶”,敲打。汉《古诗 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③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
槌骨沥髓 捶骨沥髓 | chuígǔlìsuǐ | 槌:敲打;沥:往下滴。敲碎骨头,沥干骨髓。形容残酷的剥削。比喻对民众财产进行极端残酷的搜刮。该表述与"敲骨吸髓"构成完全同义关系。 |
槌凿 | chuízáo | 为用槌子凿子敲击穿通。宋·赵崇绚 《鸡肋·古人嗜好》:“唐陆鸿渐嗜茶,魏明帝好槌凿声。”《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听得间壁槌凿之声,从壁缝里张看,只见胡美与卢智高俱蹲在地下。胡美拿着一锭大银,卢智高将斧敲那锭边下来。 |
圌 | chuí I. | 圌山:山名,在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东。II.chuán一种类似囤的盛粮器具。 |
圌廪 | chuílǐn | 泛指粮仓。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稗粝旷於圌廪,薪爨废於庖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