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篇,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病死,死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吐露真情,遗诏立其兄明宗之子以自赎。文宗死后,把持朝政的“雅克特穆尔”为了继续专权,就请求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她自己的儿子“古刺答纳”为帝。“卜答失里”为了执行丈夫的遗诏,予以拒绝。由于当时元明宗和世的长子“妥欢帖睦尔”(后来的顺帝元惠宗)远在广西静远,而次子“懿瞵质班”却深得文宗宠爱,受封为王,留在文宗身边。这样,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瞵质班”登上了皇位,是为元宁宗。“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至顺三年十一月(1332年12月14日),宁宗去世,在位仅53天。“妥欢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妥欢帖睦尔”登基后,却是一个“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焉”的傀儡皇帝。继雅克特穆尔”而兴的权臣“伯颜”右丞相的身份专擅朝政,但是雅克特穆尔”家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其弟“撒敦”左丞相、儿子“唐其势”御史大夫,女儿“答纳失里”还拥有皇后之尊。到元统三年(1335年)时,“撒敦”死去,“唐其势”升为左丞相,欲与“伯颜”争权。他与“撒敦”弟“答里”密谋发动政变,杀“伯颜”,废顺帝,另立元文宗的义子“塔剌海”(雅克特穆尔”之子,“唐其势”之弟)。同年六月,“伯颜”粉碎“唐其势”的政变,消灭雅克特穆尔”余党,同时将“答纳失里”皇后逐出宫中,并将她杀害。同年十一月,顺帝改年号为“至元”。 

当时,“伯颜”被封为秦王,一手遮天,“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他大肆排斥异己,聚敛财富,穷奢极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宫中,与其私通。 

“伯颜”专权所导致的乱象都被元顺帝看在眼里,他与伯颜的侄儿“脱脱”早已图谋除掉伯颜。而伯颜也蠢蠢欲动,与“卜答失里”合谋以“燕帖古思”(文宗的儿子)取代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顺帝与“脱脱”利用“伯颜”出猎之机,罢黜“伯颜”,先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再流放南恩州阳春县(今属广东),至此“伯颜”时代落下帷幕,顺帝得以亲政。 

“伯颜”的倒行逆施使元朝更加动荡不安,广西、山东、四川、江西、福建、河北、河南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彭莹玉就是在至元四年(1338年)发动袁州(今江西宜春)起义,失败后广泛传播白莲教,埋下了十多年后全国性动乱的火种。 

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顺帝为报杀父之仇,下诏毁太庙文宗室,废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并将她赐死,流放“燕帖古思”(文宗的儿子),还缴销了当年元文宗宣称他不是元明宗儿子的诏敕。元顺帝完成复仇之举后,“被服衮冕,祼于太室”,祭告父亲元明宗,并追上谥号。 

进入至正时代,元顺帝这位元朝的末帝“图治之意甚切”,为挽回元朝统治危机,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称“脱脱更化”。“脱脱”恢复了科举制度,颁行《农桑辑要》,整饬吏治,征召隐逸,蠲免赋税,开放马禁,削减盐额,编修辽、宋、金三史,实行儒治,亲耕礼等活动。在顺帝的励精图治与“脱脱”的勤勉能干之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现回光返照的局面。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JPEG

      元朝末帝顺帝妥欢帖睦尔

早在至正初,小规模起义和暴动已遍及全国。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南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元丞相“伯颜”等人曾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的火焰。 

顺帝曾问责“脱脱”:“汝尝言天下太平无事,今红军半宇内,丞相以何策待之?”“脱脱”汗流浃背。面临元末农民起义的乱局,“脱脱”一方面加紧防汉措施,军机一概不让汉人与闻;一方面依赖地主富豪的捐献及其组织的“义兵”来对抗红巾军,造成了元末军阀混战的恶果。 

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张士诚崛起,在高邮建立大周政权,同年九月,顺帝再命“脱脱”出师,不仅包括蒙古、汉军,还囊括了西域、吐蕃、高丽等地的军队,号称百万之众。张士诚无力支架,只能死守孤城高邮。宠臣康里人“哈麻”利用“脱脱”出师高邮之机,向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奇皇后娘俩进谗言,诬陷“脱脱”及其弟“也先帖木儿”。顺帝听信了“哈麻”等人的话,下令削“脱脱”兵权,安置淮安路。“脱脱”深受忠君思想影响,接诏后便交出兵权,而他所统率的“大军百万,一时四散”,红巾军势力大振,元朝官军再也无力组织起来镇压起义了,只能依靠地主武装,“脱脱”全家被流放。至正十五年(1355年)十二月在流放云南的途中被“哈麻”矫旨杀害。 

自“脱脱”被逐杀以后,顺帝彻底堕落,他受“哈麻”迷惑,声色犬马,沉溺密宗,修炼所谓“男女双修之术”,还在宫中建清宁殿,绕殿一周建百花宫,每五日一移宫,朝政则交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至正十六年(1356年),“哈麻”企图让顺帝禅让于皇太子,被其妹夫“秃鲁帖木儿”捅给顺帝,顺帝大怒,遂贬斥“哈麻”。史载“是时天下多故日已甚,外则军旅烦兴,疆宇日蹙;内则帑藏空虚,用度不给;而帝方溺于娱乐,不虑政务”。当时元朝已丧失半壁江山,就连都城也处于危机之中。 

外部元廷倚赖镇压红巾军的“察罕帖木儿”(后由其养子“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继承)与“孛罗帖木儿”两支军阀相互争抢地盘,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当时罕见的天灾对元顺帝的打击也十分严重。自至正四年(1344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灾害多发期,尤以河南行省最为严重。那时候,黄河决口、饥荒频仍、瘟疫爆发,人民流离失所,大量死亡,就连大都也受到影响。 

顺帝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为河南王,南下肃清江淮,不料却引发了“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张良弼等诸多军阀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混战的局面。顺帝怀疑“扩廓帖木儿”有异志,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总领天下兵马,讨伐“扩廓帖木儿”。这场军阀混战一直持续到大都失守前夕,极大损耗了元朝的有生力量。 

在元朝内乱的期间内,朱元璋坐大于南方,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群雄先后削平,并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发动北伐战争。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自称皇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明军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顺帝驾临大都清宁殿,召见众臣及三宫后妃与皇太子,正式宣布将逃往上都。知枢密院事“哈剌章”(脱脱之子)力谏不可,顺帝说:“‘扩廓帖木儿’远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到了这天夜里,大都健德门开,顺帝与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顺帝一路上如惊弓之鸟,连山峰塌方都以为是明军到来。八月十五日,顺帝一行终于抵达上都,此前大都已经在八月二日被明军攻占。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 

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初二,惠宗病重,诏皇太子总军国诸事。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驾崩,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五月十六日,明将李文忠奇袭应昌,元宫后妃以及昭宗的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只有昭宗率十余骑突围,出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元惠宗之所以又叫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攻打大都时,元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后又逃至应昌,明朝史官认为他顺应天意,故在明朝史书中都以元顺帝称呼元惠宗。                                                  


张正立评议:

元王朝进入衰败期,乱像丛生,改朝换代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