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 I.

①居住:穴居野处。《周文 敬姜论劳逸》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②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处身其中答,即接受的意思。《论语·里仁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6篇》《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③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④决定,决断:处理。《庄子·山木》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⑤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⑥止,去,隐退:处暑。《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礼记·射义》处者处。注:“犹留也。”《国语·楚语》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注:“止也。《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三国魏·曹植《浮萍篇》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II.chù①地方:处处。处所。②点,部分:长(cháng)处。好处。③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处变不惊

chǔbiànbùjīng

指人在面对变乱时,能镇定自若,不惊慌,能泰然处之。虽然局势风雨飘摇,我们仍应处变不惊。刘绍棠《村妇 卷一》:“汉根的金童跟阿斗不大相同,黑更半夜,生死关头,竟满脸憨笑,咿呀哼哈,自言自语,一声也不啼哭,整个儿是一副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

处法chǔfǎ安排;处理。《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 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氏道:‘妾身患难之中,若是师父有什么处法,妾身敢不依随?’”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副浄):田漕臺是老相师的乡亲,被他羞辱,所关不小。(浄):正是,等他来时,自有处法。”

处分

chǔfèn

①处理;处置。②调度;指挥。③吩咐。④决定。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⑤指决策,措施。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⑥改革。⑦谓举事。⑧处罚;惩罚。

处高临深

chǔgāolínshēn

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作为高官自然有处高临深之感。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处馆chǔguǎn在私塾中教书。《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子文虽是满腹文章,却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处画

chǔhuà

计议;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輒拒塞,未与处画。”宋 欧阳修 《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六十四》帝(宋英宗)劳问之曰:卿(陆诜)岭外处画,无不当者,鄜延最当边境,故选用卿。今将何先?”明 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你部里亦要差的当人员,侦探边事虏情,从实奏报,以俟朝廷处画。”

处静息迹

chǔjìngxījì

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处军相敌chǔjūnxiàngdí

处军”指的是如何部署和安置军队,而“相敌”则是指观察和判断敌情。xiàng表示察看,判断,如“面”。《孙子兵法 行军》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处囊

chǔnáng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常以“处囊”比喻一个人的才智得到机会便显露出来。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緼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清 赵执信《萤火》:“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用“囊萤”典故,意思是即使光芒微弱,在有大的作为。参见“囊萤”)

处女chǔnǚ

①指待在家中的妇女。②特指未出嫁、未曾有过性行为的女子。《镜花缘第十六回》凡有能文处女,俱准赴试,以文之优劣,定以等第…③比喻初次的、未经开发的。

处实chǔshí

①犹务实。语本老子:“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②犹言名副其实。唐 温庭筠《寓怀诗》:“衔知有贞爵,处实非厚颜。”③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参见“养生处实”。

处士

chǔshì

①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汉书 司马迁传》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 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后汉书 董卓列传》以处士荀爽为司空。《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唐 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八》是月,赐果州草泽何群号安逸处士,益州草泽章誉号冲退处士,以转运使言其有行义也。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②人们喜欢将处女处男合称处士。

处世

chǔshì

①生活在人世间。引申指参与政治或社交活动。《晋书 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处守

chǔshǒu

①古代主管都城守卫的官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侯济自泮,会于夷仪,伐齐,以报朝歌之役。齐人以庄公説,使隰鉏请成……赂晋侯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注:“处守,守国者。”②犹留守。古时国君离开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赵岐注:“季任为之居守其国也。”

处堂燕鹊

chǔtángyànquè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

处物

chǔwù

①审识事物。《国语·鲁语上》:“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 ②对待人和事物。《庄子·知北游》:“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子如性滑稽,不治检裁……素无鯁正,不能平心处物。”

处心

chùxīn

犹居心、存心。宋 王安石《谢执政启》上同一德,而以宽裕处心;旁烛万情,而以平均待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金主(完颜永济)谓宰臣曰:“人有才堪任事而处心不正者,终不足贵。”明 文徵明《朱秋厓像赞》虽齐政或过乎严,而处心一出於正。

处心积虑

chǔxīnjīlǜ

心里计划思考已久(多含贬义)。《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四十六回》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处业

chǔyè

谓使人安居并有谋生之业。《汉书·沟洫志》:“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汉书 王莽传》“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颜师古注:“处业,谓安处之,使得其居业。”《资治通鉴·平帝元始四年》:“问良愿降意,对曰:‘……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

处约

chǔyuē

①生活在穷困之中。《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朱熹集注:“约,穷困也。”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处约不戚,闻宠不欣。”南朝梁 沉约《怀旧诗·伤胡谐之》:“处约志不渝,接广情无忤。”②根据约定。《韩非子·八奸》:“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陈奇猷《集释》:“循约而行谓之处约……谓循其约言事,事成可进爵益禄,以此劝大臣廷吏之心,使干犯其主。”

处斩

chǔzhǎn

。《五代史平话 周史 卷上》乞将刘铢押赴市曹处斩,枭首于市。《西游记 第十一回》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征处斩。《清史稿卷十五 高宗本纪六》戊戍,袁凤鸣处斩。参见“论斩“。

处之绰然

chǔzhīchuòrán

处于险促的境地而显得宽绰坦然。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处之泰然

chǔzhītàirán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朱熹《牧斋记》:“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乎其言者。”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处治chǔzhì

①处方治病。《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囚病必先刺郡,求职司与医对供诊验,远县家人省视,然后处治。”胡三省注:“处治,谓处方治病也。” ②安排;处理。清·钱彩《说岳全传 第二回》那岳员外在房中,见儿子啼哭不止,没法处治,安人埋怨不绝。《红楼梦第三二回》:“却是如何处治,方能免此丑祸?” ③处罚;惩治。《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臣等从前畏威吞声,今冒死奏闻,伏愿重加处治。” 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车力特穆尔:‘是,那么殿下,请你处治我的诳报军情之罪。’”

处子

chǔzǐ

其是指未成年的人,旧时把未出嫁的女性称做处子,没发生性交行为女子,与童子对。《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聊斋志异 莲香》 既而罗襦衿解,俨然处子。《聊斋志异 画壁》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 《聊斋志异 林四娘》妾年二十,犹处子也,狂将不堪。《聊斋志异 神女》(米)生年八十,女貌犹如处子。参见“静如处子”。

chǔ

①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②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聊斋志异 三生》方趑趄间,鬼力楚之,痛甚而蹶。《聊斋志异 贾奉雉》贾笑曰:“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榎楚,不能复忆之也。”参见“篣楚”。③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④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⑤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⑥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⑦姓。

楚材晋用

chǔcáijìnyòng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灯谜:湖北木材运到山西用。

楚楚

chǔchǔ

①鲜明;整洁:衣冠楚楚。②(姿态)娇柔;纤弱;秀美:楚楚可怜。楚楚动人。门前垂柳,楚楚可人。《聊斋志异 双灯》魏(运旺)细瞻女郎,楚楚若仙,心甚悦之。

楚楚动人

chǔchǔdòngrén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有卖鱼阿土者,见一女从屋中出,年二十许,楚楚动人。

楚楚可怜

chǔchǔkělián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之用耳。”清·许豫《白门新柳记·补礼·喜龄》偶抱恙,抱闲泄子诊视,虽云鬓蓬松,而意态幽闲,大有楚楚可怜之致。

楚毒

chǔdú

①指酷刑。《后汉书·蔡邕传》:“臣一入牢狱,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復闻?”《资治通鉴 魏岐州刺史赵王谧,之子也,为政暴虐。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旧唐书·韦嗣立传》:“杨豫之后,刑狱渐兴……恣行楚毒,人不胜痛,便乞自诬,公卿士庶,连颈受戮。”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继而施强夺诬告之事,加以楚毒,甚且迫以自尽,强行鬻卖。”②谓残酷。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上》:“时魏郡霍諝舅宋光,为人所诬引刊定詔书,繫洛阳狱,考讯楚毒。”③痛苦。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死。”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

楚妃

chǔfēi

①楚国的王妃。所指因文而异。唐 李白《望夫石诗》:“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王琦注:“楚子灭息,以息嬀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勿能死,其又奚言?’”此指楚文王夫人息妫。文选·陆机《吴趋行》:“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謳。四座并清听,听我歌吴趋。”李善注:“楚妃,樊姬。”此指楚庄王妃樊妃。②楚妃叹的省称。文选·嵇康《琴赋》:“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问簉乏,亦有可观者焉。”李周翰注:“王昭、楚妃、千里别鹤,三者曲名也。”唐 李颀《琴歌》:“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楚歌四面

chǔgēsìmiàn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清 陈维崧《河传 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楚宫

chǔgōng

①古宫殿名。春秋卫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营建。②古宫殿名。春秋鲁襄公营建。因仿楚国样式,故称。③古楚国的宫殿。宋 晏几道《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楚王之宫,指代玉箫的居处。参见“玉箫”。)

楚弓楚得

chǔgōngchǔdé

chǔchǔgōng

指楚国人失去弓,又被楚国人捡得。比喻自己虽有得失,而受益者却是自家人,好处并未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楚弓楚得”。明·苏复之《金印记·金叙典卖》:“喜楚得楚弓,免被旁人笑。”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尽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颜非偶然”

楚关chǔguān

楚国关塞。泛指楚境。南朝宋 鲍照《凌烟楼铭》序:“东临吴甸,西眺楚关。奔江永写,鳞岭相葺。”唐 孟浩然《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诗》:“兄弟游吴国,庭闈恋楚关。”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十》:“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始应还。”《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

楚馆秦楼

楚棺秦楼

chǔguǎnqínlóu

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指歌舞妓院场所.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那柳七官人,真个是朝朝楚馆,夜夜秦楼。清·墨浪子《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小小自十五而至二十,这四五年,楚馆秦楼之福,俱已享尽。

楚江

chǔjiāng

楚境内的江河。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唐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宋 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 楚江沉魄。”清 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楚江同宋玉,君今吴市访梁鸿。”

楚角

chǔjiǎo

指悲凉的角声。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前蜀 韦庄《章台夜思诗》:“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臺。”

楚界汉河

chǔjièhànhé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楚拷

chǔkǎo

拷打。亦作拷楚。《法苑珠林 卷九二》:“我是汝夫,为取婆六十钱,枉及合家浪受楚拷。”《聊斋志异 元少先生》屡求之,乃导至一处,闻拷楚声。自门隙目注之,见一王者坐殿上,阶下剑树刀山,皆冥中事。

楚客

chǔkè

①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唐 李白《愁阳春赋》:“明妃玉塞,楚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唐 李商隐《九日诗》:“不学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蘺。”宋 贺铸《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漳滨卧,渔父何知楚客才。”②泛指客居他乡的人。唐 岑参《送人归江宁诗》:“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唐 顾兆熊《送友人归阳诗》:“罇前别楚客,云水思縈回。”宋 柳永《卜算子词》:“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③在楚地的异乡人。唐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指贾谊)唐 刘长卿有七律《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唐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

楚掠

chǔlüě

拷打。《三国志·魏志·满宠传》"彧融闻考掠彪 "南朝宋 裴松之注:"臣松之以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佑,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新唐书·徐有功传》:"於是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掩搦护送,楚掠凝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蒲江县捕劫盗不得,而官司反系平民数十人,楚掠诬服,又合其辞若无疑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媪得鸦头,横施楚掠。"《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父兄共絷之,楚掠惨棘,几于绝气。

楚佩

chǔpèi

《楚辞》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约而捐玦遗佩于江边的描写,后因用“楚佩”作为咏深切之情谊的典故。宋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楚丘

chǔqiū

楚地的山丘。唐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②古地名。春秋戎州己氏之邑。《春秋·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杨伯峻注:“楚丘当为戎州己氏之邑,地界曹国与宋国之间。据一统志,楚丘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杜注以为卫地,误。”③古地名。春秋卫地。《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於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后用为迁移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南閭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复姓。④战国齐有楚丘先生。

楚囚

chǔqiú

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楚囚对泣。《资治通鉴 晋纪九》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楚囚对泣

chǔqiúduìqì

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晋书·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清·陈康祺《郎潜记闻》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宋.汪元量《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楚人钳

chǔrénqián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楚元王刘交敬重穆生,常设醴以待;及其子戊即位,忘记设醴。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於市。”后因以“楚人钳”比喻杀身之祸。 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亦省作“楚钳”。 宋 陆游《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诗:“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楚钳。”

楚辱

chǔrǔ

①苦痛与耻辱。《后汉书·王允传》:“(张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传下狱。会赦,还復刺史。旬日閒,復以它罪被捕。司徒杨赐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李贤注:“楚,苦痛。” ②鞭打侮辱。《聊斋志异 画皮》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楚山

chǔshān

①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吴州,秣马陵楚山。”李善注:“韩子曰:‘楚和氏得璞玉於楚山之中。’”②山名。即商山。在陕西省商县境。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③泛指楚地之山。唐 张说《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唐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宋 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明 高启《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燕月冷,望里楚山微。”

楚水

chǔshuǐ

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丹水》:“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於四皓庙东,又东逕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横弧於楚水之蛟,飞鏃於吴亭之虎。”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 刘长卿《明月湾寻贺九不遇诗》:“楚水日夜緑,傍江春草滋。”宋 苏轼《忆江南寄纯如诗之一》:“楚水别来十载,蜀山望断千重。”元 赵善庆《寨儿令·泊潭州曲》:“暮靄西收,楚水东流,烟草替人愁。”明 王恭《春雁》:“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楚挞

chǔtà


杖打。《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其令畿内严加课督,惰业者申以楚挞,力田者具以名闻。《资治通鉴 魏纪九》每见(王)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小有乖违,辄加其罪。自公卿以下,皆被楚挞。《资治通鉴 陈纪七》自公卿以下,常被楚挞。唐 白行简李娃传:“月餘,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

楚天

chǔtiān

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唐 柳宗元《溪居》:“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五代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宋·柳永《西霖铃 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曾觌《水龙吟》:“楚天千里无云,露华洗出秋容净。”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楚天云雨

chǔtiānyúnyǔ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清·纳兰常安《眼儿媚·秋闺》词:楚天云雨都成幻,遗恨到如今。

楚痛

chǔtòng

①谓残酷。《史记·文帝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②指酷刑。唐 薛用弱《集异记·宫山僧》:“邑吏遂以东廊僧誑妄,执为杀人之盗,榜掠薰灼,楚痛备施。”③疼痛;痛苦。《北史·夏侯道迁传》:“(夏侯夬)不胜楚痛,大叫。”宋 洪迈《夷坚支志丁·赵三翁》:“世人但知灼艾,而不知点穴,又不审虚实,楚痛耗损气力。”季新《红楼梦 新评》:“盖身既事人,不输以爱情,则为不妇;输以爱情,又非所愿:此其抑鬱楚痛,诚有倍於死者。”

楚乡

chǔxiāng

楚地。唐 戴叔伦《夜发袁江寄李颍川刘侍御诗》:“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唐 温庭筠《南湖诗》:“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宋 苏轼《竹枝歌》:“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宋 黄孝迈《湘春夜月》:“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楚岫chǔxiù

①楚地山峦。②指巫山。泛指男女欢会处。《水浒传第四回》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楚腰

chǔyāo

①《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唐 杨炎《赠元载歌妓诗》:“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 李商隐《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明 唐寅《好姐姐·春景套曲》:“如今瘦添楚腰,闷懨懨离情懊恼。”②借指细腰女子。唐 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明 袁宏道《竹枝 词》:“陌上相逢尽楚腰,凉州一曲写吴綃。”

楚腰纤细

chǔyāoxiānxì

楚腰:称妇人的细腰。形容美人的细腰,曲线玲珑。《战国策·楚策》:“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子约食,凭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怀诗》:“楚腰纤细掌中轻。”唐·杜牧《遣怀诗》:“楚腰纤细掌中轻。”

楚云

chǔyún

①楚天之云。长江中游一带云。《晋书·天文志中》:“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唐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②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唐 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元 乔吉《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楚云鬆,鬭巧眉儿翠黛浓。”明 贾仲名《萧淑兰 第一折》:“髩軃楚云鬆,嬾对粧奩。”

楚子

chǔzǐ

①指春秋时楚王。因楚君始封为子爵,故称。《左传·昭公四年》:“楚子问於子产曰:‘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 《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故魏絳讽君於后羿,楚子训民於‘在勤’。” ②指楚人; 楚地。《汉书·高帝纪上》:“羽(项羽)使卒三万人从王, 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楚子,犹言楚人也。” 唐 皎然《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 诗》:“淮上春草歇,楚子秋风生。” ③对人的贬称。《南史·陈伯之传》:“(伯之)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邻里稻熟,輒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曰:‘楚子莫动!’”余嘉锡《释伧楚》:“盖南朝以三吴为京畿,故自春秋时故吴 地以外,皆谓之楚。及其用以称人,则又有贵贱之分。凡士大夫之有田舍气者,但笑其语音之‘楚’而已。至于閭里小人,田夫牧竖,少年轻剽勇悍者,皆谓之‘楚子’,乃甚贱之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