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í

①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垂恩 《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②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垂名后世。《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后世云。《史记·太史公自序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诚不欲圣朝行诽谤之诛,以伤晏晏之化,杜塞忠直,垂讥无穷。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晋书·文帝纪》:“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③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垂及。垂捷。《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辽西太守甘陵赵苞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资治通鉴 魏纪四》(田)豫以吴使周贺等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 《资治通鉴 魏纪六》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深祸。《晋书 宣帝纪》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资治通鉴 晋纪十六》奈何舍垂立之功,设进退之计乎!

垂白

chuíbái

①白发下垂。谓年老。垂白之母。《汉书·杜业传》:“诚哀老姊垂白,随无状子出关。”颜师古注:“垂白者,言白髮下垂也。”《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沈)庆之至城下,(刘)诞登楼谓之曰:“沈公垂白之年,何苦来此!”宋 苏轼《求婚启》:“垂白南荒,尚念子孙之嫁娶。” 清 吴敏树《答李香州书》:“今乃欲復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羣少年争进於春宫,此何为哉!”②老年人。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之四》:“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当年緑髮新。”

垂毙

chuíbì

将死。清 袁枚《新齐谐·鬼入人腹》:“ 金氏 奄奄垂毙。”《红楼梦 第89回》: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

垂箔

chuíbó

犹垂帘。宋 邵博《卷二二》:"某公在章献明肃后垂箔日,密进《唐武氏七庙图》,后抵之地曰:'我不作负祖宗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太后又诏曰:'嗣君冲幼,强敌未宁,事尤急於防秋,理难安於垂箔。臣僚恳请,不可重违,宜复御朝,以安中外。'"参见"垂帘"。

垂察chuíchá

俯察,赐予审察。宋 曾巩《谢章学士书》:“敢献其情而以为进谢之资,惟明公之垂察焉。”《杨家将 第十回》背暗投明,古人所贵,愿明公垂察焉。

垂成

chuíchéng

事情将近成功。《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得旨:“凡事懈於垂成,忽於既定。勉之。”《笑林广记 老鳏》前面妻祖与妻父定亲,说得来垂成了,被一个天杀的用计矗退了。

垂察

chuíchá

俯察,赐予审察。唐 韩愈《上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宋 曾巩《谢章学士书》:“敢献其情而以为进谢之资,惟明公之垂察焉。”清 张謇《热河都统溥颋等会同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如尚不蒙圣明垂察,则负戾滋重,惟有恳恩立予罢斥,敬避贤路,免误国家。”

垂翅

chuíchì

垂翼。《东观记·冯异传》:“垂翅回谿,奋翼澠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 钱起《送员外侍御入朝诗》:“自怜江上鹤,垂翅羡飞鸣。”清 黄景仁《怀方仲介闽中诗》:“蹉跎各垂翅,霜雪渐盈头。”

垂垂

chuíchuí

渐渐。缓慢貌。③低垂貌。④下落貌。宋 曹组《蓦山溪 梅》:“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⑤延伸貌。⑥忧戚貌。

垂慈chuící

赐予慈恕,通常用于表达长辈、上级或地位较高者对他人施予的仁慈与宽恕。《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我虽蒙圣恩格外垂慈,给还家产,那两处食用自应归并一处,叫我一人那里支撑的住。

垂典

chuídiǎn

垂示典章。东汉 扬雄《解嘲》:“五帝垂,三王传礼,百世不易。”晋 刘琨《劝进表》: “中兴之兆,图谶垂典。”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孝经垂,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垂钓

chuídiào

钓鱼。唐 王维《青溪》:“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注: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唐 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垂饵

chuíěr

①犹垂钓。《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晋 潘岳《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垂饵出入,挺叉来往。”②钓钩上的食饵。《旧唐书·杨绾传》:“夫以蜗蚓之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

垂法

chuífǎ

垂示法则。商君书·壹言:“秉权而立,垂法而治。”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 宋 曾巩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使百工庶尹皆知尔之不私于法,罔敢不正,而政令之自上出者,罔不得宜,以称朕所以作则垂法、始今行后之意。”《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非所以则训示子孙,垂法将来者也。

垂范

chuífàn

垂示范例。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武帝)策封三王,文同训;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制誥严助,即云厌承明庐,盖宠才之恩也。”《资治通鉴 宋纪三》上谓其使者曰:“我戮力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夫议狱缓刑,皇王之所垂范,胜残去杀,仁人之所用心。唐 韩愈《奇卢仝诗》:“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陆渭南集》:“丁寧训诫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垂范百世

chuífànbǎishì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他的功绩可以垂范百世。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垂櫜

chuígāo

倒垂着空的弓箭袋。示无用武意。《左传·昭公元年》:“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许之。”杜预注:“垂櫜,示无弓。”陆德明释文:“櫜,弓衣也。” ②泛指垂着空袋子。谓身无长物。《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韦昭注:“垂,言空而来。櫜,囊也。”管子·小匡亦有此语,尹知章注:“垂櫜,言其空也。”

垂拱

chuígǒng

①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孔颖达疏:“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资治通鉴 汉纪四》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戈直注:“垂拱者,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太平天囯 周际玱《建天京于金陵论》:“由是肃体统,大一尊,一人垂拱於上,万民咸归於下。”②形容无事可做。《南史·梁吴平侯景传》:“领军管天下兵要,宋孝建 以来,制局用事,与领军分权,事以上皆得呈奏,领军垂拱而已。”茅盾《动摇九》:“现在这县城里又是平静得象死一般了。县党部委员们垂拱无事。”③形容不费力气。《战国策·齐策五》:“当是时,秦王垂拱受西河 之外……衝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已入於秦矣。”《晋书 武帝纪》扬清激浊,举善弹违,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迴,然后垂拱取之。”④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史记·黥布列传》:“夫王战於 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骚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四》(秃发)利鹿孤在位,垂拱而已,军国大事皆委于(秃发)檀。⑤谓两手重合而下垂,表示恭敬。《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孔颖达疏:“拱,沓手也。身俯则宜手沓而下垂也。”

垂拱而治

chuígǒngérzhì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垂拱仰成

chuígǒngyǎngchéng

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 比喻坐享其成。《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一》直史馆叶清臣上疏曰:“陛下临朝渊默,垂拱仰成,事无大小,有议皆可。”

垂光

chuíguāng

①谓光芒俯射。三国魏 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②指俯射的光芒。 明 刘基《春日行》:“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③比喻普施恩泽。《尉缭子·治本》:“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敍,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明 方孝孺《豫让论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垂虹

chuíhóng

①指垂虹桥;指垂虹桥上的垂虹亭。垂虹桥,位今苏州市吴江区。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宋·张元干词:“平生百绕垂虹路,看万顷,翻云去,山澹夕晖帆影度。”宋·姜夔《庆宫春》词序:“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宋·张元干《点绛唇》词:“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曾向垂虹卧。”宋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字汇补》:宛虹,龙也。即垂龙。宋 贺铸《六州歌头词》:“轰饮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垂棘

chuíjí

春秋晋地名,以产美玉著称。后借指美玉。《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杜预注:“垂棘出美玉,故以为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吕向注:“悬黎、垂棘,皆璧也。”北周 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虢亡垂棘返,齐平寳鼎归。”唐 元稹《出门行》:“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垂及

chuíjí

将至。宋 苏轼《决壅蔽策》苻坚以戎狄之种,至为霸王,兵强国富,垂及升平者,(王)猛之所为,固宜其然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太上皇帝(宋高宗)精择循良,留神惠养,垂及眇躬,其敢怠忽!鲁迅《坟·文化偏至论》纵大祸垂及矣,而幸免者非无人。

垂髻chuíjì

发髻下垂。古代儿童头发的样式。《花月痕第十回》里面走出一个垂髻丫鬟,保儿交代了。

垂鉴

垂监

chuíjiàn

chuíjiān

①留作鉴戒: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②犹言俯察。《晋书 孝武帝纪》顷者上天垂监,谴告屡彰,朕有惧焉,震惕于心。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叶尚书方蔼》:“伏惟垂鉴不宣。引蔼再顿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犹恐世界各邦,或昧於吾民睦邻之真旨,故将下列各条,披沥陈於各邦之前,我各邦尚垂鉴之。”

垂戒

垂诫

chuíjiè

①垂示警戒。唐 司空图《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周史可矣。”明 王鏊《震泽长语·经传》:“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於多若是。”《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巴蜀阻险,人好为乱,于是更开平道,毁剑阁之路,立铭垂诫焉。②留给后人的训戒。唐 韩愈 答张彻诗:“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鐫铭。”宋 王禹偁《官醖诗》:“彝酒书垂诫,羣饮圣所戮。”《明史·后妃传赞》:“易曰:‘闲有家,悔亡。’苟越其闲,悔将无及。圣人之垂戒远矣哉。”

垂矜

chuíjīn

赐予怜悯。晋 潘岳《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每垂矜舍。

垂绝

chuíjué

临终。接近危亡。明 沈德符《野获编·河漕·海运》:“至元顺帝时,漕河不通,始纳张士诚之降,赖其海道贡米,以活燕京垂绝之命。”《聊斋志异 霍女》女呻吟垂绝,不得已,投之,病若失。

垂老

chuílǎo

年将至老。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垂泪

chuílèi

哭泣而眼边垂挂泪水。伤心垂泪。黯然垂泪。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诗》:“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南唐 李煜《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垂怜


chuílián

①赐予怜悯。唐 韩愈《复上宰相书》:“情隘辞慼,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万望先生垂怜我异乡之人,怎生用贴药救得生命,决不忘恩!”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幸好上天垂怜他, 赵双环到省里开会去了。”②赐爱,见爱。清 李渔《蜃中楼·双订》:“小生柳毅拜揖,多谢二位小姐垂怜。”

垂帘


chuílián

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觊之传》:“觊之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指潜心致力,不预闻他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清·田兰芳《袁太学(袁可立孙)传》:“性高简,罕与人接。垂帘一室,杂陈鼎彝、书画。”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章献皇后崩,吕公以后遗令册杨太妃为皇太后,且复垂帘,士大夫多不悦。”指垂下的帘子。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岩前悬石甚巨,当洞门,若树屏,若垂帘。”


垂帘听政


chuíliántīngzhèng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意思是指皇后或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嵘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三国演义·第二回》:“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翌日,郭威帅百官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垂谅

chuíliàng

见谅;赐予谅解。明 张居正《答凌洋山辞餽助书》:“辱在心知,故直吐其愚,万惟垂谅。” 清 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 清 薛福《答友人论禁洋烟书》:“姑就来书之旨,一抒狂瞽之论,幸垂谅焉。” 

垂纶

chuílún

①垂钓。三国魏 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唐 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宋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謫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②传说吕尚(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③借指隐士。④指钓鱼的用具。

垂美

chuíměi

留传美名。《晋书·江逌传》:“唐虞流化於茅茨,夏禹垂美於卑室。”《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夫寝梦期贤,往诰垂美,物色求良,前书称盛。

垂悯chuímǐn赐予怜悯。《西游记第二回》:“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明 沉鲸《双珠记·真武灵应》:“况我夫妻危迫存亡之际,皇天岂不垂悯。”

垂名

chuímíng

谓留传声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方其鼓刀屠狗卖繒之时,岂自知附驥之尾,垂名廷,德流子孙哉?”唐 刘知几《史通·列传》:“寻附出之为义,攀列传以垂名。”明 归有光《沧浪亭记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清 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李杜诗垂名千古,至今无人不知;然当其时,则未也。”

垂名青史

chuímíngqīngshǐ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垂暮之年

chuímùzhīnián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对于一个进入垂暮之年的老者,我们大约可以对他进行某种评判。”

垂念chuíniàn

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刘备)书略曰:‘伏自将军垂念,令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八卷》倘垂念乡曲,录及细微,使保安得执鞭从事,树尺寸于幕府,足下丘山之恩,敢忘街结?

垂盼

chuípàn

①犹看重。《南史·王诞传》长人知下官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可少安其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李)全妻杨妙真使人行成于夏全曰:狐死兔悲,李氏灭,将军宁独存?愿将军垂盼!明 叶宪祖《鸾鎞记·合谮》怪乔才忒煞轻儇,特传言,辄作悭,不思领诺敢肆刁顽,如今悔却当初垂盼。②犹见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幸蒙垂盼,缘在三生。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他方才不住把眼睛瞧我,又先替我画画,分明是垂盼之意。

垂青

chuíqīng

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多蒙令爱垂青,已把终身相许。下官具有些须聘礼,求妈妈笑纳。”姚雪垠《李自成 第二卷第四三章:“今日来投闯王帐下,过蒙垂青,只恨才疏学浅,无以为报。”

垂绅

chuíshēn

大带下垂。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孔颖达疏:绅,大带也。身直则带倚,磐折则带垂。言臣下侍君必恭。后借指在朝为臣。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黄庭坚《留王郎》诗:母慈家人肥,女慧男垂绅。《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七》阁下(库库特穆尔)自度能垂绅搢笏,决此数事乎?清 冯景《题转庵上人小影 诗》:“朱轮华轂逊徒步,芒鞋藤杖高垂绅。

垂手而得

垂手可得

chuíshǒuérdé

chuíshǒukědé

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垂,垂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决非垂手可得,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那个姿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垂丝chuísī

①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指如丝的枝条下垂。亦可描述发丝。唐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垂丝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前蜀 李珣《渔歌子词》:“柳垂丝,花满树。”《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屏风后,忽有一个丫髻垂丝的女童,托着黄金盘、白玉盏,香茶喷暖气,异果散幽香。②白发下垂。唐 白居易《白鹭诗》:“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边双白鷺,无愁头上亦垂丝?”③指垂丝海棠。宋 张元干《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赋之词》:“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垂死挣扎

chuísǐzhēngzhá

垂:接近,快要。接近死亡时的最后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穆欣《南线巡回·滇南追歼战》:“蒋介石置于云南的第八军(李弥)、第二十六军(余程万)两军;不知悔悟;继续与人民为敌……进行垂死挣扎。”

垂堂

chuítang

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汉书·爰盎传》:“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颜师古注:“垂堂,谓坐堂外边,恐坠堕也。”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及第后隐居》:“时四郊多垒,颖以垂堂之诫,絶意禄位,隐於鹿门别墅。”清 李渔《玉搔头·情试》:“陛下这番出游,屈万乘之尊,冒垂堂之险,实为社稷存亡之繫。”参见“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垂涕

chuítì

落泪或流涕。指哭泣。《荀子·礼论》:“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意未輟也。”《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史记 屈原列传》: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官威仪!’”《后汉书 刘表传》是以周公垂涕以蔽管、蔡之狱,季友歔欷而行叔牙之诛。《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老头子天天从山里回来,不是垂涕抹泪,便是短叹长吁。”茅盾《子夜十八》:“往常那些使她醒来时悲叹,苦笑,而且垂涕的乱梦,现在又一齐回来,弄得她颠颠倒倒,如醉如迷。”

垂天

chuítiān

①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陆德明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三国魏 曹丕《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②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刘良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衡庐。”③比喻壮志凌云。唐 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唐 刘禹锡《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垂髫

chuítiáo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也特指未曾束发的少女。《聊斋志异 画壁》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聊斋志异 董生》女曰:“君不忆东邻之黄发女乎?屈指移居者,已十年矣。尔时我未笄,君垂髫也。”《聊斋志异 白莲教》寇出二垂髫女与战。女俱双刃,利如霜;骑大马,喷嘶甚怒。《聊斋志异 荷花三娘子》中一垂髫人,衣冰縠,绝代也。《聊斋志异 晚霞》次按燕子部:皆垂髫人,内一女郎,年十四五已来,振袖倾鬟,作散花舞。

垂统

chuítǒng

把基业留传下去。多指皇位的承袭。《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创业之初而政本不立,将以垂统后世,不亦难乎!” 明 刘若愚《酌中志 自序》:“(太祖)创交结近侍官员之律,禁扶同奏啟之条,立法垂统,亦严且密矣。”

垂头丧气

chuítóusàngqì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六老垂头丧气,只得回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四回:“岂知贾芸近日大门竟不得进去,绕到后头,要进园内找宝玉,不料园门锁着,只得垂头丧气的回来。”

垂头塞耳chuítóusāiěr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垂亡

chuíwáng

接近死亡。《晋书 符坚载纪上》臣(王猛)奉陛下神算,击垂亡之虏,若摧枯拉朽,何足虑也!

垂涎chuíxián

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十分羡慕,极想得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十卷》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明 冯梦龙 《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迁)见妻与二儿攒聚先啖,不觉垂涎。”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如今听了他的话,不禁动了垂涎之思,坐在那里半天不言语。

垂涎三尺

chuíxiánsānchǐ

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

垂涎欲滴

chuíxiányùdī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多形容嘴馋想吃。唐 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邹韬奋《经历 贫民窟里的报馆》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

垂象

chuíxiàng

显示征兆。古人迷信,把某些自然现象附会人事,认为是预示人间祸福吉凶的迹象。上天垂象就是自然示人的征象,是自然语。自然语是大自然在说话,它告诉我们一种征象,让我们见微知著。《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日食三始,垂象维昭。宜修人事,以儆天戒。臣工其举政事阙失以闻。

垂馨千祀

chuíxīnqiānsì

德泽流传后代久远。《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垂休

chuíxiū

显示祥瑞;降福。宋 司马光《乞开言路札子》:“公私两困,盗贼已繁,犹赖上帝垂休,岁不大飢。”《纪泰山铭》: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孝宗嗣守丕绪,志清中原,二十八年间,搜鉴英材,精厉听断,未尝一日少懈,用能保固大业,垂万世无疆之休。

垂训

chuíxùn

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刘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三国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晋书 武帝纪》迈德垂训,多历年载。《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虽忠厚之化未能及远,恭俭之风足以垂训。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清 陈炽《盛世危言 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垂杨

chuíyáng

①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南朝齐 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唐 万齐融《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唐 李商隐《无题诗》:“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唐 李商隐《隋宫诗》:“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宋 刘《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宋 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 朱淑真《蝶恋花 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清 沈德潜《过许州》:“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清 郑燮《渔家》:“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老残游记 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②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

垂衣裳

chuíyīshang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自上缒下。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韩康伯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王逸机赋:“帝轩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王充《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垂衣”、“垂裳”。南朝陈 徐陵《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唐 高适《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前蜀 杜光庭《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明 袁宏道《感事》:“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清 查慎行《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垂意

chuíyì

①注意;留意。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②关怀,关心;喜欢后汉书·和帝纪》:“孝章皇帝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今明公(张温)垂意于(董)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

垂阴

垂荫

chuíyīn

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亦指树木枝叶覆盖的阴影。张衡《西京赋》:“吐葩颺荣,布叶垂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疎,垂荫数畮。”《南齐书·刘祥传》:“故坠叶垂荫,明月为之隔辉;堂宇留光,兰灯有时不照。”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都堂南门道中,有古槐,垂阴至广。”宋 姜夔《念奴娇 词》:“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垂佑

chuíyòu

赐予保佑。《宋史·乐志十》:"皇灵垂佑,洪福弥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帝(宋高宗)谓大臣曰:“此事甚可喜,仰见上天垂祐之意。”《明史·聂豹传》:"寇虽有所掠,而我师斩获过当,实上玄垂佑,陛下威灵所致。"

垂裕

chuíyù

谓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尚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孔传:垂优足之道示后世。唐 白居易《中和节颂》德洽道丰,万邦来同。微臣作颂,垂裕无穷。宋 周煇《清波别志 卷上》诒谋垂裕,圣模宏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宋高宗)诏曰:“朕以不德,躬履艰难,荷天地祖宗垂裕之休,获安大位,三十有六年,忧勤万几,宵旰靡怠。”

垂裕后昆

chuíyùhòukūn

裕:富足。后昆:子孙,后代,后嗣。为后世子孙留下财富或功绩。《梁书 卷五十六 侯景传》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旧唐书·李绩传》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太祖、太宗创制定法,垂裕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