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 I.

①引申指“地方”。如:处处、处所。唐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②引申指“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如:办事处、筹备处。③又用作姓。II.参见chǔ

碰壁

chùchùpèngbì

比喻办事或求人随处受阻,事事不顺利。如:这物品他推销了一整天,仍是处处碰壁,销路不佳。

chù I.

禽兽,有时专指家养的禽兽:畜肥。畜力。畜疫。幼畜。牲畜。家畜。畜生。六兴旺。II.参见“xù”。

畜藏

chùcáng

积蓄储藏。《庄子·天下》:“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成玄英疏:“是以蕃滋生息,畜积藏储者,皆养民之法。”《史记·平準书》:“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 明 唐顺之《蔡母邹孺人墓志铭》:“君又倜儻,不事畜藏,囊篋屡空。”

畜畜

chùchù

恤爱勤劳貌。《庄子·徐无鬼》:“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陆德明释文引王叔之曰:“畜畜,卹爱勤劳之貌。”

畜君

chùjūn

谓匡正君主之失。《孟子·梁惠王下》:“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朱熹集注:“言晏子能畜止其君之欲,宜为君之所尤,然其心则何过哉?”《明史·王恕马文升等传赞》:“王恕砥礪风节,马文升练达政体,刘大夏篤棐自将,皆具经国之远猷,藴畜君之正志。”

畜菟

chùtú

家兔。菟,通“兔”。贾谊《治安策》:“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畜眼

chùyǎn

对自己眼睛的谦称。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chù I.

古同“畜”。按周礼天官兽医注疏:在山曰嘼,在家曰畜。则嘼畜二字,又微有别。II.古同“畜”。III.shòu古同“兽”

chù I.

①积聚:“镜湖众水。”《庄子·大宗师》滀乎进我色也。 ②郁结:《庄子·达生》“夫忿之气,散而不反。”③湍急:“水高陵。”II.xù仕:越南地名。

chù

牵动,肌肉抖动:抽缩。动。西汉·贾谊《治安策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搐鼻chùbí

抽动鼻孔。《笑林广记 想船家》别妻登舟,船家被初出太阳搐鼻,连打数嚏。②中医外治有搐鼻法,用少许药物细末吹入鼻内,促使打喷嚏,以达开窍目的。

搐风chùfēng

惊风。小儿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手脚痉挛。《红楼梦第八四回》賈母便問:“巧姐兒到底怎麽樣?”鳳姐兒道:“只怕是搐風的來頭。”

chù

①降职或罢免;考试落选;去除。罢。废。贬退。斥。免。逐。陟。《庄子·大宗师》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资治通鉴 汉纪七》张苍从此自动黜退。《聊斋志异 白于玉》既而秋闱被黜,使人谓太史:“富贵所固有,不可知者迟早耳。请待我三年,不成而后嫁。”于是刻志益苦。②《玉篇》退也,贬也,下也,去也,放绝也,减也。《庄子·徐无鬼》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

黜恶

chùè

贬斥邪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唐 陆贽《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彰善黜恶,期於必行,凡百君子,各宜自逸。”

黜废

chùfèi

废黜,贬退。《晋书 谢安传》及(谢)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南史·萧正德传》:“既累试无能,从是黜废,转增愤恨,乃阴养死士,常思国衅。”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训兵》:“然自此兵益以广,议者以动众为疑,而简练之纲遂疏,黜废之法益恕矣。”明 袁宏道《与朱司理书》:“拚一黜废,何求不得?”

黜降

chùjiàng

斥退;降级。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官司格沮,并重行黜降,不以赦原。《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四》今后可依已降指挥,三省具名闻奏,当议黜降。《元典章新集·吏部·职官》巡捕不严,盗贼滋盛者,依例黜降。《红楼梦 第五五回》或有升迁,或有黜降,或有婚丧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

黜落

chùluò

旧指科场除名落第,落榜。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新唐书·选举志下》:“大率十人竞一官,馀多委积不可遣,有司患之,谋为黜落之计,以僻书隐学为判目,无复求人之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京西转运使胡则言:“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鄢陵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明 王琼《双溪杂记》:“寻外补麟凤阳府知府,后竟黜落。”《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主人曰:“秀才以阴欲易妻,故被冥司黜落,岂妖梦不足以践?”

黜免

chùmiǎn

罢免,免除,革除(官职)。《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

黜屏

chùpíng

废除;摈弃。《隋书·高祖纪下》:“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

黜辱

chùrǔ

贬斥受辱;贬斥侮辱。后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臣乏素能,或所不任,况在忧年,必取黜辱。”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不可触犯人家的宗教,只有异教徒是不妨黜辱的。”

黜退

chùtuì

贬黜;斥退。后书·孔融传:“前者黜退,懽欣受之。” 《资治通鉴 魏纪四》(陈)矫曰:“此自臣积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唐 吴兢《贞观政要·忠义》:“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於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高东谿》:“宋高东谿先生登,上渊圣皇帝五书,集中尚存其四,大旨其主於任用君子黜退小人。”

黜衣缩食

chùyīsuōshí

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明 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黜远

chùyuǎn

斥逐,疏远。黜远邪佞。《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汉书·哀帝纪》:“敦任仁人,黜远残贼,期於安民。”唐 柳宗元《守道论》:“则又劝之以爵禄庆赏之美,惩之以黜远鞭扑梏拲斩杀之惨。”《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皆以为陛下(宋理宗)黜远善士,厌恶直言,去者遂以此而得名,朝廷乃因此而获谤,亦何便于此?

黜陟

chùzhì

黜:降职或罢免;陟:登高,上升,提拔。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黜陟有序。《尚书·周官》:“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后汉书·韦义传》:“(韦义)数上书顺帝,陈宜依古,考功黜陟,徵集名儒,大定其制。”《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一》大司马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晋书·武帝纪》:“诸令史前后,但简遣疎劣,而无有劝进,非黜陟之谓也。”“其敕刺史二千石纠其秽浊,举其公清,有司议其黜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加之黜陟无法,贪惰者无刑罚之惧,清修者无旌赏之劝。《资治通鉴 唐纪十》上(李世民)欲分遣大臣为诸道黜陟大使,未得其人;李靖荐魏徵。《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六》(肃宗李亨)制停采访使,改黜陟使为观察使。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公政府官皆听政长黜陟。”

黜陟幽明

chùzhìyōumíng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幽明:善恶;贤愚。《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

黜逐chùzhú贬谪驱逐。黜逐功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反覆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恐添嗔怒,必加黜逐。
chù I.病痛的样子。《类篇》敊㪬zhuó,痛至貌。II.shōu同“收”。收获。《集韵》舒救切,音狩。获也。亦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