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57篇,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去,恭亲王奕訢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訢费尽周折,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得到侵略者的欢心。当时清政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奕訢手里,而是掌握在跟随咸丰逃往热河的载垣、端华、肃顺等一班人手里,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清宫廷内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夺权斗争。
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没有子女;妃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于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后来的同治帝),被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咸丰帝奕詝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驸马富察·景寿,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佐其唯一的六岁儿子载淳登基当政。
咸丰临终前,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皇后即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即慈禧太后,并颁诏说,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七月甲辰,同治帝载淳尊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及圣母叶赫那拉氏(慈禧)并为皇太后。
八大顾命大臣三大主要人员身份简介:怡亲王载垣,清圣祖康熙帝六世孙,咸丰帝即位后,渐受信用;郑亲王端华,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后代,咸丰八年四月授步军统领,七月,授镶蓝旗汉军都统;肃顺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以皇帝年幼为理由,请求由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董元醇上奏的第二天,那拉氏召见八大臣,要他们照董元醇所奏传旨实行,肃顺等“勃然抗论”,并声称自己“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双方争论激烈,以至吓得小皇帝啼哭不止,遗溺内裤。最后,肃顺等以祖制无垂帘之礼为辞,驳回董氏建议。
遭到八大臣抵制以后,慈禧费尽心思未能得逞,只好虚与委蛇,暂时向八大臣妥协,但她始终也没放弃垂帘听政的想法。正好慈安太后对肃顺等人的所做所为也是极不赞成,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訢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围剿捻军立下汗马功劳的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慈禧于是联络了慈安,并与恭亲王奕訢串通,将自己的心腹发回北京,准备发动政变。
157篇已经交代,奕訢是咸丰的同父异母弟弟,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相比之下,身为皇帝的咸丰却显得平庸无能,通过老师面授巧技夺得皇位。咸丰帝对这个精明能干的弟弟一直抱有猜忌,因此,在政治上疏远他而重用肃顺等人。奕訢虽贵为亲王,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处处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赞襄政务大臣”也没有他的事。咸丰逃亡热河,命令奕訢留在北京与侵略者议和,一同留下的还有军机大臣文祥。文祥因为与奕訢关系较好,也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不准他随同前往热河。后来的八个辅政大臣中,有四个是军机大臣,只有文祥除外。所以,奕訢和文祥对肃顺等人恨之入骨,不除不快。正是基于这些,在接到两宫太后的求援信号后,奕訢和文祥决定要帮助两宫太后除掉辅政八大臣。
八月一日,恭亲王奕䜣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相传奕訢化妆成萨满(萨满教巫师),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会面约两个小时,密定计,(八月七日)旋返京,做部署。奕訢在热河滞留六天,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麻痹了顾命大臣。
可以说两宫太后与恭亲王一个时辰会面后,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断,抢夺先机,外柔内刚,配合默契,准备通过政变手段实现目的。此时,咸丰皇帝刚驾崩十三天。

恭亲王奕訢剧照
九月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宫由避暑山庄启驾。同治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宫,从承德启程返京师。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就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从小道赶回北京。
九月二十九日,同治皇帝奉两宫太后回到北京皇宫。因为下雨,道路泥泞,灵驾行进迟缓。同治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间道疾行,比灵驾提前四天到京。一到北京,两宫皇太后立即在大内召见恭亲王奕訢。
九月三十日,政变启动,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譞起草的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他两口就是同治后边的光绪皇帝的父与母。
九月乙卯正式处置八大臣。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解载垣、端华、肃顺任;罢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军机。召醇郡王奕譞来京,是日夺载垣、端华、肃顺爵职,逮问议罪。命多尔衮的后人,睿亲王仁寿和醇郡王奕譞逮肃顺解京。十月辛酉,恭亲王奕訢等拟请载垣、端华、肃顺照大逆律凌迟。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肃顺之兄郑亲王端华赐自尽,爵位被革,五十四岁。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年四十六岁。
慈禧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图为年轻时候的慈禧图像。

十月甲子,上(六岁的载淳)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颁诏天下,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一,上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是年二十五岁,世人称之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二十六岁,以“西太后”称呼。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夏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