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根据气候专家的看法,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农业收成锐减。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天下大乱,狼烟蜂起。保定巡抚徐标被召入京向崇祯皇帝汇报时说:“臣自江过来数千里,见城陷处固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亦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尽,蹂躏无余,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
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也弊窦丛生。大小官吏往来于道路时,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的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如此这般加重了驿站人员的负担。后朝廷颁布了新的驿递规章,同时宣布裁减驿站经费。随着驿站经费的裁减,驿夫枵腹,驿马倒毙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了。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大批原来依靠驿递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又因为后金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明政府被迫索性削去驿站,无数人家破人亡,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大批农民揭竿造反,铤险图存。
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后在银州(现米脂县)当一名驿卒。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二首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府谷(今陕西府谷县)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全陕响应。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从崇祯元年至崇祯三年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后被称李闯王。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经过十三年的游击流动作战,农民军逐渐集中,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底,汇合为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在多次反复起伏的战争实践中,渐趋成熟。特别是李自成,吸取知识分子意见,开始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政治上实施“免粮”、“安民”、“平买平卖”政策并大力开展瓦解敌人的宣传工作,形成“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军事上实施运动流动作战,开始向官军战略要点进行机动进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均封其子朱常洵为福王,并开始在洛阳建造福王府,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
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在四川大败官军于开县黄陵后,以一夜300里之速度,摆脱追击官军,于二月间返楚破襄阳,“督师辅臣”杨嗣昌畏罪自杀。罗汝才因意见不合走附李自成。张献忠军在信阳战败,转进安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1641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间,三攻开封,五歼官军主力,攻破襄阳,并在汝州之战中全歼孙传庭主力,破潼关,入西安,尽占秦(陕西)、陇(甘肃)全境及晋西山区,并收编大部三边官军。此时,张献忠亦已攻下汉阳、武昌。战略形势发生质变,农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降,迫至京师城下。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
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
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检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难。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三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汝何故生我家!”,挥剑斫公主,断左臂。长平公主于五日后复苏。第二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未获准,顺治将她还是嫁与崇祯帝确定的驸马周显,据张宸《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显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而死,年仅17岁。
朱由检同时也挥剑刺死了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崇祯帝本人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自缢于景山的歪脖子树上
再说农民起义军的结局。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相继于安徽舒城、六安两度草创政权,年号“天命”。十七年十一月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大西国全盛时辖今四川和重庆大部地区。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带领清军进入川北。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口沉银”,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然而具体地点却成了谜。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发掘文物累计超过2万件,证实了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彭山江口沉银首次对外开放
李自成进京后,面临的形势是如何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本待降李自成大顺政权,崇祯十七(1644年)四月初,忽闻大顺军在北京逮捕明勋戚大臣,严刑追赃助饷,及自身家眷被拘的消息后,便击走投降了李自成的唐通,部署防御,并向关外清军乞兵,与清军联合镇压起义军。四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怒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经山西平阳、韩城重新进入西安。
清军在顺治元年(1644年)冬分兵两路进攻西安,次年正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襄阳,四月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民兵杀死,尸首不知何处。由于死不见尸,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存在着种种推论和传说,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