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同源宾语就是作宾语的名词和前面的动词源头一致。英语中的名词和动词的形式有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前面动词的同根词,例如

dream a terrible dream; fight a wonderful fight; die a heroic death; sleep a comfortable sleep; breathe a deep breath; laugh a foolish laugh; live a happy life等等。 

古汉语中的同源宾语比较流行,而且动词和名词完全一样,经常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连用构成了动宾结构,如:

“老”和“幼”: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敬爱和护养自己的和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以及别人家的幼孩。”

“乐“和”忧“:

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老”和“长”:

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

“亲”和“尊”:

“亲亲尊尊”意思是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现代汉语的“画画”,“思常人所思”等是典型的同源宾语的例子。但同一个字重复的例子不多,一般都要在同源宾语的名词前加上修饰语。譬如苏芮唱的“牵手”,其歌词就十分巧妙地使用了同源宾语技法,把老夫老妻的真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爱着你的爱,梦着你的梦,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路过你的路,苦过你的苦,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