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o

①等,辈,侪。(你们)。吾曹/我曹(我们)《汉书 霍光传》女曹不务奉大将军余业,今大夫给事中,他人一间,女能复自救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司马光言:自非大开言路,使畎亩之民皆得上封事,则此曹疾苦,何由有万分之一得达于天听哉!②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恭、显及许、史子弟、侍中、诸曹皆侧目于望之等。③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④ 姓。

曹柯之盟

cáozhīméng

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国打了败仗,请求割让土地并缔结合约。齐桓公答应了,定在柯(齐国境内)这个地方举办受降仪式。就在两国国君准备签约的时候,曹沫拔出匕首,将齐桓公劫持,要求齐国退还以前侵占的鲁国国土。齐桓公受制于人,只能答应。于是曹沫释放了齐桓公。此时,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则认为国君的信用是最重要的,因此劝服齐桓公遵守诺言。事实证明,管仲的决策是正确的。诸侯闻之,皆信齐而附焉,而桓公于是始霸。《汉书 苏武传》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

曹刘

cáoliú

①曹操、刘备的并称。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②曹植、刘桢的并称。

曹侣

cáolǚ

伙伴,同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王有酤肆,肆中多红梅,设宴招其曹侣。

曹耦/

cáo’ǒu

同“曹偶”。《汉书·英布传》:“驪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为羣盗。” 颜师古注:“曹,辈也。” 明 文徵明《上守溪先生书》:“亦时时窃为古文词,一时曹耦莫不非笑之。”侪辈;同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曹偶四人。” 司马贞索隐:“曹偶犹等辈也。”

曹丘

cáoqiū

复姓汉有曹丘生,曾到处宣扬季布“千金一诺”的优点,使他享有盛名。后因以曹丘或曹丘生作为荐引、称扬或介绍者的代称。如《聊斋志异·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

曹社之谋

cáoshèzhīmóu

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曹社,曹国人的社庙。《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强,许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曹属

cáoshǔ

佐治的官吏。前蜀杜光庭大傅相公修黑符醮祠:“勑九宫贵神,命三官曹属,解消厄运,和释寃仇。”《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言于(曹)操曰。《聊斋志异 公孙夏》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震慑曹属。

曹掾

cáoyuàn

分曹治事的属吏,胥吏。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属吏分曹治事,有仓曹掾(主管仓谷事)、坐西曹掾等。魏、蜀有置。掾: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掾属、掾佐。《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于是置理曹掾属。《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月,甲申,置诸路曹掾官。

cáo

①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较大的盛东西的器具:槽子。水槽。酒槽。槽坊。②特指用来盛饲料喂牲畜的器具:马槽。猪食槽。槽头。③槽状的:槽钢。槽铁。槽牙。④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物体的凹下部分:河槽。在石头上凿个儿。

槽枥

cáolì

亦作“槽歷”。养马之所。唐 颜师古注:“伏歷谓伏槽歷而秣之也。”唐 韩愈杂说四·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宋 陆游《醉歌》:“战马死槽櫪,公卿守和约。《资治通鉴 卷四十二》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

槽头

cáotóu

指给牲畜喂饲料的地方。《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团圆》:“东西幕下,遣儿郎惯甲披衣;南北槽头,催战马盘韁坠蹬。”元·无名氏《儿女团圆 第二折》:“你分娩呵,若得一个小廝儿,就槽头上选那风也似的快马,着小的每到城中来报我。”《解人颐》:“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槽头买马看母子”:谚语,指要买马驹,先看母马咋样,借指要知闺女的为人,先看生养管教她的娘亲是什么样的人。指猪颈部的肉。《本草纲目·兽一·豕》:“项肉,俗名槽头,肉肥脆,能动风。”

cáo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四》东土遭孙恩之乱,因以饥馑,漕运不继。漕粮。漕河。漕渠。漕船。《资治通鉴 汉纪十》穿渭为渠,下至河,漕关东粟径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先是江南饥,(赵匡胤)诏谕江南国主(李煜),借船漕湖南米麦以赈之。辛亥,国主遣使修贡谢恩。《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司马)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丁亥,命凿金口,导卢沟水以漕西山木石。宋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漕臣

cáochén

管理漕运的官员。宋 侯延庆《退斋笔录》:“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宋史·选举志二》:“(绍定)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饬漕臣严选考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宋徽宗)诏:“诸路选漕臣一员,提举本路神霄宫。”《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四》诸路漕臣坐上供钱物不足,贬秩者二十二人。

漕计

cáojì

指漕运总量。撙节漕计。宋 叶适《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赣州科罚,罢龙南、安远折变,减兴国、淮衣绢,南安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岁损数万,而漕计犹增于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至是禁旅与诸道之师皆至,(叶)梦得被命,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故诸将得悉力以战,由是朝廷益嘉之。

漕粮

cáoliáng

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

漕米

cáomǐ

漕运米粮。《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希范遣张少敌以舟兵趋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宋史·仁宗纪二》景佑元年春正月甲子,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一》(元成宗大德)二年冬,十月,甲寅朔,增海漕米为七十万石。

漕渠

cáoqú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史记·河渠书:“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李)重福赴漕渠溺死。《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以杨村至浮鸡泊漕渠回远,改从孙家务。

漕试

cáoshì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佑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其游士出学年久,不能赴乡举者,与赴浙漕试,令行考校,仍取待补以示优恤。

漕司

cáosī

亦称“漕运司”。转运司掌财赋与转运。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元年,淮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科举之制,州郡解,额狭而举子多;漕司解,其数颇宽。

漕挽

cáowǎn

指水运和陆运。《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唐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时国家兵役屡兴,漕挽已绝。"《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金商险远,少出师则不足制敌,多漕挽不继。"胡三省注:"水运曰漕,陆运曰挽。"

漕运cáoyùn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官场现形记 第四回》漕,就是水运,由水运的粮食为漕运。

漕舟

cáozhōu

运漕粮的船。《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先是盐铁判官王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永德请沿汴置辅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宋 沉遘《漕舟》诗:“漕舟上太仓,一鐘且千金。”清 魏源《筹漕篇上》:“今清口齟齬,漕舟不能入黄,则盍仿建仓之意,截留滞粟于淮扬 ?”

cáo

(声音)杂乱:嘈杂。 字从口从曹。“曹”意为“饲料”。“口”与“曹”联合起来表示“(牲口)吃饲料(发出的咀嚼声)”。

嘈嘈

cáocáo

众声喧杂的样子。形容声音的粗重。又嘈嘈切切错杂乱。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

cáocáoqiēqiē

①象声词。形容重浊与轻细的乐器声错杂喧响。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②象声词。形容杂乱的声音。叶圣陶《线下·马铃瓜》:“嘈嘈切切之声愈趋微淡,而书吏点名与廪生唱保的声音却愈见得响亮清楚起来。”

嘈聒cáoguā

吵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八回》探春因为家务冗杂,且不时赵姨娘与贾环嘈聒,甚不方便

嘈杂cáozá

①声音杂乱;喧闹。《花月痕第八回》先是在旅店住了一日,嘈杂不堪。②中医学病症名。俗称“心嘈”。症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得食暂止,或兼嗳气、痞闷、吞酸等,多见于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病等。

𥕢

cáo

采矿的坑道。清•唐烱等《續雲南通志稿•食貨志礦務》引《礦廠圖略》:“穴山而入謂之𥕢,亦謂之硐,淺者以丈計,深者以里計。”清•林則徐《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採摺》:“夏秋𥕢硐多水,宣濫洩倍難,往往停歇。”

cáo

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向腹面弯曲。居粪土中,吃农作物的根和茎。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孟子·滕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螬行

cáoxíng

如蛴螬之用背滚行。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移时,见足傍有小洞口;心窃喜,以背着石,螬行而入。” 何垠 注:“螬,蛴螬也。《本草》:‘大如足大指,以背滚行。’”

cáo

书面语,一种木船。本义:以舟船运送粮草。艚子cáozi:载货的木船,有货舱,舵前有住人的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