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g I.

①隐藏;躲起来不让发现:躲藏。藏龙卧虎。藏垢纳污。藏奸。藏龙卧虎藏匿。《墨子三辩》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②收存,储藏:藏书。收藏。珍藏。II.zàng①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②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三部分)。③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④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⑤古同“”。

藏窜

cángcuàn

隐藏逃避。《晋书 宣帝纪》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

藏锋cángfēng

①书法用语。谓笔锋隐而不露。《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唐 徐浩《论书》:“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镜花缘 第八回》再将婉如所临,细细观看,只见笔笔藏锋,字字秀挺,不但与帖无异,内有几字,竞高出原帖之上。②比喻才华不外露。 唐 刘肃《大唐新语·聪敏》:“公词翰若此,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

藏锋敛锷

cángfēngliǎn’è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藏盖

cánggài

储藏。史记·平準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駟,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裴駰集解引苏林曰:“无物可盖藏也。”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翻浪洗虚空,倾涛败藏盖。” 清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之二:“呰窳仅偷生,家室鲜藏盖。”

藏弓烹狗

cánggōngpēnggǒu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藏垢纳污

藏污纳垢

cánggòunàwū

cángwūnàgòu

防护邪恶的人,脸上邪恶的做法。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藏龙卧虎

cánglóngwòhǔ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清·郭小亭《济公全传》:“再说临安城乃藏龙卧虎之地,就许有人出来,路见不平,连我此时都收了心,不敢无故惹祸。”老舍《龙须沟的人物》:“有个含屈受屈的艺人住在龙须沟,也足以说明那里虽脏虽臭,可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藏怒

cángnù

怀藏怒火;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韩非子·八经:“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徼幸妄举之人起。” 明张居正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且中元公曾有手书奉公,乃其由中之语,必不藏怒蓄恨,而过为己甚之事者也。” 

藏怒宿怨

cángnùsùyuàn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为人要心胸开阔,藏怒宿怨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藏器待时

cángqìdàishí

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藏器待时”。南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君藏器待时,合犹虎符……故位随德显,任与事隆。”唐·姚思廉《梁书》《梁书·武帝纪中》:“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闾,肥遁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

藏镪

cángqiǎng

镪,意为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藏镪就是藏了很多银子。左思蜀都赋》货殖私庭,藏镪巨万。《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六十》富家内困藏镪之限,外敝交钞屡更,皆至窘败,谓之“坐化”。《聊斋志异 八大王》于寝室中,掘得藏镪数百,用度烦充,后有货故宅者,(冯)生视其中有藏镪无算,遂以重金购居之。

藏巧于拙

cángqiǎoyúzhuō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为人不能锋芒毕露,要藏巧于拙。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藏书

cángshū

收藏图书。收藏的图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藏头露尾

cángtóulùwěi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后被提炼为成语“藏头露尾”。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藏头露尾;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四回》:“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藏头露尾的事。”

藏形匿影

cángxíngnìyǐng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你不必这样藏形匿影。《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藏掖

cángyè

隐匿  遮掩住的弊端。《红楼梦》第十六回:“这个事虽不甚大,里头却有藏掖的。”

藏之名山

藏诸名山

cángzhīmíngshān

cángzhūmíng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藏拙cángzhuō

掩藏拙劣,不以示人。常用为自谦之辞。反义词:献丑,害臊,炫耀。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花封纵美,也敌不过亲职高,和盘托出空貽笑,倒不如藏拙为高。” 《水浒传第十九回》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卤。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老残游记 第六回》天地生才有数,若下愚蠢陋的人,高尚点也好借此藏拙

藏踪蹑迹

cángzōngnièjī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干,不需要藏踪蹑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中军。”


cáng


古同“藏”,收存。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山薮臧疾,川泽纳污。II.参见zàng。III. 参见z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