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有几个名字可以指称,譬如本篇要讲的乾隆皇帝,乾隆是他的年号名;他的姓名是爱新觉罗·弘历;死后的庙号是清高宗,本篇将会轮换使用他的这几个称呼。
上篇叙述了雍正帝清世宗胤禛争储的艰辛历程以及登基后为巩固统治而排斥异己,对兄弟们进行无情整治的强行手段。总结经验教训,四十五岁接位的雍正帝在雍正元年八月甲子就召王大臣九卿面谕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亲书立储密旨,立当时十三岁的弘历为继承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九月初三日,虚岁已经二十五的弘历没有任何争议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了相对全面介绍乾隆王朝,《简明通史》将用四个篇幅进行叙述,本篇是第一篇,主要介绍弘历对母后的孝心和对皇后的深情专一。
克尽孝道的儿子
乾隆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姓钮祜禄,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低阶侍妾。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和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蓝齐格格”、“十八格格”等)。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有用格格称呼妾的习俗。顺治入关,仍用此称号。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用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大清会典也规定了皇室女孩的封号与称呼,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是王府仍用此称谓,用来称呼王府中没名份的小妾。因此钮祜禄氏的格格号表明她当时在雍亲王府邸地位的低下。
康熙五十年钮祜禄氏生弘历,但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这样,钮祜禄氏逐渐得到雍正的恩宠。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传 后妃》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母以子为贵,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雍正)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乾隆帝视孝圣宪皇后为国母,后来又将其接到自己年少时居住的长春仙馆内奉养。
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美丽格格甄嬛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根据小说影视的故事情节推测历史上和她经历最接近的原型就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乾隆帝事母至孝,再加上太后身体一直十分硬朗,因此乾隆每次出巡,太后都同行。拜谒孝陵,秋猎木兰,每年必去。《清史稿 高宗本纪》共六篇,笔者只统计《本纪二》中“奉皇太后”字样就有六十六处,“奉皇太后启跸诣泰陵”、“奉皇太后驻跸保定府”、“奉皇太后驻避暑山庄”、“奉皇太后登岱”、“奉皇太后西巡五台”等等。这里的“奉”是奉陪的意思。
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后
遇到太后生日,乾隆帝率王公大臣奉觞称庆。太后的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寿辰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逝世,年八十六。孝圣皇后长寿,一般认为跟其出身不高,早年从事劳动有关。这种体质也遗传给乾隆皇帝,使乾隆皇帝一样成为高寿者。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
钮祜禄氏的人生跨越康雍乾三朝,做太后的四十二年更是国家全盛时期,不但享尽荣华富贵,更幸运地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玄孙。就在钮祜禄氏去世一个月的时候,乾隆还作出了一个决定:为母亲建造一座金发塔,盛放她生前梳落的头发。
深情专一的丈夫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乾隆是风流成型的皇帝,实际上在他心中有着一个十分钟爱的女人,孝贤纯皇后,乾隆帝的原配妻子。她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雍正五年被立为乾隆嫡福晋(福晋有嫡福晋、侧福晋及庶福晋之分),当时年龄大约十四岁。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孝贤纯皇后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孝贤以朴素为美,得到乾隆的赞许。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长春仙馆作为她们夫妇在圆明园的居处。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可谓伉俪情深,举案齐眉。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和乾隆感情最好。乾隆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即三宫和后妃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足以证明乾隆对于其他嫔妃没有真挚的感情可言。乾隆帝即位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十分不幸的是,富察氏皇后的两个儿子接连夭亡,彻底打乱了她的阵脚。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东巡,谒孔庙、登泰山、游泉城(济南)。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
乾隆写了很多眷念皇后的诗歌,对富察氏皇后有“绝伦轶巾帼”的褒扬。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等不一而足。
乾隆和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与自己婆婆,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待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意思是说孝贤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乾隆称她的美德为古今的贤德皇后,所以对待皇后的家族无比宠爱,皇帝对她的垂爱关注在古代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