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傢什;家庭,科學家

jiā I.

①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②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③作动词,居住,安家;搬家:“可以家焉”。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蜀书 先主传》坐酎金失侯,因家焉。《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悦其山水,遂家焉。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唐 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④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⑤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⑥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⑦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家。作家。科学家。⑧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⑨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⑩姓。II.jia①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②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III.jie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家败人亡

jiābàirénwáng

家庭败落,家人死亡。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你既来投托蒋太太,你在蒋府里静坐罢了,你却遥地里去串人家,致得人家败人亡。”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把人家弄的家败人亡,父南子北,夫离妻散,还来上什么纸儿?

家常饭

家常便饭

jiāchángfàn

jiāchángbiànfàn

①家中的日常简便饭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四》:“范文正公云:‘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喫。’”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元 杨朝英《水仙子·自况曲》:“客到家常饭,僧来穀雨茶。”清 袁枚《新齐谐·徐先生》:“宿松石赞臣家,饶於财,兄弟数人,资各数万。宿俗富饶之家,每日必设家常饭置外厅堂,不拘束客,皆就食焉,号曰燕坐。”老舍《茶馆第二幕》:“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作家常饭,都会!”②比喻极为平常的、习见或熟悉的事物。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三》:“五经烂熟家常饭,莫似而翁啜九流。”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洋鬼害人可不轻:“横抢竖夺还不算,杀人放火家常饭。”

家长里短

jiāchánglǐduǎn

里:是指汉至唐时期,城市内实行的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里坊制。借指邻居。指家庭和邻居们的日常生活琐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便是禇大娘子,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里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家臣

jiāchén

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论语·颜渊篇》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指家臣)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颜师古注:“家臣,若今诸公国官及府佐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八回》:“家臣从旁窃视,已非一日;今日效其所为,乃天理报施之常,不足怪也。”

家丑不可外扬

jiāchǒubùkěwàiyáng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意思是家庭内部发生的问题需要自己或内部解决,给外人说了会遭到算计或耻笑。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化城鉴如何是各尚家风,’曰:‘不欲说。‘曰:‘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扬。’”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家丑不可外扬,倘若传互外边,被人耻笑,事已至此,且再作区处。

家慈

jiācí

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与“家严”相对。清 胡寿颐《小螺庵病榻忆语跋》:“女史亡矣! 张姥犹时为予述往时携女史钗钿求家慈修饰,家慈恒乐为之劳。” 《聊斋志异 黄九郎》家慈在外祖家,常多病,故数省之。

家大口阔jiādàkǒukuò

形容底子比较薄、人口比较多的家庭。他排行老二,父母是普通农民,当时家大口阔,生活异常困难。虽然父母都有工作,但由于家大口阔,那段日子里,在唐本忠院士儿时的记忆中,能吃顿饱饭几乎是一种奢望。

家大业大

jiādàyèdà

家:家庭;业:产业。人口众多,家业庞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可是对那些真正家大业大、有钱有势的富豪大户没有多少办法。”

家道从容

jiādàocōngróng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剪灯余话·秋千会记》:“又教蒙古生数人,复有月俸,家道从容。”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常说有个旧仆金荣,乃是信义的人,现居镇江吕城,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

家道小康

jiādàoxiǎokāng

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他算得是家道小康了。

家道中落

jiādàozhōngluò

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儿女英雄传 序》晚年诸子不孝肖,家道中落,先时遗物斥卖略尽。

家丁jiādīng

受大地主和官僚雇佣、供差遣或当保卫的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家丁四十人。《笑林广记 利水学台》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吓之曰:“学台来了。”娃娃立刻撒尿。

家法jiāfǎ

①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至唐代家法已基本消亡。治家的礼法。②指学术、文艺流派的风格、传统。③泛指传统的习性。④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笑林广记 应急》主人性急,仆有犯过,连呼家法不至,咆噪愈甚。

家翻宅乱

jiāfānzháiluàn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家范

jiāfàn

治家的规范、法度、风教。司马光有两部书:一部是《资治通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必读;另一部就是《家范》。《聊斋志异 青凤》女乃喜曰:“妾少孤,依叔成立。昔虽获罪,乃家范应尔。”

家国

jiāguó

家与国。亦指国家。《逸周书·皇门》:“是人斯乃谗贼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国。”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后,顷公恐惧,不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寧。”《魏书·司马昱传》:“超父愔为会稽太守,超假还东,昱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於此。’”《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一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老师以家国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闻。”明 夏完淳《即事三首》:“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家国虽殊道自均,须知主僕即君臣。”清 秋瑾《满江红·感怀词》:“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由雪?”陈毅《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诗》:“百年家国恨,禹城日倾頽。”

家国情怀

jiāguóqínghuái

家:人生开始的地方。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国:人生理想的源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情怀: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

家怀jiāhuái

谓不见外,不客套。《西游记第十八回》这个小长老,倒也家怀。”行者道:“你若肯留我住得半年,还家怀哩。”

家火/傢火jiāhuǒ

①家内日常生活所用的火。②器具。《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就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③指家中生活开支,伙食费用。也指开销伙食等生活费用。

家鸡野鹜

jiājīyěwù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明·李贽《诗画》:“庾翼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家鸡野雉

jiājīyézhì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家鸡野雉的差别是避免不了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家给

jiājǐ

家家生活富足。《汉书·昭帝纪》:“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颜师古注:“给,足也,家家自给足,是为家给也。”《汉书 王莽传》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南朝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旧唐书·代宗纪》:“虽属此人和,近於家给,而边穀未实,戎备犹虚。”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方天下太平,家给食足,有桃实则餽贫人,故曰:‘高秋总餽贫人实。’”

家给民足

jiājǐmínzú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南齐书·刘悛传》:“府库已实,国用有储,乃量奉禄,薄赋税,则家给民足。”

家给人足

jiājǐrénzú

家家富足,人人饱暖。《晋书 武帝纪》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

家计

jiājì

义为家庭生计,即经济状况,家产。《晋书·甘卓传》吾家计急,不得不尔。唐 岑参《赠酒泉韩太守》诗: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亦清贫。②家产,家财。《朱子全书 卷三》如人一家中,合有许多家计,也须常点认过。若不如此,被外人蓦然捉将去也不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通、泰盐场在焉,莫若先取为家计,且使朝廷失盐利。③安排筹划。《朱子语类 卷一○三》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须如此做家计。

家祭

jiājì

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南宋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家户户

jiājiāhùhù

每家每户。·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家见户说

jiājiànhùshuō

每家每户都知道。《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家居

jiājū

①家庭装修、家具、电器等一系列和居室有关的。②指辞去官职或无职业,在家里闲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许)国奉祠家居,欲倾贾涉而代之,数言李全必反。

家君

jiājūn

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唐 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聊斋志异 阿霞》家君宦游西疆,明日将从母去,容即乘间禀命,而相从以终焉。③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家累千金

jiālěiqiānjīn

谓家中极富财产。《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时商人赵掇、丁妃、邹瓫等皆家累千金,车服之盛,拟则王侯。世说新语·语言“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唐 马总《大唐奇事·王守一》:“柳信者,世居洛阳,家累千金。”《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北直顺天府香河县有个倪太守,双名守谦,字益之,家累千金,肥田美宅。”参见“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家累千金

坐不垂堂

jiālěiqiānjīnzuòbùchuítáng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家令

jiālìng

犹家规。官名。代皇家的属官,主管家事,诸侯国亦设此职。后世仅有太子家令。《史记 高祖本纪》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家闾

jiālǘ

谓家族及邻里。晋 干宝《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于胸怀,故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

家门

jiāmén

家庭住所的大门。家族。家门不幸。《晋书 谢安传》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③门第。辱没家门。④借指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适还家门。⑤又各各还家门。⑥戏曲中指剧中人物的家世或类型,昆曲中也指角色行当。自报家门。

家贫亲老

jiāpínqīnlǎo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四卷:“遭值不幸,家贫亲老,今儿有此远役,父母无依,如何放心得下!”

家贫如洗

jiāpínrúxǐ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不生幼习儒业,颇读诗书,争夸家贫如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母怜其幼,秀哀涕欲死,遂典资治任,俾老仆佐之行,半年始还。殡后,家贫如洗。

家破人亡

jiāpòrénwáng

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问:‘学人未拟归乡时如何?’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家人

jiārén

①家中的人;一家人。《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②平民;平民之家。旧时对仆人的称呼。④指部属。⑤指妇女。⑥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离上巽。内容是论治家之道。

家人父子

jiārénfùzǐ

指一般家庭中的父子。《史记·高祖本纪》:“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②犹言一家人。唐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苏绍叟)又赋雨中花一闋云:‘……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悵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荡寇志 第八七回》:“慧娘道:‘姨夫自有妙算,军营里论不得家人父子,姊姊切不可去乱做,着姨夫收罗不来。’”如:他老人家对我非常亲切,犹如家人父子。

家人子

jiārénzǐ

①平民的子女。亦指平民百姓。《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②代对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

家山jiāshān

谓故乡。《水浒传第三六回》杀人亡命匿家山,暮夜追兵欲避难

家生

jiāshēng

方言,家具,居室用品,器物(吴语方言词)。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货》:“家生动事,如桌、櫈、凉牀、交椅。”《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二人收了,作别回家,便造房屋,买农具家生。”②家庭的生活。③家生子。④家计。⑤家中器物的总称。⑥奴仆在主人家所生的子女。《汉书.陈胜传》:“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军。”颜师古注:“服虔曰:‘家人之产奴也。’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红楼梦 第四六回》:“可惜你是这里的家生女儿,不知我们两个人是单在这里。”⑦武器。

家世

jiāshì

人出生的门第,家庭世系;世代相传的门第或家族的世系;引申指先代前世。《史记·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宋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聊斋志异 王桂庵》女隔窗审其家世,王具道之。女曰:“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清 刘大櫆《序》:“后之人读其诗,而考其家世,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艳之。”曹禺《王昭君 第二幕》:“他十分重视他的家世,好卖弄,喜欢排场。”

家室

jiāshì

妻子或配偶。家属。《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③住宅,房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杀贼护家室。

家书

jiāshū

家庭成员写的书信。唐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牧《旅宿》“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家书一箧。家中拥有的书。

家塾

jiāshú

私塾种类的一种,指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用祠堂庙宇开馆设学,学生交纳一定"束修"入学就读的称"家塾"也称"门馆"。私塾分三个种类:一是"家塾";二是"村塾"也称"族塾";三是"坐馆"也称"教馆"。

家数jiāshù

①家法传统;流派风格。多用于诗、文、技艺等。《花月痕第十回》两边四座书架,古铜彝鼎,和那秘书法帖,纵横层叠,令人悠然意远。荷生笑道:“倒像个名人家数!”②技法;手段。

家私jiāsī家庭财产。变卖家私。《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八》妈妈李氏,年五十八岁,他有泼天也似家私,不曾生得儿子。家务。

家僮

jiātóng

亦作“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史记·吕不韦列传》:“不韦家僮万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缔,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唐 方干《山中言事诗》:“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宋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赵广戴禄》:“戴禄者,临邑邢子愿先生家僮,亦精六书之学,与子愿书,往往乱真。”

家涂

家途

jiātú

犹家道。指家庭境况。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夫人弃背之时,属世荒饉,家涂空迫。”唐 张鷟《游仙窟》:“儿年十七,死守一夫。嫂年十九,誓不再醮。兄即清河崔公之第五息,嫂即太原公之第三女。别宅於此,积有岁年。室宇荒凉,家途翦弊。”

家徒四壁

jiātúsìbì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家中十分贫穷,空无所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聊斋志异 鸦头》王(文)略无疑贰,从容曰:“室对芙蓉,家徒四壁,实难自慰,恐终见弃置。”《聊斋志异 陈锡九》合厝既毕,家徒四壁。幸里中怜其孝,共饭之。《聊斋志异 薛慰娘》实告翁:仆故家徒四壁,恐后日不如所望,中道之弃,人所难堪。

家徒壁立

jiātúbìlì

犹家徒四壁。《后汉书·崔寔传》:“(崔寔)建寧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殯敛。”《宋书·孝义传·吴逵》:“既而逵疾得瘳,亲属皆尽,唯逵夫妻得全。家徒壁立,冬无被絝。”《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时神武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陈芸)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家问

jiāwèn

①家信。《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宋 彭乘《续墨客挥犀·崔球昼梦至家》:“既觉,历历忆其诗,乃书之藏于笥。后月馀,家问至。其妻寄此诗,一字无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于是(洪)皓、(朱)弁皆得以家问附(如)伦而归。②谓在家中问学,非正式从师求学。参见“室学”。

家无担石

家无儋石

jiāwúdànshí

谓家中贫乏,存粮极少。《东观记·吴祐传》:“(吴祐)年二十,丧父独居,家无担石,而不受赡遗。”《宋书 本纪武帝上》刘讳(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北齐书·李元忠传》:“世宗报以百练縑,遗其书曰:‘仪同位亚台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磬,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己故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狂生》:“济寧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輒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家无隔宿粮

jiāwúxiǔliáng

谚语,家里没有隔夜的粮食。形容生活困难,家境贫寒。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九章:“我常说,献策是隐于星相卜筮的奇人,奔走于公侯之门而不为屈,家无隔宿之粮而能济朋友之急,身不满五尺而心雄万夫,未曾力学而博通三教九流……。”

家无二主

jiāwúèrzhǔ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家下jiāxià

家中。谦称自己的家庭,自己家中。《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辞回,李师师道:“小哥只在我家下,休去店中歇。”

家弦户诵

jiāxiánhùsòng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来诵诗歌。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清·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卷上:“先生尝写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户诵之文也。’”

家信

jiāxìn

往返家中的信函。清 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家兄

jiāxiōng

亲哥;对人谦称自己的哥哥。《晋书 王羲之传》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家学渊源

jiāxuéyuānyuán

形容继承家学,功底深厚。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时宰相詹幕君(袁可立)渊源家学,亦鼎器也。”不是职员家学渊源,寻常悬壶行道的人,象这种方子,他们肚皮里就没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二十三回》《镜花缘.第五六回》:他们二位都是家学渊源,此去定然连捷。

家严

jiāyán

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自己父亲的谦称 陈梦雷《绝交书》:“先慈恐不孝激烈难堪,遣人呼入。家严出,以婉词相讽。” 巴金《秋》二三:“大表哥的意思很对。我原本也不大赞成家严的主张。”

家殷人足

jiāyīnrénzú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家有敝帚,

享之千金

jiāyǒubìzhǒu,

xiǎngzhīqiānjīn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认为自家的破扫帚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家喻户晓

家谕户晓

jiāyùhùxiǎo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胡适《逼上梁山》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家缘

jiāyuán

①家业;家产。唐 吕岩《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著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②犹家务。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念竇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爷无娘面。”③指妻子。明 汤显祖《牡丹亭·索元》:“他行踪杳然。有了俏家缘,风声儿落谁店?”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 第五折》:“几番要丢了这桩道路,争奈没甚么养活家缘。”

家贼难防

jiāzéinánfáng

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他家的银行存折丢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是他儿子偷的,真是家贼难防。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家至户晓

jiāzhìhùxiǎo

晓:告知。到每家每户宣传,使每家每户都知道。《旧唐书·魏漠传》:“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宋·无名氏《宣和书谱·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官,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昔行,岂家至户晓也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已而传之邸报,虽遐方僻邑,莫不如家至户晓。

家主

jiāzhǔ

①一家之主。墨子《兼爱》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②主人。

家状

jiāzhuàng

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会乡试,漕司前期取家状,必令书“系不是伪学”五字。

家尊jiāzūn

称别人的父亲或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唐 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携持令名归,自足貽家尊。”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见母亲留恋着,老家尊心内焦。”《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道:‘小管营今番须同説知,有甚事使令我去?’施恩道:‘且请少坐,待家尊出来相见了时,却得相烦告诉。’”《天雨花第九回》:“我家尊舍弟都睡了,书房寂静悄无人。”

jiā

金属元素,符号Ga(gallium)。银白色,质软。用作制光学玻璃、真空管、半导体等的原料,也用来制高温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